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多重預期點燃藍籌行情 海外資金重回RQFII

2014-11-05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上周,RQFII-ETF結束了連續一個多月的凈贖回,資金整體呈現小幅凈流入態勢,其中三只具有代表性的大盤藍籌指數ETF資產總值增長13.66億元。與此同時,上周A股市場活躍度也顯著提升。《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注意到,近期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消息不斷,多空交織,逐利資金卻似乎不畏負面因素,積極入場布局。

  資金回流RQFII-ETF

  上周受大盤權重股帶動,模擬A股大盤藍籌指數的RQFII-ETF均漲勢可觀。具體來看,華夏滬深300(83188)漲4.99%,南方A50(82822)漲4.69%,成交情況亦有所放大。

  從盤后申贖情況來看,資金在連續6周流出RQFII-ETF之后,上周再次出現凈流入。

  港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華夏滬深300仍然在上周錄得資金凈流出,但南方富時A50申購資金明顯放大,尤其從上周二(10月28日)開始,隨著指數持續上漲,申購資金明顯增加,截至上周五(10月31日),15只股票型RQFII產品累計申購份額為8935萬份,其中三只最活躍的ETF產品華夏滬深300、南方A50、博時FA50上周資產總值共增長了13.6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EPFR數據顯示,全球新興市場股基在截至10月29日當周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周的資金凈流出,并出現了自9月10日當周以來最高的資金凈流入額。在過去7周都選擇將資金凈贖回的散戶投資者,截至10月29日當周也選擇將資金凈投入新興市場股基,其中亞洲(除日本外)股基和多元化新興市場股基占絕大部分。

  RQFII-ETF可謂是海外資金流動的風向標。今年三季度因為滬港通吸引以及歐洲避險資金流入的疊加效應,海外資本掀起了購買A股和港股的熱潮,導致港元和港股大幅走強,RQFII-ETF也開始持續出現凈申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6月中旬,規模最大的RQFII-ETF南方A50規模為22億份左右,而到了9月30日,其規模已經超過51億份。此外華夏滬深300、博時FA50、嘉實明晟50也同樣經歷了規模的成倍增長,截至9月末規模分別達到12億份、4.05億份和2.44億份。

  值得一提的是,資金為了爭奪RQFII-ETF不惜付出高額溢價,幾只熱門產品的溢價率在9月初一度超過2%。不過,隨著9月末以來市場進入調整,部分資金流出,目前溢價空間已經完全抹平,并有多只基金出現小幅折價。

  在9月初規模到達近期頂峰后,資金開始持續撤離RQFII-ETF,進入10月資金流出速度有所加速。整個10月,15只股票型RQFII產品累計凈贖回5.59億份,共計流出資金超過40億元。其中博時FA50和華夏滬深300流出資金最多,各達到12億元左右。

  下半年以來,隨著美國經濟景氣回升,美元持續走強,商品價格疲軟,新興市場貨幣承壓,外資逐漸撤離。然而,在美元強勢的同時,人民幣相對美元卻呈現升值格局,近期人民幣的升值速度明顯加快,兌美元匯率創下8個月以來新高。

  野村證券指出,預期全球經濟增長,中國景氣循環反彈,收支盈利強勁,且人民幣持續有結構性需求(例如RQFII、滬港通)等因素都將帶動資本凈流入,促使人民幣升值。

  “隨著滬港通開通預期臨近,有一部分資金從原來的QFII和RQFII中撤出來,為其他標的騰挪額度。”上投摩根副總經理侯明甫表示。

  海外資金將加速進入A股

  上周A股市場已經感受到了資金的活躍,日均成交量達到5000億元左右。在經濟缺乏亮點、滬港通進展較慢等負面因素影響下,是什么吸引了資金積極入場?

  記者注意到,上周國內外市場消息不斷,在擴大自貿區試點、鐵路貨運改革加快以及中電投和國家核電或迎重大資產整合等利好消息下,交通、電力、鋼鐵、金融等權重板塊主導強勢反彈,中小板、創業板指數表現相對弱勢,市場“二八分化”明顯。

  另外,引發市場關注的還有上周一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等撰寫的2015年預測報告,其預計明年央行全面降準4次,并降息2次。

  德邦基金認為,隨著通脹放緩,尤其是油價和房價下跌,貨幣政策放松空間加大,2015年貨幣政策逆周期操作的功能回歸。考慮到中金公司的影響力非同一般,這個預判可能會引發市場預期逆轉。

  此外,滬港通仍然撩動著市場的神經。原計劃10月啟動的滬港通并未成行。不過,隨著10月28日香港特首梁振英就滬港通推遲一事發表講話,立即引發港股逆轉走強。

  “滬港通的影響還未被投資者完全理解。”匯豐晉信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曹慶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海外投資者通過QFII和RQFII進入A顧市場的不到10%,比例超低。過去幾年A股市場無論橫向和其他市場比較還是縱向和A股歷史比較,估值都很便宜。為何海外投資者不肯大規模介入?

  “一方面是因為QFII和RQFII投資靈活性太差,不方便操作;另一方面是國內的各類風險阻礙了海外資本的進入。但隨著改革的推進,風險逐步釋放,海外投資者對國內投資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將下降,積極性會提高。”曹慶說。

  他認為,A股市場無論從總市值還是交易的角度,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但A股還未進入任何一個全球性指數體系。隨著滬港通等靈活機制的推出,未來2~3年A股就會納入MSCI指數,最終權重會占比10%,對應市值大約1800億美元。從這個角度講,滬港通只是個開始,未來會有大批海外機構投資者向A股傾斜。

  QE退出影響全球市場預期

  另一個可能對全球資金配置帶來深遠影響的因素則是上周宣布結束的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10月29日,美聯儲宣布,月采購額現為150億美元的量化寬松(QE)將在10月底結束,這意味著QE3在經歷11個月的逐步縮減后終告結束。

  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仍然維持甚至擴大寬松貨幣政策。10月31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將把每年購入的資產從目前的約60萬億~70萬億日元增至約80萬億日元(約7260億美元),直至通脹穩定在2%。

  雖然美國結束QE已被市場充分消化反映在資產價格中,其符合預期的行動短期看來對市場影響并不顯著,但不少機構認為,其重要性會在未來一年中逐步體現出來。

  “QE的結束標志著全球流動性的一個重要拐點。”巴克萊銀行上周發表的一份報告表示,該機構并看空新興市場未來的表現。

  泰達宏利基金認為,從絕對意義上看,上述兩家央行的行為對全球金融市場 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其對全球投資者的預期形成,尤其是投資者對未來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的預期形成,有顯著影響。預計全球主要新興國家和歐元區將再次競相寬松貨幣政策;美國的貨幣緊縮政策步伐也將被延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美聯儲一直在討論何時加息的問題,最新的預期是2015年中期將會加息。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全球貨幣市場首席投資官JonathanCurry認為,目前美國通脹一直在2%以下,給了加息的空間,同時失業率也低于6.5%。通脹和就業兩大因素向好,證明美國經濟正在復蘇。不過現在美聯儲還在觀察這種復蘇的可靠性;如果這兩個指標都能夠持續向好,那么加息的時間可能就到了。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