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P2P資金跑步進入股市:高收益平台影響更大

2014-12-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上周四,上海投資者老黃終於下定決心,將其在某P2P平台上的最後一筆50萬投資項目,以債券轉讓的方式掛出。至此在過去的一周他已經完全將原來投在P2P平台上的350萬元資金全部撤離,目的只有一個———跑步進入股市。

  股市的反面,P2P行業年底風險的暴露在加速。多個平台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上周已經明顯察覺資金流出的趨勢,具體表現在項目滿標周期拉長,以及部分平台的債權轉讓標的增加。目前各家平台為留住資金可謂各出奇招,其中就有平台開始調高收益率。

  包括禮德財富CEO洪凱彬等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資金從P2P分流至股市將加大年底平台風險,特別是采取資金池模式的平台,資金鏈存在斷裂的可能性。

  資金從P2P跑回股市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周,A股所表現出來的“牛氣沖天“確實令投資者難以淡定。

  “其中一部分正是從P2P分流出去的。”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廣東省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朱明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最初一批投資P2P的人,正是炒股的人,過去兩年,股市的低迷,令P2P成為不少股民資金的主要出口。他表示,盡管從過去一周看,P2P的交易量仍在呈現慣性增長,但主要為增量資金的增加,一些存量資金確實已經出現分流至P2P了。

  廣東一家P2P平台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平台尋找潛在投資者的最有效方式便是潛伏在各大股民的QQ群中,對A股失望的股民是P2P投資的主要投資人,不少平台投資者正是從股民轉化而來。“風險承受能力均比較高,同時習慣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禮德財富CEO洪凱彬亦表示,最早的P2P投資者實際上大部分為股民。而如今一旦股市的行情啟動,特別是像過去兩周上證綜指飆漲21%,老股民們很難不被轉移過去。

  高收益平台影響更大

  廣深兩地多家平台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可以觀察得到,目前大多數平台的標的募集周期拉長,部分平台甚至出現“流標”。此外,部分已經上線債權轉讓的平台,近期債權轉讓變得更加活躍,部分老投資者正在通過債權轉讓套現資金流向股市。“我們原打算進去上線債券轉讓,看到近期資金在加速流出,已經打算推遲。”廣州一家P2P平台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

  對於股市上漲對於平台分流的具體影響,洪凱彬認為,原來收益率較高的平台,吸引的是對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受到此波資金分流股市的影響較大,而原來收益率較低的平台,本身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較低,受到沖擊較小。朱明春則認為,從目前觀察看,排名靠前的平台由於投資者群體較大,亦較為多元,受到的影響較小,滿標時間仍相對較短,但一些中小平台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洪凱彬認為,資金分流至股市的加劇,將加大年底網貸平台暴露風險的概率。據悉,從去年年底看,由於項目到期增加,資金面緊張,年底是平台風險爆發的高峰期。在洪凱彬看來,在股市分流資金的疊加下,此時,對於采取資金池模式運作的平台,一旦流出的資金多於流入的資金,很容易誘發資金鏈斷裂問題。“今年平台出事的風險要比去年更高。”他表示。

  據網貸之家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0月以來,P2P行業爆發了新一輪跑路潮,從10月起,全國共出現66家問題P2P平台,11月份新增問題平台為45家。

  提高收益率真能留客?

  南都記者留意到,為了留住資金,部分平台已經開始加大了營銷活動的力度,如部分平台祭出投標獎勵。此外,深圳一家平台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在他看來,要留住資金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提高項目的年化收益率,目前該平台正有此打算,通過提高平台收益率的方式,留住資金。

  對此,洪凱彬認為,短期提高收益率的方式對於留住投資者有一定的吸引力,畢竟和股市的不確定收益率相比,P2P項目大多承諾保本保息。不過,也有平台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提高收益率的方式對於很多平台來說難以為繼。“目前降息通道,融資端對於成本預期在不斷走低,而此時若提高收益率,一定需要平台做出讓利,對於平台而言,這種方式難以為繼,不小心更容易出現風險。”在上述平台負責人看來,目前P2P平台已經進入薄利時代,沒有拿到創投資金的草根投資者,很難大規模燒錢。對此,洪凱彬亦指出,收益率達到18%應該是一條生死線,高於18%,要不平台自身成本非常高,要不項目風險太高。

  朱明春認為,相較於目前股市的行情,平台通過讓利方式提高的收益率實際上很難打動想要離開的資金,股市分流趨勢無法避免。對此,洪凱彬對南都記表示,目前對於平台而言,更為奏效的辦法應該是將投資群體從原來的股民轉向原來以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的群體。對這些對投資具有穩健訴求的投資者而言,收益率或許不是他們擺在第一位的需求,項目的安全問題以及能否具有退出渠道是考慮的主要因素,這需要平台在產品研發上做出調整。

  采寫:南都記者陳穎

  [鏈接]

  廣東將成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委員會

  2014年即將走到底,但是互聯網金融監管規則遲遲未落地,但投資者權益保護則越來越緊迫。南都記者從近日舉行的“2014中國(廣州)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論壇”獲悉,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近期在央行的指導下,參與發起成立了廣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委員會,未來將與政府形成更高層面的聯動互動,切實發揮協同政府監管的功能作用。

  廣東省金融辦副主任倪全宏在會上透露:“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支持個人和小微企業,真正把資金落實到實體業務中,這是符合今後監管政策的方向的。”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