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與官員偶遇的那些事兒

2014-11-05
来源:河南商報

  原標題:與官員偶遇的那些事兒

  策劃:要聞時事部 執筆:王軒昊

  偶遇,並不是一個新詞。但這兩年,多篇見諸報端的記者或網友與官員“不期而遇”的新聞,讓這個詞有了新的含義。

  昨天,《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欄目,刊登了《“沽名釣譽”扭曲名利觀——祛除官場壞習氣之二》一文。文章寫道:一段時間以來,“偶遇新聞”頻現,有“偶遇”領導幹部乘地鐵、坐公交車的,有“不經意”得知領導幹部下鄉調研自帶方便面的。偶爾一起不足為怪,但“偶遇”成風則令人起疑。而在《人民日報》“起疑”之前,每一次“偶遇新聞”的爆出,都引起坊間熱議,“我遇見你”已經不再是“最美麗的意外”。

  在哪裏,在哪裏見過你?

  目前能檢索到的最近一次的“偶遇新聞”,發生在今年10月9日的陝西渭南。那天,一張渭南市委書記徐新榮站在公交站台的照片引發網友關注。渭南日報社主辦的渭南新聞網在其官方微博中轉發了這張照片,且附帶說明稱:“10月9日早上,有網友在公交站台偶遇渭南市委書記徐新榮正在等公交車。”

  有報道援引渭南市委辦一名工作人員的說法稱,“徐書記工作日幾乎每天都坐公交車上下班,不少網友有偶遇徐書記的經曆。”

  雖然類似的“偶遇”此前已多次出現,但這並沒有阻止網友圍觀的熱情,抱著質疑態度的網友評論說:“還玩偶遇啊?”更引發網友聯想的是,“@渭南新聞網官方微博”悄然刪了原微博且未予解釋。連“@人民網”轉發這條消息時都不忘評論:“弱弱地問一句,你認識所在城市的父母官嗎?”

  另外,微妙的是,很快當地一位媒體人在微博中稱得到徐新榮回複,“他說搞錯了,不是等公交車”。

  類似的“偶遇”多發生在公共場合,比如公交車上、地鐵上、街頭巷尾。

  就拿今年的幾次“偶遇”來說吧。2014年1月18日,網友@程程_-_ 乘坐公交車時,認出車廂中一男子就是阜陽市委書記於勇。

  2014年1月25日,據湖南都市頻道記者@我是黃聰爆料,湖南省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清晨掃馬路。照片中的易煉紅戴手套穿雨靴,與眾多工作人員一起拿著掃帚清掃路面。

  2014年3月21日,先是有乘客偶遇遼寧省撫順市委書記王桂芬乘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緊接著3月22日,王桂芬與環衛工人一起掃大街時又被出租車司機“意外發現”。

  2014年8月30日,網友@橙子loveyou稱,上午10點左右和小夥伴們爬山,在毓秀山偶遇新餘市委書記劉捷,當時劉捷正在清撿路旁垃圾。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

  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上述列出的被“偶遇”的官員,都有這樣的頭銜——“市委書記”。其實除了市委書記,還有很多其他頭銜的官員也曾被“偶遇”過。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14年1月8日8點30分左右,廣州市市長陳建華與副市長歐陽衛民等一行4人一大早坐地鐵上班,先是坐了5站地鐵,然後步行860米到市委大院。據報道,廣州市民龍先生認出了陳建華,陳建華還微笑著跟他打了招呼。且當時現場人流量較少,並沒有其他市民認出市長,沒有出現市民圍觀情況。

  除了市一級官員,縣一級領導幹部也常被“偶遇”。

  據《祖國》雜志報道,2014年4月18日下著小雨,陝西省大荔縣縣長王青峰視察在建的一座橋梁,結果被人偶遇還拍了照片。文章寫道,看著照片有同伴笑著說:“‘王縣長怎麼比以前變黑了?’‘也比以前變瘦了!’‘大荔縣變美了,縣長變老了。’”

  2014年5月1日,一位自稱“浦江縣中山中學教師汪順寶”的網友在浙江在線論壇發布消息稱,前一天,他在一處濕地公園工地上見到了浦江縣委書記施振強,並配有與施的合影照片。該網友在帖子中還說:“一直以為縣委書記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即使下基層,身邊也是鄉鎮幹部陪同著,西裝筆挺,皮鞋鋥亮。哪像眼前的書記,一副勞動人民的模樣,這點小事都親力親為。”

  彼時“偶遇”是“親民”

  雖然“偶遇”新聞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但是每當出現這樣的新聞,總會變成議論的焦點。不過,熱議的主題,似乎也隨著新聞出現的頻率而所有改變。

  2012年,那時,“偶遇”還算是“新聞”。當年兒童節,一張父親騎自行車送女兒上學的圖片贏得了網友“一邊倒”的稱贊。

  圖片中的父親是蕪湖市副市長、蕪湖市九三學社副主委詹雲超。“兒童節”“市長爸爸”“自行車”“九三學社”等關鍵詞,讓爸爸送女兒上學這種對平常人家來說再普通不過的事兒成了全國輿論焦點。當天,人民網記者采訪他時,他說幾乎每天都騎車送女兒上學,“這是父親應該做的事”。

  “對孩子而言,騎車的是一個好爸爸!對蕪湖人民而言,騎車的是一個好市長!”“市長還這麼低調,佩服佩服!”——這些都是當時網友對詹雲超的評價。與此同時,一些蕪湖網友留言稱,曾見過詹雲超在大街上買鴨子、吃快餐,覺得好親民。

  彼時,被媒體或者網友贊“親民”的,甚至還有已經落馬的季建業、萬慶良。

  《江南時報》在2013年2月26日曾刊登題為《市長季建業低調來賞梅事先未通知景區管理部門》的文章。文章首段稱:上周日的南京梅花山景區,人流如織,不少市民賞花正賞得起勁,不經意間發現時任南京市長季建業正悄悄站在他們的身後,並不時掏出手機與市民一起拍攝梅花山美景,引得不少市民大呼“季市長好親民”。報道還援引網友評論:“喜歡不帶保鏢的市長,喜歡親民的市長,拍得好,贊一個。”

  時隔不到兩個月,2013年4月初,廣東多家媒體報道了時任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私訪”書店參加講座的事。《羊城晚報》在報道開篇這樣評論道:“他可以出現在政府工作會議中,也能悄然現身書店小講座上,只希望聽取更多聲音。”《羊城晚報》報道,萬慶良在未通知活動主辦方的情況下出現在現場。在萬慶良“暴露身份”後,現場出現一陣小轟動,活動負責人當時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表示:“書記說這是私人出行,希望大家不要拍照不要錄音。對他印象不錯,挺親民的。”

  被質疑的“偶遇”

  漸漸地,“偶遇”多了,坊間其他的聲音就多了。

  例如連續兩天被“偶遇”的撫順市委書記王桂芬,除了有人贊其接地氣外,當時就有網友根據照片分析認為,無論從拍攝的角度還是連拍的方式來看,都出自專業攝影人士之手,並感歎“市長的運氣真好,就坐一次公交車就遇見拿專業攝影器材並喜歡抓拍的高手了,而且還能一眼認出市長,相比之下,其餘乘客都眼拙”。此外,王桂芬和環衛工人掃大街的照片也在網上引發爭議。網友“獨孤楓瀟”就發現,“照片中兩位真正的環衛工人都戴著大口罩,王女士沒戴,才導致被認出。這是巧合嗎?”

  而新餘市委書記劉捷參加志願者活動撿垃圾,因被網友“偶遇”並拍照發布在微博上,一度也引發各種猜測。

  例如,網友質疑,為何新餘市委宣傳部官微僅過6分鍾便轉發了爆料微博,還稱聯系上了首發網友;此外,發布照片的網友微博顯示,她曾在宣傳部門實習,工作就是“寫微博”……對於質疑,新餘市委辦工作人員胡淩雲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像網友想的那樣複雜”。

  “作”的多了,就不是“秀”了

  關於“偶遇”,不管是網友叫好還是質疑,其實還有一種聲音一直存在著。

  例如“安徽阜陽書記乘公交被認出”一事,網友“淄州青衫”就評論道:“不管是作秀還是真有這麼接地氣,至少這種輿論導向是對的。要是全國各地哪怕都只是作秀,也能形成一種領導要體驗民生的社會氛圍,這樣的氛圍形成後,就不會或者很難出現官不管民生的情況!最起碼作這種秀說明至少已經開始重視民眾的意見和口碑了!我支持。”

  網絡評論人羌江劍客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偶遇’總比見不到好,而民眾也應對類似事件寬容與冷靜,將其作為領導幹部帶頭‘接地氣’的開端。畢竟,‘偶遇’相比之前的‘一面難求’要進步許多。”前不久媒體報道河北一縣委書記所發感歎:“雖然坐了無數次飛機,但取消貴賓廳等細致服務後,我比剛進城的農民還懵懂,訂票、取票、換登機牌等,不問就不知道,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隨著反對“四風”的不斷深入,肯定有更多的領導幹部需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下神壇,深入人民,這是一件好事。當領導“親自”辦理的事情多了,我們偶遇領導的機會也就多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