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國經濟規模超美國?專家:數字游戲莫當真

2014-10-10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

  專家:數字游戲莫當真

  近日,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方式,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對此專家表示,以購買力平價推算高估了中國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帽子本身無太大意義。衡量經濟實力是一個極其复雜的運算和指標,不同的衡量標準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對於中國而言,應關注中國經濟的短板和與美國真正的差距,中美綜合經濟實力仍存在著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鴻溝。香港商報記者張幸林玟珊

  第一桂冠存有水分

  IMF按照購買力平價的換算標準推算出「中國經濟在2014年超過美國」的結論。據IMF最新估計,2014年美國經濟規模是17.4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則是17.6萬億美元。IMF預計,到2019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20%。早在今年4月29日,世界銀行一份報告就提出「中國今年超越美國成世界頭號經濟體」。今年春天,為比較不同國家的產出,國際比較計劃計算了新的匯率。當時,該項目的研究結果暗示,由於中國貨幣的購買力大大高於此前預期,中國已成世界最大經濟體。該報告援引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美經濟的預測數據: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中國經濟將增長24%,而美國將僅僅增長7.6%。結論是:如果忽略支出結構以及通脹程度的變化,那麼2014年全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出美國0.12%。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斯賓塞8日表示,中國經濟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是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衡量,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調整」。

  據IMF估計,2014年美國經濟規模是17.4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則是17.6萬億美元。但根據目前實際匯率水平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在2014年為10.36萬億美元,距離美國17.42萬億美元的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北京師範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邱東表示,各國的經濟活動總量是用本地貨幣表示,這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數據無法直接比較,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比較國與國之間經濟規模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當期匯率將各國經濟總量換算成統一貨幣,但考慮到匯率短期變動性較大,國際統計學界開始探索用購買力平價來作為貨幣換算的標準。邱東介紹說,所謂購買力平價是指在基準國的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對比國的等量貨物和服務所需要的本幣數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一個漢堡,如果在美國賣1美元,在中國賣5元人民幣,那麼在比較經濟總量時,人民幣和美元就按照五比一來換算,「當然,實際操作遠比這個复雜。」他說。

  人均GDP差距仍大

  IMF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因IMF更多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數據,可能存在高估中國經濟總量的問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對本報表示,學界其實一直對按購買力平價有著不小的詬病,這一體系在包括計算方法、指數選取、權重設置上都存在不足。「中國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確實是全球第一,相應的經濟體量也在擴大,可從中國經濟的內在經濟質量和國家競爭力的角度去評判,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依然十分顯著,單從居民收入的角度來看,中美依然有著巨大差距。」張茉楠說。她指出,人均GDP是反映國家發達程度比較客觀的標準,它反映了貧富差距以及國家真實的財富創造能力,只有在這點上超過了,才可以稱之為超越美國。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倍,13多億人創造的財富比美國3億多人創造的多很正常,沒太大意義,要從增加值和人均GDP去客觀衡量中美實際經濟實力。

  拒做第一中國早有態度

  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或許會被視為是中國過去30年快速經濟增長所取得的至高無上的成就,自1872年以來,該桂冠一直屬於美國。但中國對於「第一經濟體」的稱號相當排斥。據參與編制數據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世界銀行國際比較計劃的報告4月份出籠時,中國試圖抵制這一報告,說它所依據的方法和數據站不住腳。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8日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被問到怎麼看待這一結果時也強調,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張茉楠認為,中國不希望這樣的統計數據被公之於眾,不願意出頭當經濟上的老大,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本來就不是經濟上的老大,所謂統計上的第一只是數字游戲,美國依然還是經濟上的一把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學院的客座教授、前世界銀行駐京辦事處負責人鮑泰利認為,中國不願意當世界第一,是因為在當今大部分領導人的腦子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過去30年來不得不克服巨大的困難,而現在爬到了最上面,所以在心理上、政治上,也許當老二比當老大要更舒服一些。

  中國應力補經濟短板

  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由於購買力平價缺乏一個權威機構認定的真實數值,因此無論是說「中國經濟已經超美」、「中國經濟今天超美」還是「中國經濟即將超美」都只不過是算法的不同而已,中國經濟的真實情况并沒有因此發生改變。張茉楠亦持相同觀點。她認為,我們應該忽略統計意義上的超越,因為不同的統計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中國目前還存在區域的發展不平衡以及整體社會基礎設施相對不足、社保體系不完善等問題,而衡量一個國家的真實狀况應從多維度的方面去分析,不能單單從體量上去斷定。

  「此外,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并不是發達國家,中國從整體發展來看依然很多方面要補欠賬和改短板。中國也不希望成為老大,成為老大意味著對其他國家有一定的威懾力,而中國還是個發展中的大國,是學習型的大國,中國還在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這些都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中國還缺乏統領國際經濟的資本。」張茉楠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在IMF世行秋季年會的分論壇上表示,中國由投資主導的增長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4%,該比例過高,增長不具可持續性。張茉楠亦指出,中國經濟社會還有很多短板,目前的首要問題不是追求第一的地位,而是要進一步解決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發展模式落后、貧富差距大等問題。

  朱光耀:中美經濟質量差距大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當地時間8日在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舉辦的一個論壇上說,在經濟增長質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他強調,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朱光耀是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公布的比較數據作上述表態的。除IMF外,世界銀行也進行了類似統計。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考希克巴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根據世行統計,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4年10月10日超過美國。不過巴蘇強調,將市場匯率因素計算在內,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中國要超過美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朱民:中國投資占比過高增長難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在IMF世行秋季年會的分論壇上表示,中國由投資主導的增長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4%,該比例過高,增長不可持續。

  「目前中國的增長很大程度上由投資主導,而非來自國內消費。」朱民認為,中國亟需結構改革,且并非是狹義上向制造業轉變,關鍵是要強調政府支出的質量;以能源補助為例,其對高收入人群的收益遠大於低收入人群:「我們其實是可以徵收碳稅的,政府應謹慎選擇優先事項。」

  「我不認為中國的基礎設施投入過多,畢竟中國是新興經濟體,還有很多地區需要投資。」朱民強調。在朱民看來,在考慮基建投入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負債限制,同時要考慮政府是否有能力償債。目前,先進經濟體負債占GDP比例較2000年幾乎增加了50%,但是政府的償債能力基本沒有發生變化:「政府需考慮,如果利息率上漲,它們將如何償債?」

  歐盟專家:中國明年資本净輸出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流量較上年增長1.4%的背景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創下1078.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2.8%,連續兩年位列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專家預計,照此增長趨勢,中國有望在2015年成為資本净輸出國。未來中國海外存量資產,將不再只是美國國債,而變成更多的企業資產。考慮到中國擁有的龐大可投資額度,這種趨勢將可能重塑世界貿易格局。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表示,對外直接投資是中國向附加值鏈條上端移動的先決條件,是促進經濟取得更大成績的重要因素。歷史上無數案例證明,對外直接投資有助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從以大宗商品為導向的對外投資模式中走出來,這將有助於中國經濟繁榮。關於中國對外投資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埃里克松說,目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下滑通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尽管短期不能改變這一現狀,但從長期來看有望成為全球增長主要驅動力。此外,尽管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增長22.8%,但中國對歐投資下滑了15.4%,埃里克松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歐洲經濟疲軟、復蘇乏力造成。但長期來看,中國在歐洲投資將會繼續上升,增長的幅度和速度取決於歐洲和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改革進程是否能讓彼此經濟更好地融合。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