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是中國歷代各地方政府進貢給皇室的產品,歷經了千年發展,不少曾經的貢茶產區依然茶事繁榮,仍是出產優質名茶的貢茶園。
老龍井御茶園
乾隆御封「十八株」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中記載了杭州天竺寺和靈隱寺產茶,到了宋代,上天竺香林洞產的香林茶、寶雲洞產的寶雲茶和下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被列為貢品。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創設「行宮」,把龍井茶列為了貢茶,乾隆皇帝更欽點杭州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株茶樹為「御茶」。
基於「十八株御茶」,杭州在西湖建了一座老龍井御茶園,將這十八株茶樹圍葺起來,供游人觀賞。民眾也可以在老龍井御茶園茶館消費品茗,約上家人或朋友二三,品一杯豆香四溢、爽口清甜的龍井茶。
蒙頂皇茶園
聽經念佛的「正貢」
「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蒙頂山產茶歷史悠久,從東漢起,蒙頂茶已成為供給地方官員的上等茶葉,從唐代開始,蒙頂茶作為貢茶進貢皇室并一直延續至清代。
清代時,采制蒙頂貢茶極為講究。每年春芽發出,地方官員便會著朝服,率領同僚和寺院的僧人們上山祭拜。禮畢之后,便開始采摘,不過只允許采摘三百六十葉,之后送給茶僧們制作。制茶時,僧人們還得同時盤坐誦經,最后成品貯藏在銀盒之中送往北京,這種貢茶叫「正貢」,專貢給皇帝,每年只有一次。而「正貢」之后采摘的茶,才是給皇室成員享用的一般貢茶。
現在蒙頂山成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茶產地,各路茶園鋪地而起,而蒙頂甘露、蒙頂黃芽作為當代「蒙茶」的代表,滋味清爽、鮮柔,就像蒙頂山上乳霧的滋味一般。
北苑御茶園
精制龍鳳團茶
北苑之名始於五代。據記載,五代閩國時有個種茶富戶叫張延暉,他把鳳凰山方圓三十里的茶山悉數獻給閩王,閩王列其為皇家御茶園,因為此地處閩國北部,故稱北苑。其所產的茶,被稱為北苑茶或建州(今福建)茶。
宋代是北苑貢茶是最為鼎盛的時期,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趙汝礪著《北苑別錄》記載,北苑官焙共有茶園四十六所,占地三十餘里。御茶園的制茶師傅們為取悅上峰而開創了精制的貢茶,其中尤以龍鳳團茶最具代表性,宋代歐陽修曾在《歸田錄》中記載:「其品精絕,謂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更有龍團勝雪--取茶芽中最嫩的一芽做成團茶,其奢靡程度可見一斑。
后因戰事,北苑御茶園逐漸衰落。解放后,政府派出專業團隊考察北苑御茶園遺址,找到鑿字巖摩崖石刻,上刻北苑茶園紀事文,推算為宋仁宗趙禎慶歷八年(1048年)之作,以及不少作坊遺址。
如今御茶園遺址被香港福記茶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120萬美元拿下,獲得遺址的開發權。在遺址外方圓幾十里的山坡上,人們也漸漸開發出大批茶園,希望能這片寶地上,再次重現北苑茶事鼎盛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