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9

各國重回氣候談判桌 利馬會議現三大懸念

2014-12-02
来源:中新社

   香港商报网讯    又到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之時。當地時間12月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代表在秘魯首都利馬再度聚首,共同商討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下一步路線圖。

 
  由於所處的關鍵時間節點,利馬氣候大會被認為是各方在2015年巴黎大會上就2020年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強化行動達成協議前的“最後一站”。承前啟後的本屆大會,三大懸念待揭曉。
 
  利馬能否迎來“轉折點”
 
  就在利馬會議召開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歐盟、中國和美國均提前公布各自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目標。在與美國聯合公布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方設定的目標是“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綠色和平全球氣候政策主管馬丁·凱撒(MartinKaiser)認為,利馬氣候大會直接決定明年巴黎協議的成敗,而過去兩個月里最大的三個溫室氣體排放方歐盟、美國和中國分別做出了後2020年減排目標的相關意向,“這些進展讓氣候談判 局的轉折點在利馬成為可能”。
 
  何方將執“氣候領袖”牛耳
 
  從氣候變化問題被擺上國際舞臺以來,歐盟一直在扮演十分積極的角色,而作為全球最發達經濟體和最大排放國之一的美國則因其在《京都議定書》上的搖擺不定受到廣泛指責。
 
  近年來,中國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的重要性愈發突顯。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何建坤與全球經濟與氣候委員會副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共同撰文指出,中國通過努力打造更為清潔、更為高效的經濟,正崛起為全球氣候政策方面的領袖,“在朝更為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在遏制污染和環境破壞方面所采取的舉措,足可為世界各國政府提供寶貴借鑒”。
 
  會議又將重演“加時賽”?
 
  按照利馬氣候大會公布的議程,大會的召開時間為2014年12月1日至12日。然而,回顧近幾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無論是多哈、德班,還是坎昆、華沙,均出現了無法按期結束談判,會議“拖堂”的局面。
 
  而在利馬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看來,“加時賽”是一種必然。他在出發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專門建議前往利馬的記者,訂飛機票“要留有馀地”,“不是會議有可能推遲,而是沒有不拖的氣候會。從中可以看出氣候談判之艱苦,不光消耗體力,也磨煉意志。”(完)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