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台灣生源驟減大學教師失業?

2014-11-05
来源:中國台灣網

  台灣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思華接受專訪時談到,2016年新生數驟減的“虎年海嘯”,次年兔年新生數還要再減1萬多人,兩年共少3萬多新生,可能造成2000多名大專教師失業。吳思華表示,要把大學數從現在的162所,減至較符合經營效益的100所左右,估計將有1萬4千多名教師失業。

  吳思華強調,大學退場造成的教師失業,絕不只是失業救濟問題。大學退場作法上有三種可能的規劃,包括提前退場、合並、轉型。政府與社會都有責任創造機會,讓高級人力從教學現場移動到產業界。

  然而,“高級人力從教學現場移動到產業界”,意味著中年生涯的更換,對於科技界的失業教師,這或許還有可能;但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師,又該如何展開自救?台大心理系教授在報紙上發表評論,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

  文章說,過去當局曾經投入大筆研究經費,資助學者從事本土社會科學研究。台灣的心理學本土化運動,經過30幾年的反思、批判辯證和積澱,已經清楚認識到:心理學本土化的正當途徑,是以西方的科學哲學作為基礎,運用“多重哲學典范”,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來解決本土社會中人們在生活世界中所遭遇的問題。

  台灣社會科學的成功經驗,正可以作為大陸發展社會科學的借鑒。自從鄧小平在1979年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之後,經過30年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社會型態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基於兩岸社會科學這樣的對比,近年來一直呼籲把台灣打造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有計劃地教導研究生如何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建構社會科學理論,必然可以吸引相當數字的陸生來台就讀,減緩台灣的大學倒閉危機。台灣教育部門除了舍近求遠、舍易就難,推出必須大費周章的“高級人力分配方案”之外,是不是也應該看清兩岸關系發展的趨勢,協助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師們自立自強,展開自救,真正走出“中年失業”的危機?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