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中國港口博物館北侖開館 內設1.5萬件藏品

2014-11-06
来源:浙江在線

  緊靠著寧波港畔,在陽光的直射下一座海螺外形的龐然大物盤踞在北侖區春曉洋沙山風景區。這是中國港口博物館暨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是中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大型港口專題博物館。

  今天上午,這座濃縮著中國千年港口發展歷史的“時間膠囊”將首次對外開放,它將向世人展現一副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

  國內首個大港口博物館落戶北侖

  6大場館1.5萬件藏品描繪港口文化夢

  “北侖是寧波港口的核心區域。在享受港口帶來的巨大便利,依托港口和開放兩大優勢取得迅速發展的同時,多年以來,我們也在致力打造港口文化、培育‘港口精神’。”在今天上午的中國港口博物館落成開放儀式上,寧波市委常委、北侖區委書記陳利幸表示,博物館的落成將為北侖區的港口文化建設帶來巨大的推動。

  記者了解,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始作為國內首個大型港口博物館,從2008年就開始了籌建工作。2011年12月30日,在美麗的洋沙山風景區邊,博物館建設打下了第一枚樁,歷時三年,占地78畝,建筑面積40978平方,總投資7億元的中國港口博物館在這里拔地而起。

  寧波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重要的對外交通貿易口岸、中國大運河南端出海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的始發港,因此擁有豐富多彩的水下文化遺產和珍貴文物。目前,港口博物館內的文物已達到15000余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達到了1000余件。

  整座博物館共分為中國港口歷史館、現代港口知識館、港口科學探索館、“數字海洋”體驗館、北侖史跡陳列館、“水下考古在中國”六個部分。以港口文化為主題,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考古、旅游、國際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大型專題博物館。

  今天,記者走進中國港口博物館的中國港口歷史館,豐富的藏品還原出一條港口發展的歷史軌道,完整一趟走下來至少要花去一個小時。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逛港口博物館需要一個小訣竅——“7分看,3分逛”,即以看為主,每看到一個歷史文物和復制品,需要仔細閱讀展板上的文字,將歷史與展品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學到知識。

  30年風雨蛻變

  海濱之城北侖的華麗轉身

  一群鶴發雞皮的老人圍在一幅黑白老照片前駐足流連,他們看到的是過去的生活時光,而嘴里念叨的卻是“真的變了,社會發展的太快了!”

  2008年12月25日泰山路南220KV、110KV高壓線改造工程驗收投用;2009年6月1日新人民醫院開工建設;2009年6月10日貝聯商務中心開工;2012年4月中青文化廣場奠基典禮,標志著門戶區開發進入實質階段……一幅幅老照片加上一組組歷史事件,走在中國港口博物館北侖開發建設30周年展廳內,曾經的濱海小城就這樣在描繪中一步步壯大成長。

  傳承歷史文化,依托港口優勢,歷經近30年從昔日的濱海灘涂,到如今的華東地區制造業重要基地、長三角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擁有5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創業熱土,北侖的發展有目共睹。

  在展廳里,記者看到不少已退出歷史舞臺的老物件。其中一大部分來自于曾經以工業發展為重的北侖老時代。如今的北侖,煙囪拔了、城市綠了、家園美了,作為浙江“經濟標桿區”的典型代表,北侖區探索出一條由產業功能為主的工業主導區向生活與生產功能并重的綜合型城區“綠色轉型”的新路子。

  作為浙江和寧波最年輕的市區之一,北侖的歷史角色一直在改變,如今它再一次被委以重任———筑造“一帶一路”城市國際支點。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座現代氣息更加濃厚、生活功能更加完善、居住環境更加優美的城區必將呈現在大家眼前。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