首页 > > 57

沪指四连阳剑指2300点 成交超4000亿

2014-09-04
来源:21世纪网

   两市早盘小幅高开高走,随后震荡走高,盘中一度突破2280点,创一年内最高点,剑指前期2300点高位。午后地产股崛起,权重发力,沪指涨逾1%;随后大盘小幅震荡。今日两市共成交4033亿元,刷新昨日创下的3678亿纪录,再创2010年11月以来的新高。

  截至收盘,沪指报2288.63点,涨22.58点,涨1.00%,成交1876亿元;深成指报8115.87点,涨72.56点,涨0.90%,成交2157亿元;创业板报1477.67点,涨0.86%。

  板块个股方面,传媒股后来居上,出版传媒涨停,浙报传媒 、中视传媒涨逾7%,新华传媒 、粤传媒涨逾5%,凤凰传媒 、皖新传媒 、天舟文化涨逾4%。

  海南板块走强,新大洲A、海岛建设涨停,海虹控股 、海德股份涨逾4%,广晟有色 、海南椰岛 、海峡股份涨逾3%。煤炭、银行、保险等权重股发力,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新华社四文,搞活股市对经济转型至关重要,加深了投资者对牛市渐行渐近的信心。而新增A股开户数的持续增长,也反映出增量资金正在入市。此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9月2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宏观经济向好、流动性充裕和改革效果等因素叠加,市场信心提振,为改革奠定了好的基础。证监会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切实推进监管转型。

  广州万隆认为,主要有三大利好因素助力多头突破前高:首先,上周打新资金在周二、周三解冻,申购资金的解禁回流利好大盘反弹;其次,证券开户费用下调,虽然金额不大,但象征意义明显,打开了证券市场改革推进的想象空间;最后,新华社连发四文要“搞活股市”,也引发市场上部分嗅觉敏锐的资金入场参与,在利好推动下,各大指数出现难得的联袂上涨。操作上,建议继续持股待涨,关注受益政策的军工、新能源、国资改革等热点题材股强者恒强的投资机会。

  A股历史:三波牛市+两波结构性牛市

  从历史上看,A股曾经历过三波牛市及两波结构性牛市。虽然牛市行情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但结合欧美、亚洲以及A股历史上的牛市行情来看,无风险利率低位或下行、盈利预期改善、风险偏好抬升是牛市启动的必要条件。而这三方面因素当前正在驱动着A股“牛”转乾坤,行情的具体表现特征则为成长牛在途、改革牛起步、周期牛没谱。虽然A股后市很难出现简单的经济复苏催生的快牛、急牛,但在利率回落,改革、转型推进当中,可能从结构上演绎变化。

  A股历史上经历过三波牛市和两波结构性牛市,行情驱动因素各有不同。第一波牛市发生在1996年1月-2001年6月。上证综指涨幅3.3倍。本轮牛市启动和经济周期、企业盈利相关性较弱,行情爆发主要依赖于另外两个因素:一是货币政策放松,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带动无风险利率下行。另一方面则是政策不断托市,以及证监会12道金牌对股市整风,抬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

  第二波牛市发生在2005年6月-2007年10月,上证综指涨幅5.1倍,这轮牛市是由三个因素共同发力而成:首先,2005-2007年M2同比增速维持在16%以上,推动利率向下;其次,2005年经济企稳后企业ROE从8.9%上升至16.5%,行情有基本面可依靠;最后,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放开抬升了国内、国外资金的风险偏好,居民财富从储蓄搬家到股市。

  第三波牛市则较为短暂,发生在2008年10月-2009年7月,上证综指涨幅1.1倍,主要是货币井喷下的小牛行情,为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通缩风险,货币政策大幅放松推低了无风险利率水平。同时,在一揽子财政政策刺激下,企业ROE迅速反弹,资产偏好由债到股轮动。

  除了这三波牛市行情外,在2009年-2010年、2012年至今还有两轮小票结构牛市,均呈现相似特征:首先,央行货币政策紧平衡下利率均上行;其次,GDP缓步向下,波幅明显收窄,但企业盈利分化,2009-2010年,代表消费的医药、白酒等表现优异,2012年下半年,电子、传媒、环保等新兴龙头崛起;最后,政策主导背景下,技术周期推动了市场风险偏好的转变。 返回21世纪网首页>>

  A股历史:三波牛市+两波结构性牛市

  从历史上看,A股曾经历过三波牛市及两波结构性牛市。虽然牛市行情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但结合欧美、亚洲以及A股历史上的牛市行情来看,无风险利率低位或下行、盈利预期改善、风险偏好抬升是牛市启动的必要条件。而这三方面因素当前正在驱动着A股“牛”转乾坤,行情的具体表现特征则为成长牛在途、改革牛起步、周期牛没谱。虽然A股后市很难出现简单的经济复苏催生的快牛、急牛,但在利率回落,改革、转型推进当中,可能从结构上演绎变化。

  A股历史上经历过三波牛市和两波结构性牛市,行情驱动因素各有不同。第一波牛市发生在1996年1月-2001年6月。上证综指涨幅3.3倍。本轮牛市启动和经济周期、企业盈利相关性较弱,行情爆发主要依赖于另外两个因素:一是货币政策放松,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带动无风险利率下行。另一方面则是政策不断托市,以及证监会12道金牌对股市整风,抬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

  第二波牛市发生在2005年6月-2007年10月,上证综指涨幅5.1倍,这轮牛市是由三个因素共同发力而成:首先,2005-2007年M2同比增速维持在16%以上,推动利率向下;其次,2005年经济企稳后企业ROE从8.9%上升至16.5%,行情有基本面可依靠;最后,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放开抬升了国内、国外资金的风险偏好,居民财富从储蓄搬家到股市。

  第三波牛市则较为短暂,发生在2008年10月-2009年7月,上证综指涨幅1.1倍,主要是货币井喷下的小牛行情,为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通缩风险,货币政策大幅放松推低了无风险利率水平。同时,在一揽子财政政策刺激下,企业ROE迅速反弹,资产偏好由债到股轮动。

  除了这三波牛市行情外,在2009年-2010年、2012年至今还有两轮小票结构牛市,均呈现相似特征:首先,央行货币政策紧平衡下利率均上行;其次,GDP缓步向下,波幅明显收窄,但企业盈利分化,2009-2010年,代表消费的医药、白酒等表现优异,2012年下半年,电子、传媒、环保等新兴龙头崛起;最后,政策主导背景下,技术周期推动了市场风险偏好的转变。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