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8

王石三訪褚時健 贊“工匠精神”

2014-11-07
来源:雲南信息報

 

  王石(左)與褚時健(右)。資料圖片

  原標題:王石三訪褚時健

  時隔11年光陰,再次重返橙園。11年前,那個時候所有的橙苗只有半米高;而現在,漫山遍野已經是一片碩果累累金黃收獲的忙碌。

  11月4日,著名企業家王石第三次登門拜訪褚時健,有重聚的意義,也是再次思考“企業家精神”。此次雲南三訪“橙王”,兩位惺惺相惜的“大佬”再次碰撞出新的火花。

  亦如第一次會面,要見這位吃住都在果園裏的老人一面,驅車來回要十個小時。當車隊還在曲折的橙園路徑前進時,87歲的褚時健就已經在山腰等待著王石一行了。

  待王石下車,兩人便緊緊握手,平靜,祥和,一如當年。

  “我十一年前來的時候,橙園裏都是小苗,但褚老已經在跟我描述掛果的情景了。”王石表示,褚老雖然沒有受過商學的專業教育,但身上體現出來的卻是一個企業家的專業素養,首先,有“全局觀”,同樣一個地方,同樣做橙子,但褚老對日照、土壤、水等等的全局都了若指掌,“我知道褚老前幾年還經常下到地裏,跟橙子‘對話’,一坐就是半個小時,了解株距、施肥等等細節的情況。”

  王石稱,“褚老一輩子幾乎未出過玉溪,但從造紙廠—糖廠—煙廠—褚橙,都做得很成功,這是一種經商的才能。”

  王石說經過自己調研,雲南並不孤立,“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浙商、閩商視為大商幫,但實際上我們忽略了雲南的商人。”王石表示,不僅是傳統的馬幫,自古以來雲南的商人是很出彩的,騰沖的貿易曾經超過廣州的貿易。

  這樣一種滇商的品質和才能,王石認為,是因為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在雲南商人中得到繼承,此外雲南地處邊疆和少數民族聚居的特點,又讓雲南商人在這樣一種傳統中少了一些拘束,從而可以不斷創新;此外雲南特殊的地理環境,讓它對外的聯系一直很緊密,開放程度不亞於內地很多地區。

  就目前年輕人擇業就業選擇面狹窄,不願意從事農業的問題,褚時健說,前幾年大學生都不願意下鄉,但現在很願意來了,“我們這裏就來了一些,工資比城裏還要高一些,他們有農業方面的知識,進步得很快,很有前途。”

  對於電商給傳統行業帶來的影響,褚時健和王石兩位“大佬”展開對話,兩人都一致認為,電商帶來了“變”與“不變”。

  從去年開始,褚橙開始以電商的方式進行銷售,兩年來,效果很好,特別是可以避免假商品進入市場。“‘觸網’兩年來,效果很好,特別是可以避免假貨進入市場!”褚時健說,下一步將加大“觸網”力度,“上海、深圳、廣州都要鋪開,幾年後會覆蓋全國。”

  2002年:75歲的褚時健開始在哀牢山區種橙,人生竟又重新開出新枝。

  2003年:當年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王石,帶著褲腿上的泥點子上哀牢山看望了他。王石的那次拜訪在企業界和媒體圈影響甚大,王石對褚時健最准確的評價:“跌到最低點的反彈力”成為這之後十來年國內媒體報道褚時健的主調,也成為褚橙上市後“勵志橙”的品牌根基。

  2014年4月:王石再次登上哀牢山拜訪褚時健,兩人站著說了兩個多小時的話,褚評價王“事業做得不錯,是個有追求的人。”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