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終極華服:胡芳的宮廷服飾收藏

2014-11-17
来源:香港商报

  龍袍對國人來講曾經是皇家權威的代表,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和近代部分皇家文物流落國外。收藏家胡芳,對清宮服飾收藏情有獨鍾,她為收集流散在海外的清宮服飾,多年來奔波於世界各地,十幾年來不惜重金收藏了近四百餘件清宮服飾,使得流失國外多年的寶物重歸故里。故宮博物院古代服飾專家宗鳳英看過胡芳的藏品后赞嘆道,胡芳的藏品中不乏皇帝,皇后妃子的朝服、朝褂、龍袍,而且緙絲刺繡一應俱全,可謂精品薈萃,完整地反映清代宮廷服飾全貌。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收藏著與宮廷生活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品——服飾,這不僅成就了胡芳一生的事業,也讓胡芳在「物」的后面看到了一段精彩的歷史與文化。胡芳十幾年來收藏的四百餘件宮廷服飾件件巧奪天工之作,真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胡芳說,皇帝希望自己像神龍一樣,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皇后妃嬪則期望鳳凰齊飛,天下安寧。此外,若想富貴,便繡牡丹;若盼愛情,便繡花蝶;若要子孫,便繡百子;若求長壽,便繡仙桃……大多數美好的願望,即便一時不能實現,或永遠不能實現,繡在繡片上了,穿戴在身上了,心中似乎就踏實了,人也有了最美的一種安慰。若仔細琢磨其繡工,則采用了打籽、接針、松針、摻針、搶針、套針等多種技法,繡線斑斕,飽含絲光,精美之極。

  追尋清宮華服之美

  身為服裝設計師的父親與喜愛刺繡的母親,讓胡芳的幼年在服裝藍白灰的大時代背景下因為領口、袖口的小花,腰身、裙襬的小小設計變得別致有趣。大學時代的

  鄉間采風偶爾看到的民間精美的刺繡則開啟了胡芳的收藏之門。胡芳笑談,那個時候幾塊錢一雙的鞋墊她已經收藏了一百多雙了,還曾慫恿母親回湖北老家收集那些用來陪嫁的精美鞋墊。

  當一次宮廷刺繡與胡芳的偶然的相遇,便成了她一輩子不願放弃的事業。11年前,胡芳移居法國后第一次拜訪資深藏家愛麗絲,愛麗絲家從祖父輩就開始收藏,算是收藏世家,她本人專項收藏刺繡。當愛麗絲給胡芳展示出十多件清代的宮廷龍袍時,胡芳頓時深感震撼!其刺繡技法之高超、顏色之亮麗、品位之高,保存之完好,無一不讓胡芳欣喜。這一眼停留,引發了日后胡芳對於宮廷服飾的「瘋狂」。十幾年來,胡芳將所有的精力與財力都投入到了宮廷服飾的收藏之中,這也讓一直支持她的丈夫頗有微詞,但胡芳的堅持和努力最終也打動了他。胡芳戲瘧道:「一般人們都以為收藏家要麼在高端會所里高談闊論,要麼在拍賣會上給優雅的舉牌,但當收藏成為畢生的事業,其中的所歷經的艱辛是不為人知的。」她曾為收集一件藏品,多次去到偏僻的古堡;隨著收藏品的增加和價格的水漲船高,所面臨的資金短缺,胡芳也曾動搖過是否出售一兩件藏品緩解資金壓力,但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下來;除此之外,近四百件藏品的每年養護所耗費的心力也是常人所不知的。

  市場價值被低估

  胡芳告訴記者,龍袍最初被認為是日用品,在收藏市場上并為引起重視。在她看來,宮廷服飾中的龍袍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所穿,無不體現著當時社會的最高織造水平。因此這種尊貴奢華的服飾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它本身巨大的價值屬性。胡芳介紹,龍袍制作與管理由內務府負責,整個過程分工細緻,管理有序,人員龐大。僅負責紡織的匠人就有十幾個工種,且負責皇宮服飾制作的江南三織集中了當時最優秀的匠人。皇宮對產品的品質與花色要求極高并常親自過問。在制作上也不計成本,其中緙絲在織造時費工時巨大,自古就有「一寸緙絲一寸金」。胡芳告訴記者,據清宮活計記載,燒造一件官窯瓷器,需要花費白銀約20兩,耗費工期一個月。一件龍袍則需花費白銀約200兩,耗費工期兩年。龍袍制作不計成本,用赤金捻線,以雀羽為絨,因而繡出的龍騰圖案金光燦燦;而織出的翔鳳彩翼斑斕,龍蟠鳳逸之姿躍然服上。因而他們雖為服飾,卻也是清代刺繡工藝水平的最高代表。因此,他們可說是清代服飾中的精辟,世間的珍寶。而現如今拍賣場上的清三代官窯瓷器,動輒數十萬元一件,價錢超過千萬元的比比皆是。而龍袍拍賣記錄是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於2006年4月10日創造的,一件清乾隆御制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以1526.72萬元成交。龍袍存世數量有限,且大部分集中於故宮博物院,民間品相完好的龍袍能保存至今實屬難得。在如此有限的數量下,藏家需求卻越來越大,龍袍價值被低估,升值空間巨大。如今,胡芳為了自己的收藏事業依舊國內外奔走,不僅如此,她還大量查閱大服飾類專業書籍,為弘揚、研究清代宮廷服飾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她說,透過自己的收藏和考證,自己的藏品能完整地反映清代宮廷服飾全貌并展現給世人,就是她最大的快樂。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