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悲催的测试 悲催的欧洲

2014-10-24
来源:新浪财经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莱恩(MATTHEW LYNN)认为,注定将有很多欧元区银行无法通过欧洲央行的压力测试,而在眼前的局面下他们又注定只能寻求政府的救援资金,而这恰恰是欧洲金融市场最不愿意看到的。

  以下即莱恩的评论文章全文:

  所谓“压力测试”,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说法。这个周末——确切说是周日——欧洲央行[微博]将发布他们对欧洲银行系统研究评估的结果。我们届时很可能会看到,欧洲金融市场将会和那些接受测试的银行一样,遭受到巨大的压力。

  欧洲央行很可能会发现,他们重点考察的金融机构当中颇有一些不合格的。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发现,那测试才真是全无意义。麻烦在于,如果这些银行被要求筹措更多的资本,大家将会发现,要找到掏钱的人实在太难。

  在现实当中,神志清楚的人没有谁会去想投资一家欧元区银行。

  这里的经济危机正在演变为衰退,哪怕德国也遇到了千真万确的麻烦。通货紧缩的威胁日益现实化,失业率还在增长,更要命的是,当地的银行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同行一样,面对着来自新技术的压力,而他们的处境只能越来越糟糕。

  结果就是,那些未能通过测试,然后又筹措不到足够资本的银行最终别无选择,只能向政府求助。这可是市场最不希望看到的。

  欧洲央行之所以要选择在看起来多少有点奇怪的周末发布这么重要的信息,想来只能有一种解释——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糟糕的消息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和缓冲,而周末市场是不开盘的。

  欧洲央行今年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欧元区130家银行的资本情况,对他们的处境进行评估。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让人沮丧的。

  事实上,外间已经可以看到足够的证据,显示许多银行的资本缺乏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他们之所以在过去两年当中基本停止了放款,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尽管还有一些投资者相信,欧洲央行可能会想办法来粉饰评估结果,因此他们并不怎么慌张,但是事实很可能并不会如他们所愿。

  欧洲央行正在真正负起监管这些机构的责任。他们可不想在这些银行崩溃的时候成为千夫所指,承担不负责任的罪名。事实上,说欧洲央行的立场正在转向过度强硬也不为过。任何一个官僚机构其实都一样,在关键时刻首先想到的是自保。想要保护好自己,欧洲央行在这些测试当中就必须极为严格。

  “伴随那些被当场发现资本额度不及最低额度的银行必然会猴急地发行股票,寻求借款,并将自己的贷款打包……出售给欧洲央行,这就意味着一段混乱时期的到来。”High Frequency Economics在本周的一份研究报告当中写道,“极为迅速地,一切同时爆发。”

  这局面几乎可以肯定是要出现的。我们当然还不知道哪些银行会被认定不合格,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需要筹措多少资本,但是我们基本可以断言,他们将需要很多,很多的资金。问题在于,资金到底从哪里来?

  股东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在正常的环境当中,当企业需要更多资本,他们就会发行新的股票。可麻烦的是,眼下并不是正常的环境,现实是,没有谁会愿意把自己的资金投入一家欧元区银行。

  让我们来看看经济的大背景吧。

  欧洲经济危机正在逐渐演成一场漫长的,持久的衰退,从许多角度看来都足以和1930年代相提并论。意大利的经济再度缩水,法国经济止步不前,或许很快就会沦落到和意大利一样。哪怕一直都被认定是马力强劲的德国经济引擎,现在的运转似乎也出了问题——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又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国内需求能够接过担子。

  欧元区的多数国家距离通货紧缩都只剩下了一层窗户纸,而在希腊和西班牙,价格较之去年同期已经是下跌了。失业率依然在无法控制地走高,政府面对着削减支出的压力,而削减支出显然只能让局面进一步恶化。我们实在已经无法再想象出还有什么局面会比眼前更让人沮丧。

  毋庸赘言,当经济遇到这样的麻烦,银行业显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们连工作都没了,当然也就没办法偿还住宅或者汽车的贷款。小企业没有了客户,资金也会很快耗尽。毫无疑问,在所有的主要欧元区国家,坏账都会大量增加,而这又会反过来,对银行的放款能力产生釜底抽薪的破坏。

  更糟糕的是,银行业还正处于被互联网迅速改变的进程之中。新的人对人借款正在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这一点在欧洲和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银行业的阵痛是躲不过的。

  在英国和美国,银行至少还有许多品质靠谱的旧贷款来体更缓冲,让他们的变革之路走得轻松一点。可是欧洲银行,他们所拥有的只是挑战,只是迅速增加的坏账。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将无法从市场上获得需要的资本。没有人会愿意把钱给他们。

  于是,银行的选择将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政府,就像2008年我们曾经目睹的那样。除开政府,再也没有了第二个依靠。

  然而,又一轮的政府救援,这对于欧元区本身而言又是一个悲剧。大多数政府都已经因为债务水平过高而焦头烂额了,而且通货紧缩还意味着他们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银行或许可以得到救援,但这只是将破产的风险从银行身上转移到了政府身上而已。

  谁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压力测试原本是为了安抚市场,但是现在,当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令人痛苦的现实,看到没有谁愿意为银行提供资本,只有政府勉为其难,他们的情绪只能更加紧张。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