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國家會展中心試展:一場“靜悄悄的戰役”

2014-11-24
来源:解放日報

  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第一場展覽。

  10月19日—21日,2014中國國際汽車商品交易會;11月12日—16日,上海時尚生活消費展。

  到目前為止,位于大虹橋范圍的國家會展中心已圓滿完成今年兩場試展,先后迎來送往13萬人次和19萬人次的客流,總體運行平穩。

  這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單體綜合會展中心,而當地在會展服務和管理上完全是一張白紙,如何進行全方位保障?對于國家會展中心所在的青浦徐涇鎮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早在上半年,該鎮就開展了為期200天的整治活動,決心要以最好的整體形象迎接國內外客人;同時,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還成立了西虹橋地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打響了一場“靜悄悄的戰役”,在交通、治安、市容等各方面為會展保駕護航。兩場試展之后,國家商務部和各參展方對這里的管理與服務打出了高分。

  在國際會展中心周邊土地上,在16平方公里的西虹橋范圍內,徐涇鎮到底展開了怎樣的保障努力?帶來了什么樣的喜人變化?

  明年,國家會展中心將迎來34場展覽,其中4月的車展預計日均人流20萬人次,屆時西虹橋地區能否經受住更大的考驗?

  200天整治,臟亂差紛紛消失

  因為對會展管理和服務“一無所知”、“一頭霧水”,徐涇鎮曾組團前往北京、廣州等地考察國內三大展,想要學習取經。但回來后,卻更加忐忑:人家的會展中心,是在城外一片空地上建起來,交通、管理等各方面壓力顯然沒那么大,而徐涇鎮范圍內16平方公里的西虹橋區域沒有一塊白地,百分百是二次開發,就像“南瓜長在罐頭里”,基礎和情況完全不一樣。

  作為青浦最靠近中心城區的一個鎮,徐涇鎮工業開發起步較早,已形成了相對成熟的規模化產業園區,當地落戶了大量的工業企業。國家會展中心項目正式落戶后,西虹橋地區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先對16平方公里內的企業和住戶進行動遷。而且,低端制造業的集聚,還吸引了務工人員大量涌入,目前當地總人口18萬,其中本地戶籍人口只有3萬。人口比例嚴重倒掛,而基礎設施缺失,導致了環境衛生、消防安全、治安計生等社會管理問題突出;與此同時,周邊農民居住小區“臟亂差”現象明顯,違法建筑、破墻開店、群租等公共安全隱患突出。

  這與高端商務區的發展定位要求形成了巨大反差。國家會展中心正式開館運營后,每天會有數以萬計的參展人員和觀展人員快速涌入,怎么辦?

  今年上半年開始,西虹橋地區啟動了為期200天的綜合整治,主要圍繞諸光路、蟠龍路、華徐公路等“三縱四橫”主干道路范圍,開展包括19項任務的全方位整治,力求徹底消滅亂停車、亂搭建、亂設攤、亂堆物、毀綠等“臟亂差”現象。

  “整治”的背后,難度可不小。比如“城中村”整治,就是社會綜合治理的一個重頭。今年年初,眼看著會展中心10月就要正式開館,而相隔僅幾十米的“西郊家園”506戶居民中,存在違法建筑的家庭竟達到了326戶。如何在短時間內拆除所有違建?果然,前期整治的宣傳單一發下去,老百姓意見紛紛:“拆可以的,但是某某地方拆掉之后,再來這里拆吧!”“你們說拆就拆啊?投下去的本佃還沒收回呢……”

  于是,整治工作組成員多次借用小區餐廳大堂,擺下一張大圓桌,邀請小區里的村民代表、黨員代表、外來人員代表來聊家常。從一開始的零星幾個人肯來,到最后有百余人主動參加;從最初的彼此有戒心、話題扯不開,到最后大家敞開心扉談……這樣的座談會,開了將近10次。他們發現,大部分居民都明白“搭違建是不對的”,但同時,他們又擔心,如果自己的拆了,別人家沒拆,那豈不虧了?

  掌握了居民的真實心理后,工作組開始對癥下藥。首先,完善整治方案,強調一視同仁,“不管有錢沒錢,有權沒權,只要屬于違建,統統都得拆”。然后,工作組成員來到小區內較有影響力的居民家里,動員他們先拆;對于有顧慮的居民,工作組負責人底氣十足地拍胸脯:“先拆后拆一個樣。”

  就這樣,從第一家違建戶自拆時的猶猶豫豫,到最后一戶全部拆除違建,前前后后僅一個多月,326處違建全部被拆除,創下了徐涇鎮小區違建自拆率100%的記錄。

  到今年9月30日,迎會展200天整治全部結束。當地居民驚訝地發現,不僅一條條道路變得整潔美麗了,就連小區角落也沒有“污垢”了,昔日各種“臟亂差”全部不見影蹤,“別說是外來的客人看了賞心悅目,我們本地人生活也更舒心愜意”。

  現在,徐涇鎮還試點采用了第三方監管方式,將鎮里“三縱四橫”區域整治成效的監管進行外包,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劃分網格全面鋪開巡查人員,進行長效監管。

  展會期間,“黑五類”無法滋生

  11月15日,國家會展中心里舉辦動漫展,門票都屬于贈票。但對此情況,有些觀展人員未必知曉,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就伺機出動了,以50元到100元的價格,向前來觀展的人兜售贈票。其中,一位“黃牛”剛開始在地鐵二號線徐涇東站6號口附近活動,就被聞訊趕來的巡邏分隊控制住了,搜出了幾十張門票。

  黑搬運、黑盒飯、展蟲、亂設攤、亂發小廣告,是大型展會上常見的“黑五類”現象。但在國家會展中心的兩次試展過程中,此類現象卻沒有滋生的空間。如何及時發現并制止了這些違法現象?西虹橋地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創新探索的“30+6+1+1”機制起到了關鍵作用。

  會展期間,在場館周邊地區,社管中心共設了30個固定點位,分布在場館主要出入口、外圍主要路段、道路交叉口、地鐵出入口、天橋附近等,進行保障服務、引導客流、維持停車和行車秩序等,并及時發現、制止違規停車、亂發小廣告、亂設攤等違規行為。每個點位大約四五人,由特勤、城管、志愿者、協管等人員組成,主要覆蓋直徑100米的區域范圍。同時,在各固定點位之間,再輔以6個巡查小分隊,進行交叉式流動巡查,形成了全面覆蓋的監控網絡。

  現場還安排有一支督查分隊,對“30+6”人員的工作進行督查。另外,還有一支專業執法隊伍,由公安、交警、城管等工作人員組成,按照“發現一起、取締一起”的原則嚴厲打擊,形成高壓管理模式。上述兜售贈票的“黃牛”,就是被地鐵口附近固定點位的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發現,之后報告給巡邏小分隊進行制止,再交給執法人員處置,最后對其進行了拘留。

  社管中心的觸角還延伸到了場館內,與場館方進行信息互通、內外聯動。比如,由食藥監所、工商所、安管中心等職能部門組成的現場處置隊伍,入駐國家會展中心1號館,進行實時監管、快速處置,保障試運行順利進行。10月21日,展會結束后,個別攤位上出現了“兜售假冒LV包”的情況,現場處置隊伍獲悉后,快速趕過去進行了處置。

  “其實,一場會展的成敗,首先在于交通。”社管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市級有關部門事先制訂了周密的交通組織方案,鎮域內的小交通也進行了科學安排,比如醒目的交通指示牌、豐富的臨時停車場等,兩場試展期間基本沒出現交通擁堵情況,其中50%以上的客流是乘坐軌交等公共交通工具而來。但這位負責人也坦言,兩次試展期間的單日最高人流為7.3萬人次,還沒有超過10萬人次,真正的考驗將在明年4月的車展期間,屆時單日最高客流可能達到20萬人次。

  “四葉草”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

  國家會展中心的面積在全世界首屈一指,而且,這里全年基本不休展,這對周邊的管理服務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對社管中心來說,眼下,“四葉草”形狀的會展中心才啟用了兩片葉子,明年,四片葉子的場館將全部開出來,屆時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人手不夠”。

  要知道,目前整個社管中心僅有18名工作人員,而工商、交警、食藥監、城管、特警等隊伍的作用也已發揮到了極致。接下來怎么辦?他們發現,除了進一步充實職能部門人員,志愿者隊伍也有望成為一支強大的生力軍。今年兩次試展期間,全鎮共出動500多名志愿者,他們在交通引導、發現不文明現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涌現出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

  10月19日上午,國家會展中心首展第一天,作為“微笑四葉草”的志愿者,李娟和念初三的兒子身穿藍色志愿者服裝,一起站在自己的輪班崗位——徐民東路人行天橋北天橋上,用微笑與溫和的語氣為前來咨詢的居民提供志愿服務:“你好,前往會展中心,請從前面樓梯下去,直走然后右拐。”“這邊走下去,就可以看到地鐵站6號入口了……”

  李娟,是上海工商信息學校的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名黨員。平時,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進社區宣傳等志愿者活動,世博會期間還曾作為志愿者在青浦區的公交站點協助進行安全檢查。據介紹,此番,她丈夫作為一名警察在會展中心執行安保任務,而她就帶上15歲的兒子一起報名當了志愿者。她笑著說:“我們也算是全家總動員了。有一個這么好的機會,讓我們為國家會展中心開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我們一家人都特別開心!”

  來自國家會計學院的志愿者領隊胡曉棟,曾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愿者。作為一名“小白菜”,他曾在地鐵常熟路站負責維穩工作,也在世博園內擔當過國慶高峰志愿者。有過“專業”培訓的胡曉棟,面對此次國展“四葉草”志愿者的身份,多了一些經驗之談。“看到走過的人群,左右張望,迷茫沒方向的,我就會主動上前詢問是不是需要幫助。”和新志愿者相比,這可能是最大的區別。

  由胡曉棟帶隊的國家會計學院志愿者都是研究生,三個班級報名參與此次活動的學生超過了80%,而他們具體負責的點位是蟠龍路崧澤大道和地鐵站入口及通道。“所有志愿者都有自己的點位,早上地鐵檢票閘機那邊比較緊張,我們就多安排志愿者在那里疏導。一方面維持秩序,告訴大家觀展怎么走,另一方面,指導有大件行李的朋友走專門閘機通道,加快速度……”

  讓徐涇鎮有關負責人高興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居民打電話來咨詢,要求加入正在招募的“四葉草”志愿者隊伍。而鎮里也制訂了明確的志愿者拓展計劃,今年12月初就將首先成立一個專門的志愿者服務中心,接下來還將與一些NGO組織展開合作,進行體系化、項目化的推廣,讓志愿者的隊伍逐漸壯大起來,并為長效服務積累更多更好的資源和經驗。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