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农村融资租赁万亿市场拓展受困

2014-09-0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林远 张莫)基于政策红利释放,金融部门和涉农机构正加速在农村地区布局融资租赁业务。记者了解到,目前从事农村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数量呈加速上升态势,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万亿级别。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或财务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如同“贷款买房”,能够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作为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政府曾多次发文力挺金融服务“三农”,在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金融租赁服务又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然而,记者日前走访多家企业发现,由于机制不畅、监管缺位等原因,租赁公司普遍面临坏账高企,多重风险激增。

  记者采访发现,在大规模农机租赁业务上,很多公司的坏账率很高。还有一些农业设备(如大棚等),由于发生坏账无法处置,租赁公司不得不采取抵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模式以抵御风险。宜信租赁一位负责人坦言,农村融资租赁市场会受到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制约。

  此外,农村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还面临认知度低的巨大阻碍。一位租赁公司的负责人说,其公司业务落地前,他曾经走访了一百多家国家级、市级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没有听说过农业融资租赁。

  除了市场环境因素外,目前农业融资租赁行业本身具有的租赁物件杂、单体金额量小、承租人资产规模小、财务管理较不规范、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收益率偏低等特点,也导致租赁公司在该项业务发展上显得有些踌躇。据介绍,上述制约因素暂难得到改观。并且由于融资租赁以物权为基础,但目前农村土地和土地上的设施确权在全国范围内尚不清晰,增加了该项业务的政策性风险,进而加重租赁企业的顾虑。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上述多重风险的背后,反映出监管缺位的现实。多位业内专家建议称,要降低多重风险对农村融资租赁业务的影响,在现有条件下企业可以采取多主体联动的模式,争取同时保证企业和农民等多方利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