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張育賢調入中國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從事雕塑創作和陶瓷繪畫研究,同時成為曾龍升的關門弟子。曾龍升系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的一代瓷雕宗師,與天津「泥人張」并稱「南曾北張」。張育賢的陶瓷雕塑技藝深受曾老的影響,并在其教導下摸索出以生活、寫實、精細為關鍵詞的「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他細心觀察生活,細緻入微,從植物花鳥到走獸蟲魚,所觀察到的東西在作品中都得到了一一再現。
瓷繪技藝無一不精
與師傅的古樸渾厚相比,張育賢的表現手法則更加多元,且其探索範圍不僅局限於瓷塑,而是塑、繪、釉無所不包。他雖然主攻雕塑,但也將浮雕、捏雕、圓雕等各項技藝盡皆掌握,人物、動物、山石等題材盡數拿下,還對顏色釉裝飾、斗彩、粉彩、青花釉里紅等陶瓷藝術門類愛不釋手、逐一涉獵,釉上彩與釉下彩等瓷繪技藝無一不精。故其所制作的作品題材廣泛、手法多樣、技藝精湛,寫真寫意兼而有之,人物形象逼真且優美良善。
張育賢的代表作如同他的所擅技藝般,涉及多種工藝。如其獨創之特技超寫實捏雕「白菜與蝸牛」和「荷塘佳音」系列作品,叫人叹為觀止;色釉彩盤例如「母子猴」和「蘋果」等作品,也令人叫絕;而近年率領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研制的生肖禮品瓷系列都廣受市場歡迎。他在藝術探索中悟出雕塑與繪畫相關的藝術語匯,在陶藝創作中,將人們司空見慣甚或不屑一顧的題材賦以創造性遷想,進行概括性提煉,大膽開創新的創作模式。
張育賢也參與集體創作。他在1970年與人共同創作、共計62 個人物的群塑《收租院》,1973年又參與創作了南昌「革命烈士紀念堂」紅軍及烈士塑像。所塑造人物形象逼真,觀者無不被其發揮到極致的革命美學所震撼。
景德鎮的陶瓷大師中,以陶瓷雕塑見長的并不多,張育賢不僅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以寫實風格動物雕塑開創了精微瓷雕藝術的先河。如今的張育賢早已過了古稀之年,視力減退也使他的創作受限,難以再塑出精微的瓷塑作品,但他仍全心全意對待陶藝,繼續為陶瓷雕塑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