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中金隕落:失去朱云來還能走多遠?

2014-11-03
来源:騰訊財經

     導語:朱云來、金立群等核心高管的離開,令日漸衰落的中金公司,更加顯得凋敝蕭索,曾經的“中國第一投行”賴以成名的“法寶”,最終竟成為中金衰落的根源。而早年股權問題埋下的禍根,令中金一再錯過絕地反擊的時機。否極泰來,抑或繼續沉淪,中金需要一場自內而外的嬗變。

  失去朱云來的中金公司面臨重構

  從當年橫掃海內外的“中國第一投行”,到如今核心成員接連離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或“中金”)這家中國投行界的“貴族”,正在日漸衰落。

  在中金公司成立后的前十多年,它在中國投行界一枝獨秀,無可匹敵。在中金公司一系列成就背后,其獨有的“唯一性”,使其具備了不可替代的競爭力。

  中金公司在成立不足20年的時間里,完成了60家國企的境內外重組、改制及首次公開發行項目。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大型國企。中金公司曾連年高居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承銷排名第一位。

  而今,雖然中金創造的輝煌仍被業界津津樂道,但是這家投行的命運卻已發生了巨大的變。

  2014年10月以來,中金公司連續三次發布重頭人物離職公告,董事長金立群、首席執行官朱云來、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均主動請辭。

  中金公司這家曾被境外機構看作“觀察中國的一個鏡頭”的神秘公司,如今再度引發公眾高度關注。多位受訪者對騰訊財經表示:我們都想知道中金內部究竟發生了什么?

  他們的離開意味著什么?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公司,基于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其股東包括: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名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2008年,在中金公司投行收入開始逐步減少時,摩根士丹利由于備受金融危機困擾,開始計劃出售其手中持有的中金公司34.3%的股權,這一交易最終于2010年底達成,由美國知名私募股權KKR和TPG接手。

  縱觀中金公司歷史,多位在中國經濟領域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曾經為其服務或者與之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包括:王岐山、周小川、朱云來、方風雷、汪健熙、李劍閣、金立群、許小年等。

  10月14日,在中金公司工作長達16年的“靈魂人物”朱云來,宣布辭去公司CEO職務。此時,中金公司還未找到合適的繼任者,該職位由公司首席運營官林壽康暫時代理。朱云來的去向暫時沒有透露。中金稱,公司董事會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選聘新的CEO。

  中金公司股權關系(資料來源中金公司2013年審計報告)

  如今,以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為首的反腐小組,正在全國開展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巡視反腐行動。朱云來正是當年王岐山安排下進入中金公司。因此,坊間認為此時朱云來退出有”避嫌“的原因,此外,朱云來的特殊身份也一直被看作是中金海外IPO的主要阻力之一。

  16日,上任不足一年半的中金公司董事長金立群宣布離職,該職位由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中央匯金公司董事長丁學東出任。金立群則將出任正在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

  幾天之前,中金原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離開,他的新東家是2013年中國證券業協會排名9項第一的中信證券。在此之前,中金公司的人事動蕩已初露端倪。5月,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執行主席蔣國榮離職,9月,中金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業務銷售主管徐健離任,他們先后加入了目前國內合資投行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一的瑞銀證券。

  被稱為中國投行業國際化人才“黃埔軍校”的中金公司,在半年之內,其原有架構被打亂,高管離職所帶來的人心不穩,成為其當下面臨的首要難題。

  中金內部人士透露,朱云來在中金的核心地位早已動搖,“很多指令高層不理會,內部改革根本推不動。”據他介紹,中金內部“藏龍臥虎”,近幾年朱云來已經成了“光桿司令”,有些小的利益團體對朱云來推行的改革持不同意見,這也是中金在業務模式受限的情況下,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改革路線的主要原因。

  一位熟悉中金公司的業內人士對騰訊財經表示,中金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因肩負國企上市使命而備后高層重視,朱云來身份特殊,一直是中金引以為傲的資本。自2008中金投行業務開始下滑,國務院分別委任李劍閣、金立群兩人,先后擔任中金董事長一職,輔助朱云來進行中金內部管理和變革,但見效甚微,如今這三人的離開,說明輔助中金的”行政之手“已經放開,中金未來的命運,只能依靠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努力拼殺。

  昔日投行傳奇如何跌入低谷?

  中金作為國務院特批的第一家合資投行,曾經主導了大量國有企業海外上市,公司的投資銀行家多為知名金融界海歸人士,大多專業睿智、人脈深厚。2009年,中金公司以10.9億元的IPO承銷收入位居各券商之首,市場份額為20.64%。

  然而,在眾多央企登陸資本市場后,國內大型企業上市資源逐漸減少,曾經一度輝煌的中金公司“大單模式”缺乏延續的市場環境,2010年中金公司IPO承銷收入則迅速縮水至7億元,當年僅承銷五家公司股票。

  此后,中金投行業務更是逐年下滑。與此同時,國內其他證券公司則借助創業板的推出,大多賺得豐厚利潤,即便在IPO暫停的年份,大多券商公司也在其他創新業務上有了新的業績突破。2013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榜單中,中金在行業內的排名跌至第33位。

  近幾年來,謀求投行運營模式轉變成為中金首要任務。而中金公司的業務特征決定了投行人員配備及資源運用,均以服務國有大型企業為重點,在發展中小企業上市項目上中金不僅資源有限而且缺乏有經驗的人才。

  2014年,令人印象深刻的由中金作為主要承銷商的奧賽康上市事件,是中金歷史上標志性的一大敗筆。

  1月9日,奧賽康公布網下申購結果,發行市盈率67倍,老股轉讓募集資金近32億元,遠高于新股募集金額7.84億元。隨即引發資本市場的軒然大波。次日凌晨,奧賽康宣布暫緩發行,中金公司在該事件中的操作成為眾矢之的。

  中金公司在承銷奧賽康公開發行過程中,指使財經公關公司制作宣傳文章,引用該項目分銷商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在媒體發表,并指使財經公關公司宣傳奧賽康“估值不高、后市看漲”的言論,誘導投資者高價申購股票。

  因在奧賽康事件中的違規行為,中國證監會決定對中金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中國證券業協會對中金公司等責任主體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分析人士稱,中金如此操盤,一是害監管機構被罵為利益集團圈錢、大開綠燈,二是害監管機構被罵為愚蠢至極、專業欠奉,三是害監管機構被罵行政之手干預市場、簡單粗暴。

  奧賽康是IPO暫停1年多以后,首批獲準上市的企業,作為奧賽康IPO承銷商,中金公司急于套現利潤。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內部雖然對相關項目組有過提示,但并未引起重視。

  了解奧賽康事件的一位知情人士對騰訊財經表示,奧賽康事件給了中金巨大打擊。那時,中金公司內部正在研究籌備赴港上市,此事再度引發公司內部波動,“短期上市夢破滅,也許是中金高層選擇離開的最直接原因。”

  一位正在謀求上市的餐飲企業內部人士對騰訊財經坦言,原本選擇中金作為保薦機構是看中其“權威性”,“奧賽康事件中中金的表現讓我們失望,現在上市大環境也不樂觀,公司決定多等幾年。”

  中金公司近幾年意識到原來依靠大項目的策略,已然不能繼續為公司牟利,于2010年成立了針對中小企業的IPO團隊,2012年初又成立中小企業融資團隊。

  某從事新三板業務的券商高管對騰訊財經提及,自去年開始,券商在新三板業務的拼搶尤為激烈,據悉,中金公司曾在某企業新三板掛牌業務中僅收取50萬元的費用,“有點饑不擇食,公司根本無法從中牟利,只是賠錢賺吆喝”,他說。

  “中金公司超有國際范兒。他們張嘴就是外語,只穿繡著名字的襯衫,戴袖扣,連睡覺都打著領帶。”券商行業內如此調侃。然而,這家昔日的投行貴族如今已經落寞。

  雖然中金近年來,力求通過多元化發展來緩解危機,但“屋漏偏逢連雨天”,蓄勢重新出發的中金公司,卻遭遇2013年A股IPO的暫停,加上這兩年市場流動性頗為緊張,中金公司的轉型之路并無太大起色。

  如今在中小企業業務上頻繁碰壁的中金,還是沒有明確其未來業務轉型的方向,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又遭遇資本金匱乏的現實問題,未來怎么走?中金公司高管仍然舉棋不定。

  中金輸在哪里?

  中金公司成立之初即被寄予厚望,它是中國第一家真正的投資銀行,對中國加入世界經濟社會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時任建行副行長的王岐山夢想,把中金公司打造成一家中國的投資銀行,分支機構遍布全世界,能夠與行業領先企業——包括摩根士丹利競爭。

  在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中稱,“中金公司一直是中國自身的一個縮影”,“它是觀察中國的一個鏡頭”。

  備受中外機構和媒體關注的中金,在成立之初便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果你是市場上唯一的玩家,管理好不好并不重要,中金公司擁有的特權是它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投資銀行,如果有海外上市,中金公司就要參與其中。”

  2000年中金的毛營業額已達到了1.7億美元。公司把原先的一億美元全額還給了最初的投資人,中方員工還意外獲得了上百萬美元的獎金。

  而“過于成功”的弊病也隨之而來。在一位曾參與競購中金股權的投資人眼里,中金模式是“一招鮮”。這一招就是將國有企業上市。要想贏得這些企業的承銷及保薦委托,最重要的是,獲得這些國企高管的認可。

  曾任《華爾街日報》駐京記者的James McGrego,在其關于中國市場的著作《十億消費者》中談及朱云來。書中稱,作為掌舵者朱云來,一方面在最初為中金帶來了大量的客戶,另一方面因他本身“頑固的自信”,通常自己做決策,很少征求他人的意見。“不同意朱云來意見的人被冷藏”,這樣的企業文化使得中金難以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

  該書中將中金公司稱作,中國現代史上經營最混亂、問題重重、矛盾多多的合資公司之一。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曾作為首席經濟學家,供職中金公司研究部,據傳因與高層不和轉作教職,其本人則從未在公眾場合對此事置評。

  而朱云來在其離職信中坦言,離職原因是“從長遠考慮,為了積極助推團隊成長,系統建立長效體制,形成健康良性的管理交接和延續機制”。

  在中金遭遇資本瓶頸之際,管理層曾拒絕上市融資,也使得中金錯過了資本市場融資機會。在原有業務發展受限情況下,中金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支持創新。

  中金公司2013年年報中稱,公司有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融資工具包括賣出回購合同、銀行間市場拆解、銀行授信、轉融通、發行債券和借入次級債務等。中金公司作為證券公司,在融資能力上還存在比較大的局限,銀行間市場拆借的最長期限只有7天,而銀行對證券公司的授信也收到較多的監管限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流動性管理。

  業內人士分析,現在中金公司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在人脈方面,中信證券、中銀國際已經后來居上,在大項目上,早已具備跟中金競爭的條件,承攬了一些原本只屬于中金的大項目。

  中金作為曾經的證券“江湖老大”,已經被中信證券等從凈資本規模、凈利潤等方面超越。

  如何解危?

  眼下的中金公司,外有復雜的市場環境和巨大的經營壓力,內有人事地震帶來的沖擊,可謂“腹背受敵”。中金公司能否解危,關鍵在于新任公司高管丁學東和林壽康的組合會給中金公司帶來怎樣的變化。

  業內人士向騰訊財經透露,中央匯金董事長丁學東兼任中金公司董事長,表明了匯金將會進一步介入公司管理的意圖,而林壽康顯然只是代理,未來中金公司新的CEO才是掌握公司發展方向的真正決策人。

  中金內部人士對于林壽康暫代CEO職位持不同觀點,有親近者對其充滿信心,也有持懷疑態度者,則對公司能盡快選聘出更加合適的掌舵者滿懷憧憬。

  在近日對中金公司的報道中,大都期待中金順利上市為其轉型帶來契機。然而中金上市問題已經傳了多年為何仍未見實質性進展呢?

  “影子股票”問題通常被認為是中金公司上市最大的阻力之一,中金的影子股票是一種變相的股權激勵措施,可以像普通股一樣分紅,但持有者沒有投票權和董事會席位。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04至2006年間,中金將公司20%的股權以影子股票的形式授予了管理層和員工,而這些股票的所有人外界并不清楚,包括朱云來在內的所有者所持股份也一直未對外界公開。

  中金公司稱,內部對包括上市在內的各種資本運作方式一直深入研究,凡是對公司發展有力的戰略舉措都在考慮范圍內。

  分析人士認為,一旦中金上市,這20%的影子股票將會變成陽光股票,而對于這些股票的所有者來說,他們并不希望這樣。

  上述人士告訴騰訊財經,如今與此相關的中金高層和員工紛紛離開公司,或許將為中金上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這絕對不是這段時間內會發生的事情。

  “中金如果持續盈利不佳,而又無法上市的話,不排除中金所有者變賣部分股權的可能性”,一位與中金公司合作過的市場人士對騰訊財經說。

  早在2008年摩根士丹利計劃出售股權時,作為與當時中金比肩的另一家國內證券公司,中信證券一位高層就表示過收購中金股權“倒是應該商量商量”。中金公司的大股東,中央匯金也曾表示,沒有反對(被收購)的意思,要看價格。

  事實上,目前坊間并沒有關于中金會與某券商合并或被收購的消息,對于其股東來說現在也并不是一個恰當的時機。去年宏源證券與申銀萬國合并,被認為是拉開了中投系券商合并的序幕,未來中金是否會延續這一方式,目前還無從判斷。

  根據Dealogic統計數據,在2013年A股IPO停發的情況下,中金公司通過推動港股IPO和跨境并購等海外業務,仍然取得了A股股本融資券商排名第一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即QFII)客戶份額第一的成績。與其他券商相比,中金在傳統業務方面仍然領先。

  眼下似乎中金公司又有了新業務。10月27日,中國高鐵制造商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傳出合并傳聞,而整合方案制定者正是中金公司。這個領域是否將成為中金新的掘金地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它不會缺少競爭者。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