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蘇35加入中國空軍前景預測

2014-11-07
来源:騰訊網

  第十屆珠海航展上,蘇35S將首次在中國公開亮相,引起國內外各方的關注。就在今年10月份,俄方高官透露中俄將盡快簽訂蘇35售華合同,中俄蘇35合同的一切事務由俄總統普京親自出面協調,從中可以看出蘇35這款戰機對兩國的重要程度。此次俄方派出蘇35赴珠海航展進行展示和特技表演既是中俄友誼的象征,也是為蘇35的對華軍售進行宣傳。

  蘇35的誕生

  蘇35S是蘇27系列的重大改進型,通過一系列改進有效的提高飛機的作戰能力,具備與西方三代半作戰飛機對抗的能力,但是面對F-22和F-35這樣的四代作戰飛機還是力不從心,所以俄羅斯目前主要精力放在T-50隱身戰斗機上面,蘇35S應該只是一個過渡,對于我國空軍來說更是如此。

  生產中的蘇35戰機。飛機外形與蘇27相比無太大變化,細節上進行了優化。

  本世紀初,俄羅斯空軍主力裝備大多是蘇27S和米格29S等早期型作戰飛機,而西方國家三代半和四代作戰飛機已經或者即將投入現役,俄羅斯空軍認為需要新一代作戰飛機與其衡抗,這就是T-50隱身戰斗機,不過考慮到新型作戰飛機研制難度較大,時間較長,所以俄羅斯空軍決定在蘇27的基礎上研制一型改進型作戰飛機作為過渡,它能夠對抗西方國家第三代后期改進型和三代半作戰飛機,這就是蘇35S。

  俄羅斯空軍最初希望能夠在現有的蘇27進行改進以達到這個要求,編號為蘇27SM2,但是經過研究后發現只有經過重大改進才能實現對抗西方三代半作戰飛機的目標,因此最終同意對蘇27進行深度改進以達到最大限度提高飛機作戰能力,因此其編號也改變為蘇35S。

  以蘇27為基礎進行升級

  蘇霍伊設計局在研制蘇35S的時候遵循了先進和成熟并舉的原則,以提高研制進度,降低難度和成本,它沿用了蘇27系列的常規布局,吸收了蘇27改進改型獲得的經驗,利用新一代戰斗機部分技術,圍繞戰術技術性能、機載系統的可靠性和機體壽命三個領域展開設計工作,重點提高敏捷性、機動性能,還考慮到了降低RCS措施,從而讓蘇35S具備比蘇27S更好的作戰性能,綜合作戰效能明顯提高。

  蘇35S與蘇27S相比,在機體設計的變化就是采用了新的機翼,翼根增加一個可能負荷2000公斤的重型掛架,可以用來掛載重型空地武器,以提高蘇35S的對地攻擊能力,相應的對機翼、機體進行了加固和加強,此舉不但提高了飛機的載荷和外掛能力,還提高了飛機的結構壽命,其飛行小時可以達到6000小時左右,遠高于蘇27S系列的4000小時。

  蘇35S的掛架達到12個,比蘇27S多2個,其外掛架分布如下,機翼下面有6個,翼尖2個,機腹中心支線2個,進氣道下面,外掛能力達到8噸,比蘇27S多2噸,主要武器是RVV-SD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它是R-77的改進型,采用多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替代原來的固體雙推力火箭發動機,因此其射程和機動能力得到提高,近距導彈采用RVV-MD近程空空導彈,它是R-73的改進型,主要用紅外成像制導系統替代了原來的多元紅外制導系統,另外空地武器包括精確制導炸彈、空地導彈、反雷達導彈等。

  AL-41發動機性能優異

  由于飛機空重增加,所以需要增加發動機推力,以保證飛機的飛行性能不會下降,蘇35S換裝了AL-41F-1S(117S)渦扇發動機,它的最大推力為86.2千牛,加力推力為142.1千牛,而蘇27S的AL-31F最大推力只有75千牛,加力推力125千牛,AL-41F-1S也是T-50的第一階段渦扇發動機,它采用了全權限電子控制系統和推力矢量噴口,具備較好的戰術技術性能,設計使用時間為4000小時,首翻達到1000小時。

  蘇35S也采用俄羅斯新一代航空電子系統,與蘇27S的聯合式航空電子系統相比,它具備更好的綜合能力,核心是SOLO-35綜合信息處理系統,它的處理模塊可以處理機載雷達的信號與數據,這一點大致與F-22的航空電子系統綜合程度相近,為了與先進的綜合處理系統相配套,蘇35S采用了玻璃化座艙,包括一個帶戰術輸入控制面板的IKSH-1M平顯和兩個大屏幕MFI-35多功能液晶顯示器,主要機載探測系統是IRBIS-E無源相控陣雷達,它的天線口徑為0.96米,峰值20KW,平均功率5KW,它具備60度的電子掃描角度,并且可以用機械掃描機械將掃描角度擴大到120度,對于RCS=3的目標可以提供300-400公里的探測距離,對地模式包括合成孔徑成像和地面移動目標指示,OEPS-35是蘇35S另外一個主要的探測系統,它對于戰斗機大小的目標可以提供90公里的探測距離。

  具備一定隱身能力

  從總體上講,蘇35S的戰術技術指標比蘇27S有了較大的提高,可以對抗西方國家三代半戰斗機,但是受到原始設計的限制,有些缺陷無法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首先就是RCS過大的問題,第三代戰斗機在設計之中沒有考慮到隱身問題,所以RCS普遍偏大,蘇27前向角區域內的RCS超過10平方米,盡管蘇25S采用了金沉積鍍層座艙、進氣道遮擋、吸波材料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四代作戰飛機在研制之初就應用波速控制概念進行設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是,因此其RCS下降幅度還是比較有限,按照有關資料的說其前向角區域內的RCS比蘇27下降了一半左右,也就是大約為RCS=5平方米,這個指標比隱身飛機的標準RCS=0.5仍舊有10倍以上的差距。

  隱身性能上的差距讓蘇35S在對抗F22的時候就力不從心,盡管它的機載雷達號稱有400公里的探測距離,但那只是在狹窄的掃描范圍之內,戰時會讓飛行員失去對大范圍空域的戰場感知,并不是一個常用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四代作戰飛機隱身性能對付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更有價值,它可以有效縮短導彈末制導雷達的探測距離,從而提高飛機規避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能力,而蘇35S隱身處理能夠獲得的效果則比較有限。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三代半戰斗機及三代改進型戰斗機已經開始用拖曳誘餌來對抗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如F/A-18E/F,有消息說俄羅斯雖然公開過這樣的系統,但是蘇35S的綜合電子戰系統似乎還沒有配備拖曳誘餌,這樣在超視距空戰之中也同樣處于不利的地位。

  蘇35武器存在薄弱環節

  近距格斗空空導彈方面,RVV-MD仍舊保留了R-73的鴨式氣動布局,這種布局的優點是操縱性能、中低空機動性能比較好,控制系統比較簡單,但是它的缺點就是需要較大尺寸的舵面才能得到較大的機動過載,導致導彈的阻力較大,導彈的升力主要彈翼產生,沒有充分利用彈體,所以其適應范圍多為中低空,對于四代戰斗機來說,首先它采用內部彈艙,要求導彈采用較小的彈翼,另外考慮到超音速巡航性能,所以主要在中高空飛行,相應的導彈性能重點也需要放在中高空,因此新一代近距格斗空空導彈都采用了正常式氣動布局,小展弦比邊條翼就是這個原因,這樣的話RVV-MD攻擊第四代戰斗機的時候,其效能就會下降。

  對地攻擊方面,前蘇聯空地精確制導武器一向薄弱,俄羅斯也沒有取得明顯的進步,尤其是新世紀西方國家大行其道的隱身防區外彈藥布撒器仍舊未見,公開的仍舊老一代空地武器,這些武器的自動化水平比較有限,限制了蘇35S的對地攻擊能力,尤其是防區外攻擊能力,如它主要空地武器是KH-59空地導彈,它需要飛行員在發射后選擇目標或者目標薄弱部件,這對于一架單座戰斗機來說,飛行員負擔太大,所以西方國家更傾向于采用雙座戰斗轟炸機執行遠程打擊任務,我國空軍也采用單座蘇27SK/殲11系列執行空中優勢任務,雙座蘇30MKK/殲16用于遠程打擊。

  獲得新發動機是引進蘇35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蘇35S對于我國空軍來說,它的意義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即將大量配備第四代戰斗機,如F-22已經在沖繩進行前沿布署,日本和韓國等即將獲得F-35,以蘇35S的性能很難與其進行對抗,因此我國空軍未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殲20隱身戰斗機上面,以應付隱身戰斗機在周邊擴散帶來的威脅。

  不過我國在研制殲20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的發動機,從海外的資料來看,殲20目前配備的是俄羅斯AL-31F第三批次發動機,雖然性能比AL31F有所提高,但是難以滿足殲20的需要,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一時難以裝機,在這樣種情況下,引進AL-41F-1S顯然是一種合理的選擇,這應該是我國空軍引進蘇35S最主要的理由。

  行文至此,不由的想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由于國產渦扇發動機短時間無法定型,空軍決定殲10配備AL-31渦扇發動機,1991年簽署引進AL-31FN的合同,因此需要對殲10進行了配套性設計,光陰似箭,今日殲20再次需要引進俄羅斯發動機以便加快研制進度,甚至國產渦扇發動機也遲遲沒有給殲10配套,因此我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可謂“任重而道遠”。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