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央行放水為何喜歡擠牙膏

2014-10-24
来源:香港商報

  今年一開年,國人對經濟增長的擔憂就與日俱增,一季度經濟增幅為7.4%,二季度為7.5%,三季度更是創出5年半新低7.3%。隨著經濟增速的持續回落,內地全面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乃至全面降息的呼聲就一直高企不下,企業界更是期望通過降準或降息來釋放流動性,以達到穩增長的目的。

  為何放弃「大水漫灌」

  各方之所以一直有非常高的預期,是和內地多年來形成的調控經濟的習慣做法有很大關系。筆者統計后發現,內地一直是習慣於通過調節準備金率和利率來調控經濟,如2012年兩次變化準備金率,2011年7次,2010年6次,2008年9次,2007年9次;利率變化2002年1次,2004年1次,2006年2次,2007年6次,2008年5次,2010年2次,2011年3次,2012年2次。

  而從2013年開始,中國內地調控經濟的方式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改變,政府不再頻繁變化準備金率和利率,而是采用微調的定向的方法,如向農村金融機構定向降準,向小微企業釋放流動性等。

  今年來,尽管經濟增長存在一定下行壓力,宏觀調控卻沒有采用強刺激手段,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定向調控、精準「滴灌」,先后兩次實施「定向降準」,鼓勵金融機構提高配置到「三農」和小微企業等需要支持領域的貸款比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的金融和財政支持,定向調控成為內地宏觀調控的新思路。

  而近期,SLF(常備借貸便利)更成為央行頻繁祭出的手段之一,用來調整市場流動性。央行上個月通過這種方式放水5000億,本周央行換湯不換藥一般再次放水2000億-4000億元。這種方式被業內稱為「擠牙膏」放水法。

  筆者認為,內地之所以不放開貨幣的總閘門實施全面降準,一是現在的經濟形勢比較复雜。現在內地經濟增速回落,但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嚴重,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升級還遠沒有實現,環境承受能力依然面臨考驗,華北的霧霾仍揮之不去。如果像前些年那樣全面降準乃至連續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又會加劇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讓樓市泡沫再次被吹大,使得經濟形勢更复雜,矛盾更尖銳。 二是現在內地核心問題不是缺乏流動性,數據上顯示市場并不缺流動性,而是目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難下,銀行間流動性總體寬松,此時融資的問題不在數量而在價格。而這不是簡單地依靠加速釋放流動性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

  三是內地不良貸款餘額連續上升,銀監會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增長1023億元,已經超過2013年全年的水平。其中,二季度不良貸款單季增幅為483億元,雖然略低於一季度的540億元,但仍處於近年來高位。隨著不良貸款餘額的較快增長,不良貸款率也升至1.08%的水平,較2013年末增長0.08個百分點。在這樣大環境下貿然降準釋放流動性,風險度還會上升,勢必會危及金融安全。

  降低融資成本是關鍵

  四是雖然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處在合理區間內,就業水平也保持平穩。與去年此時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上揚、「錢荒」危機明顯不同。

  今年國家在穩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同時,通過改革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比如放寬金融市場准入,發展中小銀行、民營銀行;同時,利率匯率市場化有序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快速發展。這些結構性改革措施將逐步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有利於穩增長、防風險。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有4個,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由於物價已經連創56個月新低,目前央行著急的是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

  現在內地企業貸款難是由於銀行間的寬松不能傳導到實體經濟,銀行對房地產價格等實體經濟中的風險擔憂而惜貸是重要原因。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著重強調「多舉并措,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與此前國務院部署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相一致。所以,可以預期的是,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內地重要的不是降不降準的問題,而是如何采取措施把高居不下的融資成本降下來,把銀行間的寬松尽快傳導到實體經濟,讓央行不再惜貸。王長久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