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始至終,政改問題都需在《基本法》第45條的框架內進行,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後普選產生,對此,相信大部分市民已有所共識,但卻擔心會否「袋住先」後就不會再改。其實,就如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所形容,香港首次的特首普選,是驚天動地的重要變革,不可能十全十美。
陳佐洱又說:「保普選『袋住先』的說法,是腳踏實地、目光遠大的做事態度」。香港政制從回歸初步嘗試,到據實況調整至今,民主發展步伐可謂循序漸進。「袋住」後,亦必然會按實際情況而提出修正。香港普選絕對影響全港乃至全中國,甚至引來全球關注,難道不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試行並修改嗎?
至於提名委員會則應謹慎研究,如何提升其代表性才是重點。參考現行選委會的組成方法,以四大界別組成的提委會比起「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等更具公信力,無論「公提」或「黨提」,所提出的候選人均多具政治傾向,例如美國共和黨前總統喬治布殊或民主黨前總統克林頓不會與其黨意背道而馳。在香港,透過半數提委會委員所提名的候選人,便大大減低其政治屬向。令人詬病的另一點,相信就是「公司票」。有指公司票影響了選舉的公平,那就研究取消公司票吧,或研究如何使附屬公司或母子公司,甚至同一個老闆的公司或機構只有一次的投票權。提名委員會的代表性實在地影響着政改,必須予以正視。
並非十全十美的政改方案實為循序漸進的頭一步,「袋住先」,從中再優化,總比原地踏步好。陳佐洱又指「2017後,需靠香港人全體努力和爭取,令普選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