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廣州投2億2020年前新增550個環衛公廁

2014-12-03
来源:新快报

製圖:王雲濤

  昨日,市城管委官方網站公佈了《廣州市環衛公共廁所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指出,為適應廣州市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以及環衛總體規劃的需求,2013-2020年廣州將在全市範圍內新增550個環衛公廁。根據計算,現狀公共廁所整改投資費用為5635萬元,新建公共廁所建設投資費用為22707萬,總投資費用共28342萬元。

  ■新快報記者 於楊 實習生 韋娟明 通訊員 成廣偉

  公廁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

  報告書中提到,從廣州整體來看,環衛公廁的分佈不盡合理。廣州市公廁主要集中分佈在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等中心城區,周邊的增城區、從化區、南沙區以及花都區等區域分佈相對較少。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大量公共廁所都分佈在老城區,而城市新擴建地區的公共廁所配套數量少。另一方面,大量城市主要道路沿線公共廁所數量不足,甚至個別道路近10公里範圍內竟無一座公廁。

  廣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公共廁所的建設標準也應該與此稱謂相匹配,但是報告指出,從統計資料來看,廣州市環衛公廁等級不高,形象有待進一步提升。經現場踏勘發現,由於建設年代久遠、用地緊張、經費不足等原因,廣州市大部分一類公廁並不完全滿足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要求。在有些老城區,例如荔灣,公共廁所還是以二類為主,占比高達54.9%,同時還存在為數不少的三類公廁。白雲區近年通過改造,廁所等級基本都升級成了一類公廁,但是根據實地踏勘的結果,還存在管理疏忽或者不到位的情況,例如公廁雖然設置了殘疾人衛生間,卻因為使用少而處於長期“鎖門謝客”的狀況。此外,城中村、農村公廁的狀況更是不容樂觀。

  公眾反映男女廁位比例失調

  根據市城管委做的公眾問卷調查,“需要加強公廁標誌的建設”、“加強管理和保潔工作,減少臭味”、“男女廁位比例不合理,女廁位比例太少”等問題的公眾投票比例均達10%以上。認為需要花10分鐘甚至半個小時以上才能找到廁所的問卷占比達到了58%。

  報告指出,廣州市公共廁所普遍存在男女廁位比例失調和無障礙廁位元設置不足的情況,這直接導致了在公共廁所這一重要公共設施的建設過程中,人文關懷的缺位。對於女性而言,廁位需求量大,因此男女蹲位比例應“重女輕男”,避免出現“排長龍”的如廁現象。公廁也應設置殘疾人坡道、單獨的殘疾人廁間並保證這些設施處於正常使用狀態。

  針對“找不到公廁”的問題,報告指出,廣州“公廁顯化”措施不足。根據現場踏勘,公廁標識往往只存在廁所周邊很有限的範圍內,引導能力不足,所以往往存在公廁就在身邊,但是不熟悉該地區環境的市民、遊客還是找不到廁所。

  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存在困難

  由於公廁數量不足,市政協委員韓志鵬曾呼籲能開放單位廁所。報告中也提到了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存在的困難。根據前期不完全統計結果,廣州市的社會公廁不僅數量比較可觀,而且建設標準普遍較高,同時根據本次規劃公眾問卷調查結果,表示社會公廁和環衛公廁的使用比例在7∶3以上的問卷占比達到97%,因此,社會公廁是彌補環衛公廁數量不足的重要手段,但這些社會公廁由自建單位管理,環衛部門監管不了。

  報告稱,環衛部門雖然制定了《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實施方案》,但是這個方案需要多部門協調,實施阻力相當大,同時實現完全對外開放將大幅度增加建設單位的管理難度,而政府部門對於建設單位開放社會公廁的鼓勵政策明顯不足,建設單位對於開放社會公廁缺乏積極性。另一方面,住宅社區建設、機關團體單位建的公廁,缺乏合理規劃,未按有關標準規定建設,環衛部門無法進行指導、規劃,這些也是因為目前監管制度未健全,環衛主管部門缺乏對社會公廁的有效監管權力。

  【知多D】

  原來公廁

  也有不同“編制”

  ●公共廁所

  簡稱公廁,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動人口共同使用的廁所,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產權歸屬來看,公共廁所大概可以分為環衛公廁、社會公廁以及城中村/農村公廁。

  ●環衛公廁(包含公配公廁)

  指產權屬於環衛系統,由環衛系統統一管理的公廁,包括房地產開發和公共場所建設時由開發商建設,建成後移交環衛系統管理的公共配套公廁。

  ●社會公廁

  指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包括公園、車站碼頭、商場、賓館酒樓、醫院、交易市場、體育場館、居住社區等)內,產權不屬於環衛系統的公廁。

  ●城中村/農村公廁

  是由各鎮(或村)建設,產權不屬於環衛系統,現處於城中村/農村區域的配套設施比較簡陋的公廁。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