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中國第一所貧困失學孤兒學校面臨關門窘境

2014-11-09
来源:澎湃新聞網

  2014年11月5日,山西大同,大同希望學校校園內,傍晚只有在使用的兩間教室燈光亮著

   

  大同希望學校內一間空置的教室。大同希望學校內一間空置的教室

  始建于1993年的山西大同希望學校,是我國第一所貧困失學孤兒學校,系大同市型煤廠利用企業自有資金創辦及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希望學校,招生對象為孤兒及貧困家庭的孩子。

  澎湃新聞多方求證了解到,該校自建校以來,以往所有在校生均享受讀書、住宿、飲食、服裝、醫療等費用全免的待遇,甚至包括洗衣服、縫補衣裳、理發等,學校設有專職人員免費來為學生進行服務;逢年過節,學校還會為學生購買零食、水果,發壓歲錢。

  諸如此類的舉措一度為該校贏得了源源不斷的生源。至2001年底,在校生從建校時的200余名飆升至1818名,生源遍及全國。

  然而,時至今日,就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新一屆招生季,校方稱因未能招到合適的學生,以致出現了建校以來第一次“零招生”的窘況。目前,在校生只有42人。

  學生沒了,老師走了,教室空了

  “以前學生確實很多,現在沒多少學生了,老師也沒幾個了。”11月3日,周一,大同希望學校門衛室,一位值班的中年男子正窩在床上觀看一部武打片。“唉,生活就是這樣,起起落落才叫人生,就像這電影,情節曲折才有看頭。”電視里,《新少林五祖》的激烈打斗鏡頭,再一次將他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出了門衛室,迎面而來一棟四層高的教學大樓。高高矗立在樓頂的是鮮紅的六個大字:“大同希望學校”。與一般學校不同,該校校門處并未設任何學校標志,轉而將學校校名懸掛在了教學樓的樓頂。

  步入大樓一層,直走左轉,緊挨著的兩間教室里,緊緊集中在教室中央的學生們正在上課,整個教室的前后左右因此而留出了較大的空間,這讓并不算寬敞的教室顯得寬松有余。

  老師們告知,原本可以安排50-60人左右的一間教室,如今只有20名左右的學生。

  除了一樓正在上課的兩間教室,澎湃新聞發現,整棟教學樓內幾乎所有的教室與辦公室全都房門緊鎖。在其中個別幾間仍舊敞開著門的教室里,要么空無一物,要么里面堆滿了殘破的桌椅板凳。

  早上7點起床至晚上9點半回宿舍,語數外、政史地、生化物等高中各年級學生課程安排等,一張張殘留在教室墻壁上的作息時間表和課表似乎在頑強地證明著學校的過去。

  寂靜無人的樓道內,關于學校過往及辦學成績的宣傳展示牌依舊懸掛在樓道墻壁上的櫥窗內。

  澎湃新聞從中發現,該校自建校以來,其生源曾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而自2000年首屆高三畢業班畢業至2007年,共計379名高中畢業生中有90人被國內各大高等院校錄取,其中不乏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知名重點院校。

  “那時候一下課,你站在樓上往下看,學生黑壓壓一片,我這里的五層公寓樓全都住滿了。”教學樓背后是供學生住宿的“愛心公寓”,已經在這里工作了13年的生活教師王瑞(化名)以前負責一個樓層的學生管理,如今也同樣負責一個樓層,只是管理的人數從之前的230多人降到了現在的21人。

  王瑞介紹,公寓樓每層均有20個左右的房間,每間可住8-12人。據此推算,王瑞所在的五層學生公寓樓,可供千余名學生在此住宿。

  然而,事實上,公寓樓里目前只有42名學生。

  不僅是學生人數上的劇減,老師們也越來越少了。王瑞回憶“大概是在2012年的時候,學校里有80多位老師一下子全都調到其他學校了,剩下的老師沒有幾個了。”此說法,得到了校方負責人的證實。

  由于學生人數過少,位于教學樓一側的一棟綜合樓早已停用多時,門上的鐵鎖銹跡斑斑,另一側的一座大型室內游泳館同樣鐵將軍把守,擦去玻璃上的灰塵朝里看去,早已干涸的泳池里一片狼藉。

  我國第一所貧困失學孤兒學校

  現年74歲的張洪圖仍時刻關注著大同希望學校的近況,盡管他已經離開學校達12年之久。

  1993年11月3日,由張洪圖任廠長的大同型煤廠,利用企業自有資金,出資100萬創辦的大同希望學校正式開學。

  開學當天,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孫起孟專程前來,為大同希望學校開學揭幕并題寫校名。當天,張洪圖被口頭任命為大同希望學校校長。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此后向學校頒發了“希望工程”標志匾,并認可其為“全國唯一的一所專項資助孤兒學校”。

  3年過后,由習仲勛作序的《人民信訪史略》一書中提到:“張洪圖與他的同志們沒有忘記國家還不富裕,有些兒童或因家境貧困或父母雙亡而失學,就利用廠里的‘留利’ ,建起了我國第一所貧困失學孤兒學校——大同希望學校,面向全國招生。這些孤兒入學后,一切費用均由工廠承擔,社會反映頗好。”

  據公開信息,大同希望學校占地近3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內設理化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可供千余名學生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學生公寓樓、圖書室、室內游泳館、音樂、舞蹈等專用活動室及配套設施。

  一些知情人回憶,這些軟硬件總投資幾千萬元,“(當年)跟北京、上海等地學校的硬件設施不相上下。”

  數據顯示,學校最初有學生200余名,至2002年,已發展壯大到擁有1818名中小學生和職高學生(2000年,學校創辦了自己的職業高中班),其中,孤兒802名,1216名特困和下崗職工子女。

  大同市型煤廠黨委辦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大同希望學校的順利創辦及此后多年間的逐步壯大,很大程度上即得益于那段時期大同市型煤廠良好的企業經濟效益。

  事實上,有關大同市型煤廠的企業經濟效益僅從一份政府“會議紀要”中便可見一斑。2002年1月7日,在時任大同市城區區委書記周升主持召開的一次會議中提及,“這(大同市型煤廠)是城區最好的龍頭企業,給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從1988年到2001年,共上繳區財政稅收7500萬元。”

  面臨“關門”窘境,教育局稱沒辦法,學校登報向社會求助

  然而,大同希望學校沒能持續繁榮。

  大同希望學校主管教學副校長羅大光告訴澎湃新聞,囿于連年辦學條件困難,學生人數不足,大同希望學校自2008年起便開始明顯走下坡路,“連續多年的招生情況都不怎么理想,到今年,招生情況更不行了,根本都湊不齊一個班來,所以,今年的招生黃了。”

  羅大光說,至2012年學校不得已停辦高中;同一年,82名教師通過社會招聘的方式分流到其他學校;截至目前,仍從事一線教學任務的還有20多名教師,學生分初二、初三兩個班,人數42人。

  在羅大光看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孤兒進行資助、“兩免一補”、義務教育免費等惠民政策的陸續出臺,越來越多的孤兒和特困生轉而選擇就近上學,與此同時,大同希望學校也因其創辦企業本身經濟效益的急劇下降,曾經專門針對學生的優惠舉措日漸減少,使得學校在逐步喪失招生吸引力的同時造成大量生源流失。

  澎湃新聞了解到,學校原本對學生免費的洗澡、游泳、縫補衣裳、理發以及使用音樂、美術器材、圖書書籍等,已取消。甚至有網帖稱,“(大同)希望學校教職工的年終獎金曾沒有到位,引起教職工情緒波動。”

  “原來有一段時間市里面是準備撤掉大同希望學校的,后來可能是考慮到相關方面的影響,最后是不了了之了。”大同市城區教育局辦公室一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城區教育局已獲知該校面臨的辦學困境。

  上述負責人表示,基于大同希望學校是由轄區企業自主辦學的希望工程特殊辦學性質,教育局方面很難插手進行日常管理,“就比如我們城區教育局下轄只有小學并沒有初高中,所以對于希望學校目前面臨的問題,我們也沒啥太好的辦法。”

  10月下旬,大同希望學校在當地媒體發聲,聲稱受招生環境及創辦企業大同市型煤廠經濟效益等因素影響,學校發展遭遇“瓶頸”,吁求全社會關注。

  羅大光證實,該報道是大同市型煤廠領導專門找到當地媒體,希望媒體對學校的辦學困境予以報道,以此集思廣益,讓全社會共同來探討學校未來之路究竟該怎么走。

  澎湃新聞發現,事實上早在2013年,就有人在網上發帖向外界求助,稱“大同希望學校現在就只有不到200人了”。

  企業不舍放棄,最壞的結果是“關門”

  “即便是公益性質的學校,也不是說你投了錢、建了校、招了生就可以高枕無憂,千萬不能把學校僅維持在一種低端教育的狀態。”教育問題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在現時情況下,如若該校仍保持一種低端教育模式,毫無自己的辦學特色,家長和學生注定不會買賬,“畢竟可選擇的空間多了”,“這就好比你請客吃飯,的確是你在花錢,你在做好事,但你只是請大家喝碗稀飯,試想想,有人愿意去嗎?”

  熊丙奇分析,企業要想繼續辦好這所學校,就必須持續高投入,辦出高質量,當地政府也要按公辦學校的教育補貼補給學校,否則,難保有一天學校堅持不下去。

  對此說法,羅大光表示了異議。他說,大同希望學校畢竟屬于企業自主辦學,而且“辦的是一所特殊性質的希望學校,即便因此能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但也不能一點都不計成本的持續高額投入”。

  “就我們自身而言,企業畢竟因此投入了大量的固定資產,我們不愿也不可能退出,所以目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繼續合理有效地把學校辦下去。”羅大光說,目前企業與學校已基本上達成一致,按照雙方的預期計劃,明年將通過各地希望工程辦公室的渠道,盡最大努力招夠50-100人的學生規模,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讓學校保持在300人左右的辦學規模,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內,盡力讓學校重現生氣。

  “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這樣了,但也不排除會出現最壞的結果……唉,最壞的結果可能就是學校有朝一日真的辦不下去了,我們真的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出現。”羅大光說。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