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內畫:方寸之間顯乾坤

2014-10-12
来源:香港商报

  內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烟壺。內畫鼻烟壺曾經因為它的制作精良、內容雅致成為清朝皇宮貴族們的掌上珍玩。它以細小的勾筆伸入壺內,反向繪畫和寫字,使人由外觀之,其精絕書法、佳妙繪畫,被人疑為「鬼斧神工」。冀派內畫第四代傳人頡俊峰告訴記者,內畫細微之處需用四五倍以上的放大鏡觀看,它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的繪畫技法在方寸之間,隨心所欲,以小見大。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產生起源於畫鼻烟壺

  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他的事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廟里,他嗜好鼻烟成癖,當玻璃鼻烟壺中的鼻烟用盡時,他便用烟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劃痕,這個鼻烟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透過實驗,用竹籤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最初的內畫鼻烟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后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烟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烟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像宣紙一樣,內畫鼻烟壺后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后來發展為詩書畫并茂藝術精品。

  衡水內畫列入非遺名錄

  在當代中國內畫烟壺中,從藝術上可以分為「四大流派」即北京的「京派」、山東的「魯派」、廣東汕頭的「粵派」、河北的「冀派」。雖然在四大流派中,「冀派」起步最晚,但它發展最快、隊伍最大、實力最強、作品最精,在國際鼻烟壺界反應也最強烈。

  冀派內畫第四代傳人頡俊峰告訴記者,現代「冀派內畫」的創始人是王習三,冀派內畫就是衡水內畫,1966年,王習三被遣回原籍河北省阜城縣,后以副業形式重操鉤筆搞起內畫,培育了眾多內畫新秀。「冀派」內畫產品的品種,已經由原來單一的鼻烟壺內畫發展到集料器、玉石、有機物、金屬、陶瓷等六大種類的50多個品種。2006年,衡水內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衡水也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

  反向繪畫正面成像

  王習三將西方的油畫技法融入內畫技法,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水彩作畫的局限。王習三「中西合璧」式畫法使內畫得到發揚光大。冀派內畫的選題以人物肖像見長,特別是嬰戲圖和百子圖最能反映出冀派內畫鼻烟壺的藝術特點。另外,在臨摹中國古代名畫也頗見功底。冀派內畫的主要特點是立意深遠,氣韻生動,布局巧妙,線描設色渾雅豐富。

  對於內畫的畫法,頡俊峰強調,內畫的順序與傳統做畫順序正好相反,創作者需極強的逆向思維能力,即反向繪畫,正面成像。「它需要用特制的鉤筆伸入器皿之內,在內壁上反向作畫,這樣呈現出來的畫才是正面的。剛開始畫的時候經常把畫畫順序弄反,后來通過長時間練習才得以成功。」頡俊峰笑說。

  雖然內畫的做畫空間很小,但卻表現出大千世界,包括人物和山水等,內畫就是中國書畫的一個縮影。

  內畫收藏市場空間大

  事實上,很多中國人并不知道內畫為何物,內畫一直以來被人們視為休镕娛樂中的一件物品。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內畫鼻烟壺的價格普遍偏低,最近20多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繼而興起收藏和投資字畫、瓷器和寶玉石的熱潮,在人們發現一些藝術品已經是天價的時候,內畫鼻烟壺悄然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一名老收藏者表示,自己曾在上世紀70年代時在廣交會上用9元購買一件內畫鼻烟壺,估計目前其市場價格可到10萬元以上。內畫鼻烟壺目前價格仍未到高位,南北市場還有一定價差。淄博市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李會聰認為,究其原因是市場上的內畫鼻烟壺多為行畫,少有精品,大多數收藏者對內畫鼻烟壺并不了解,不願意投入成本進行收藏。每一件內畫鼻烟壺其實就是一幅國畫,喜歡中國書畫的收藏者,終究會喜歡內畫鼻烟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