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工博會:中德院士對談“工業4.0”

2014-11-05
来源:文匯報

  談到制造業升級,“工業4.0”是當下最熱的關鍵詞。在昨天開幕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中國、德國的兩位院士以“工業4.0”為題貢獻了真知灼見。

  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集群,也被認為有希望借助工業4.0實現“彎道超車”;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強國,德國則是工業4.0話語體系的創設者。近期,中德兩國總理共同宣布雙方將開展“工業4.0”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德院士的觀念分享成為本屆工博會首日最大的亮點。

  互聯網焦點正在轉移

  參與“工業4.0對談”的兩位專家,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以及德國國家科學工程院院士、智能制造專家克里斯托弗·梅內爾。兩位院士都認為目前驅動互聯網的主要動力已從消費領域(個人電腦、智能終端)轉向了產業互聯網,這也為“工業4.0”概念的落地提供了堅實的土壤。

  鄔賀銓說,談到互聯網技術的魔力,現在更多的是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產業界的應用,比如UPS運送的包裹每年能靠它少跑1.3億公里“冤枉路”,大型風電場每年能多發10%的電力。

  梅內爾認為,互聯網現在正在連接一切,它對社會的推動已經從家庭轉向整個產業體系。在此情況下,互聯網的一些基礎架構可能被顛覆。比如,現行網絡IP地址協議未曾料到“工業4.0”可能會讓每個螺絲都進行網絡連接。因此,全世界目前都在推動新IP地址方案(IPV6)的落地,以解決IP地址不足的問題。

  工廠需要徹底的信息化

  在兩位院士看來,“工業4.0”最大的價值在于在整條產業鏈上實現徹底的信息化,而這正是最大的難點。

  鄔賀銓說,“工業4.0”要求企業的信息化從車間延伸到整個工廠甚至整條供應鏈。它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更引發企業戰略轉型。梅內爾則認為,“工業4.0”讓工廠能更敏捷地應對需求、為客戶定制產品。為此,不僅大公司,甚至大量中小供應商都必須加入新的產業生態圈。

  在利用“工業4.0”理念開展汽車定制方面,中德兩國都已有所實踐。梅內爾說,德國車廠的嘗試是,讓一輛汽車上的某個零件能自動報告“我馬上該被換了”,這個信息會傳導到供應鏈,相關供應商就會開動機器,為車主度身定制一個專屬配件,而服務企業則會通知車主前來維修。在上海,一家名為“明匠”的企業已經為車企推出極富“工業4.0”色彩的流水線方案——要生產37種儀表盤的生產線,從過去的數十條簡化為一條。

  但鄔賀銓強調,要“徹底”信息化,中國工廠差距很大,關鍵難點在于,目前就連工廠內部的數據都難以共享,更別說要在企業之間打通信息孤島了。因此,雖然中國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4.0”數據源,但實際上,國內制造業可供利用的數據只及發達國家的零頭。

  關注人的轉型

  梅內爾十分看好中國發展“工業4.0”的前景。他說,中國在制造加工、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已經表現出足夠的實力。他相信這種“贏家氣質”完全可以延伸到“工業4.0”領域,而且,作為后發國家,中國可以借鑒德國等國家經驗,少走彎路。

  鄔賀銓說,中國發展“工業4.0”,事實上就是繼續推動多年來國家一直強調的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但目前,企業中懂得互聯網的人不多,而懂互聯網的專家里真正理解生產流程的又太少。他認為,化解這種復合型人才的短板是中國目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梅內爾表示,在德國,“工業4.0”戰略也高度關注人的轉型。他說,“工業4.0”會消滅一些低水平崗位,同時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關鍵是讓人控制機器,而不是讓機器控制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