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佔中=學生vs所有人?

2014-11-18
来源:香港商報

  李明生

  「占中」未必限於學生,但學生肯定是箇中的代表、旗手、以至先鋒。早前撰文《從占中看我們的新一代》(《香港商報》A2,2014年11月11日),已談及我們的新一代如何和為何與別不同。隨着本港多間大學的民意調查先后出籠,本文試圖進一步以相關民調數字來闡述「占中」與青年尤其是學生的關系。

  首先,理大、港大、中大共3間大學的民調均不約而同地指出,在「占中」去留此一關鍵問題上,整體而言約70%受訪者均認同退場,這無疑是個非常有力的民意反映(見表一)。

  不過,微觀分類來看,不同群體的取態并不一致。

  24歲以上大多撐退場

  先以年齡分析。理大和港大的民調指出,在18至29歲這個群組,兩者僅得40%左右認同退場,反之支持繼續占領的則達五六成,也就是選擇留守的人數占多。至於30歲以上的兩個群組,則有多逾70%認同退場,所以,30歲這條年齡或青年分隔線的差別相當明顯(見表二、表三)。

  不過,如果加上中大的民調,則進一步將青年分拆為15至24歲和25至39歲兩組,前者的去留占比分別是22%和38%,與前面兩項調查的結果相若,惟后者卻分別是60%和18%,支持退場的處於明顯凌駕地位,也就是說,那條年齡分隔線實應前移至24歲(見表四)。

  有分析指出,年齡愈大者,便愈反對「占中」,這個說法當然正確;惟更準確地言,有關曲線并非一條正比直線,而是呈現急速上坡勢態,到達24歲以上已經是大多數認為「占中」應該退場了。

  非學生高學歷者撐退場

  值得留意的是,24歲別具意義,因為在現行教育制度下,這是一個大專畢業的年齡,意味這是學生還是已經投身社會的分水嶺。

  港大的民調便設有職位分類,不同群組的民意當然不盡相同,惟值得留意的是,認為應該停止占領的比率,不論是行政及專業人員、文職及服務人員,還是勞動工人,以至家庭主婦,全部均大幅拋離認為繼續占領的,并且高達70%左右,惟獨學生例外,去留之間呈現39%比57%的狀况(見表二)。

  進一步言,配合另一學歷分類,鑒於港大調查的受訪者均是18歲以上,而18歲以上又是學生的,絕大多數應該正在就讀大專或以上的課程,其中當然有例外者如留級生等,但數字上不虞造成太大干擾;倘若引入有關參照,則大專或以上的群組可再細分為「高學歷-學生」和「高學歷-非學生」--可以看到,非學生高學歷者多達三分之二均認同「占中」退場,跟學歷屬於中學或以下的同樣屬於絕大多數,亦跟前述以職位分類的一眾非學生意向相近,反過來則同樣惟獨是大專或以上的學生,去留之間呈現42%比55%的狀况(見表二)。

  有分析指出,學歷愈高者,便愈支持「占中」,這個說法其實僅僅說中一半;實情是,只有高學歷的學生才較多支持「占中」,相反高學歷的非學生絕大多數均表示反對,也莫說,其實無論是否學生,港大與中大的民調結果均顯示逾半高學歷者都支持「占中」退場。相關民調結果,已經足夠推翻坊間的一般誤解。

  凡此種種,結果已指向一點,就是來來去去只有青年尤其是學生較多支持「占中」,除此以外其餘絕大多數市民都反對「占中」。與其說這是「世代之爭」,實際應該是「一代學生與所有人之爭」?

  雖然,有謂世界是大家的,但早晚是青年的;不過,在所謂國際標準的票值相等的民主精神下,青年尤其是學生的意向,我們當然要重視,但其餘絕大多數市民的意向,則更加應該受到重視。民意向背的確會隨時變化,惟重點要弄清將向哪個方向變化,以及終須有個一錘定音的時刻。難道所有決定包括政策都可訴諸此一理由而議而不決嗎?在民主旗幟下,「占中」是去是留的答案,其實早已清晰不過,只差有關人等是否承認接受而已。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