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快速升值,未来或将维持强势
2014年以来,全球汇市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美元单边强势升值。截至9月18日,美元指数报收于84.27,较8月初上涨3.64%,升至2010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二是欧元继续大幅走软。截至9月18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2916,较8月初贬值3.83%。三是日元大幅贬值至近6年新低水平。截至9月18日,日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08.76,较8月初贬值6.03%。四是新兴经济体货币呈现不同程度的贬值。截至9月18日,俄罗斯卢布、阿根廷比索和巴西雷亚尔兑美元分别较8月初大幅贬值7.5%、2.2%和4.7%。印度卢比兑美元则出现小幅反弹,同期升值0.6%。
展望后市,由于美国经济复苏表现相对稳健,市场对于美联储在2015年上半年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再加上美国政局较欧洲和英国更为稳定,预计美元在年底之前仍将维持震荡升值趋势。欧洲央行9月初已经将利率调降到近零水平,并准备进一步动用非常规举措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欧元未来继续贬值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安倍政府针对第二轮上调消费税的计划有所放缓,因此市场对日本央行新一轮QE的预期也趋于温和,但美日相对利率预期变动或将继续推动日元小幅贬值。受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加及美联储加息态势日趋明朗的影响,新兴市场货币继续呈现弱势的概率相对较大。
全球股市涨跌互现,未来调整压力加大
2014年8月以来,全球股市在剧烈震荡中小幅下行,截至2014年9月18日,MSCI世界指数较9月初下跌了0.63%。受地缘政治动荡和复苏分化的影响,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股市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股市在前期调整之后普遍出现了反弹态势,而新兴市场股市整体表现不佳,内部分化明显加剧,不同经济体股市涨跌互现。
受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延续、美国企业基本面持续好转、加息预期引致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市场以及地缘政治动荡推升美元资产避险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美国股市继续震荡上行,连续刷新历史纪录,令市场颇为震惊。截至9月18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较8月初分别上涨4.18%、4.24%和5.12%。展望未来,美国股指的绝对水平已经较高,技术上存在一定的调整需要,在高位盘整过程中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2014年9月,欧洲股市走出一波超跌反弹走势,初步结束了6月以来的急跌。截至9月18日,法国CAC40指数和德国DAX30指数分别较8月初上涨了5.15%和4.15%。而受到苏格兰公投引致一定程度社会混乱的影响,英国股市表现相对逊色,截至9月18日,FTSE100指数较8月初仅上涨1.33%。展望后市,欧洲股市前景堪忧。鉴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均存在令人担忧的风险,欧洲股市这一波超跌反弹可能将难以为继,未来整体下行压力较大。
2014年初以来,消费税调升不仅导致日本经济出现较大波动,也让日本股市震荡加剧。以5月下旬为分界点,日本股市自年初以来走出先跌后涨的“V字型”走势。8月以来,这波触底反弹趋势得以延续,截至9月18日,日经225指数较8月初上涨2.86%。展望未来,日本股市的反弹高度可能将较为有限,回调压力日渐加大。
受经济表现不佳和政治风险加大的影响,新兴市场股市整体表现乏力,截至9月18日,MSCI新兴市场指数较8月初下跌0.88%,较9月初下跌2.9%。而受经济发展态势剧烈分化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新兴经济体股市涨跌互现。展望未来,受地缘政治动荡频繁、恐怖主义威胁加剧、金融风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尚存、货币汇率不稳和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新兴市场股市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内部分化可能将进一步加剧。
国际油价和金价双双大幅下滑,未来仍将低位震荡
2014年8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震荡下滑,截至9月18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和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报收于91.96美元/桶和97.62美元/桶,分别较8月初大跌6.1%和6.8%,均已降至2013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展望未来,鉴于美元或将继续走强,短期内国际金价仍可能继续维持弱势,但不排除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欧洲央行采取超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金价出现短期反弹的可能,预计国际金价在年底前或将继续震荡下行。
原油方面,2014年内国际油价继续走低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开采技术的进步令美国页岩油气产业繁荣,极大地增加了美国原油产量和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原油供给增加推动了国际油价下滑。美国能源信息局9月1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9月8日-14日一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370万桶至3.623亿桶,同时美国的原油产量日均上升24.8万桶至883.8万桶每日,日均产量达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也将继续打压国际油价。总之,尽管地缘政治风险以及OPEC可能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或将阻碍油价下跌,但油价低位震荡的概率依旧较大。
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未来全球债市将普遍承压
2014年8月以来,全球债市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有所下降。在2014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进一步削减了QE购债规模,并就2015年加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市场对美联储具体加息时点还有较大争议,美联储内部的“鹰鸽之争”也未见高下,但美国基准利率逐渐上行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截至9月18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1%,较8月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延续震荡上行的态势,原因有三:一是在即将彻底完成QE退出的背景下,美联储资产购买对国债收益率的压降作用将逐渐消失;二是美联储2015年上半年加息概率较大;三是美国通胀呈现出上行态势。
2014年8月以来,除去深陷地缘政治动荡的英国、乌克兰和俄罗斯,欧洲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趋向下降,截至9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荷兰五年期主权CDS息差分别较8月初下降了3.5、4.33、18.35、3.48、57.28、1.17和10个基点。但受到美国加息预期增强和美债收益率上行的影响,欧洲国家国债收益率自8月末起普遍上行,截至9月18日,英国、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57%、1.44%、1.08%、5.71%、2.44%和2.27%,分别较9月初上升0.19、0.19、0.2、0.07、0.02和0.02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欧洲国债市场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方面,欧洲央行推出欧版QE政策的可能性不断加大,这将给国债收益率带来下行拉力;另一方面,美国基准利率上行渐成共识,美债收益率上升将给欧洲债券市场带来全局性的压力,而乌克兰危机也可能会继续造成不利于形势稳定的负面影响。从整体看,欧洲国债收益率存在普遍上升的压力;从结构看,核心国家国债收益率上升的压力要略大于边缘国家。
受日本通胀率渐次上行的影响,日本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截至9月18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56%,较8月初上升0.03个百分点。由于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在短期内迅速逆转,且日本通胀能否持续上行还存在较大变数,因此,未来日本国债收益率有望维持在较低的绝对水平。此外,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明显下降,截至9月18日,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南非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1.58%、9.48%、4.16%、8.45%和8.2%,分别较9月初下降0.57、0.03、0.04、0.07和0.12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渐强、地缘政治动荡不安、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资本外流趋势难以快速扭转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债收益率将承受一定的上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