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和嶺南畫院聯合主辦的“相待—林書杰書法、國畫展”目前正在嶺南美術館展出,共展出清華博士后畫家林書杰近70幅書法、國畫精品。在林書杰看來,東莞吸引他的除了有一幫老朋友外,還有各級公共文化展館細致嚴謹的管理和服務。
而曾經在嶺南美術館辦展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李長松則表示,東莞的一些文化場館硬件非常好,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
過硬的硬件加上精細的服務,東莞的各級公共文化場館,逐漸得到全國各地及一些海外藝術家的青睞。市民借“大家”之展開了眼界,一些“土豪”藏家也漸漸將眼光轉向市內各級公共文化場館,欣賞“大家”之作的同時學習收藏之道。
過硬硬件引進“大家”展覽
“我們愿意引進一些‘大家’的展覽,重質量為主,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幫觀眾練眼力。”莞城美術館館長謝鈞對記者說。僅今年上半年,莞城美術館就成功舉辦9個展覽。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2月20日期間舉辦的“懷袖雅物—民國扇面展”,展品中不乏趙之琛、吳昌碩、丁輔之等中國首屈一指的名家書畫扇面等。
在謝鈞看來,東莞的公共文化場館之所以能得到“大家”青睞,硬件過硬加政府投入是最有力的支撐。雖然已時隔幾年,謝鈞仍清楚地記得2009年靳尚誼第一次到莞城美術館后的評價“有歐美美術館的味道,不大卻十分精致”。
“東莞的一些文化場館硬件非常好,像嶺南美術館的硬件在廣東省地級市來說應是最好的,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李長松告訴記者,之所以愿意來嶺南美術館舉辦畫展除了是認可它的硬件外,還看中了東莞活躍的民間收藏市場。
清華博士后畫家最看中服務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的林書杰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現任職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專攻書法、國畫、篆刻創作和理論研究。記者11月22日在展廳里看到,此次展覽共展出林書杰近70幅精品,在寬敞的展廳里錯落有致地掛著,既有飽滿扎實的書法作品,也有清拔淡雅的中國畫作品。
這是林書杰書法國畫作品展第二次來莞展出,去年6月他曾在東莞石龍舉辦過一次作品展。兩次來莞舉辦展覽,他認為東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稱號名副其實,“在不同的地方舉辦過多次展覽,硬件差別都不大,但在軟件方面東莞做得最好,管理和服務水平都很高。”
林書杰眼中的東莞,歷代人才輩出,具有非常濃郁的文化氛圍。“正是由于東莞在意識形態上的開放程度,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
觀眾太少是展覽繞不過的坎
自由職業者周先生偏愛中國畫,一個月至少會看兩三次展覽,周先生表示,東莞很多公共文化場館的硬件設施都很不錯,很多展覽都讓自己大開眼界。“觀眾還是太少,如何讓展覽走近平民老百姓,如何培養更多的受眾也是公共文化場館應該考慮的。展覽不僅需要專業的觀眾,也應向廣大市民起到普及藝術的作用。”周先生認為,受眾太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
在莞城美術館館長謝鈞看來,這幾年觀眾素質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從當初館內木地板上咚咚的腳步聲到如今靜悄悄地看展,但觀眾數量還是繞不過的一個坎。為了推廣和普及公共藝術教育,莞城美術館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將展覽送進校園,開發了“在美術館上美術課”等活動。而嶺南美術館在組織策劃展覽活動的同時,還根據展覽的特點,舉辦與展覽主題貼合的研討會、講座等活動。
針對不少展覽“開幕熱鬧、冷清幾天、草草收場”的現實情況,林書杰表示,這應該是全國各地展覽的通病,“文藝創作需要時間,觀眾也需要長時間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