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

傳海爾推可穿戴設備進軍移動互聯

2014-12-10
来源:新浪数码

  在智能家居領域動作頻頻的海爾不久又將祭出大招。一位業內人士近日向《中國電子報》透露,海爾將於明年推出一款可穿戴設備,以此入足可穿戴產業。

  據信,這位接近海爾的業內人士已經見過海爾可穿戴新品的樣機。他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這款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已經完成,調試和認證工作正在推進,隨後會有用戶的小批量體驗。”該消息靈通人士稱,海爾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推進產品的量產工程。據了解,上述產品只能算海爾布局移動互聯網的“試水”之作,海爾有望後續推出一系列可穿戴產品。《中國電子報》記者隨後致電海爾相關業務部門求證此事,但截至發稿未獲證實。

  給個理由:海爾為啥吃“螃蟹”?

  智能家居做得風生水起的海爾,又開始涉足可穿戴,玩票還是另有玄機?在記者看來,至少有三個理由。

  其一,牽手蘋果之後的“化學反應”。今年6月,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首次推出智能家居應用Home Kit,在其發布的首批合作夥伴名單中,海爾是唯一榜上有名的家電巨頭。智能家電旗手聯袂移動終端領軍者。這種合作模式究竟能催生什么化學反應,讓業界和用戶浮想聯翩,可穿戴設備是諸多猜測中的一個。可穿戴設備輕巧便攜,可以貼身感知用戶,而智能手機勝在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兩者完全可以互補共贏。由此帶來的最大憧憬是,利用兩類設備的融合實現對家電的智能控制。從《中國電子報》掌握的信息來看,明年上市的這款產品應當是海爾第一款可穿戴產品,但這就留足了想象空間,在其隨後的迭代升級中,蘋果或者家電圈外其他小夥伴深度參與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其二,可穿戴設備爆發前夜的紅利誘惑。如今可穿戴設備更多代表的是新技術潮流,三五年後則很有可能掀起產業化浪潮。以智能手表為例,在瑞銀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中,10%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有可能”在未來1年內購買一款智能手表。對於這個剛剛起步的產業,上述數據足以令人興奮。市場調研機構ABI的研究報告稱,預計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發貨量將達到4.85億部。而隨著蘋果、三星、穀歌、微軟等行業大鱷的入市,巨大的消費需求將被激發,可穿戴設備成為市場主流並非癡人說夢。較之家電和手機等成熟產品,處於市場導入期的可穿戴設備仍屬小眾,企業此時迅速推出自己的產品搶占市場更容易把握先機。或許這是海爾的另一個小九九。

  其三,也是更重要的,獲得互聯網的入口。海爾傾力打造的智慧家庭的基石,就是借助互聯網入口實現互聯互通。百度、小米、360等互聯網公司在智能家居范疇內的明爭暗鬥也無一例外指向“入口”。可穿戴設備的魔力在於,未來甚至有可能取代手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新的移動端中心。對於家電廠商而言,可穿戴設備化身移動互聯網最大入口這個過程的價值在於,串聯起智能家居中人與人、人與家電、家電與家電之間的交流溝通,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終端。依此推斷,可穿戴設備已是海爾智慧家庭拼圖中的重要一塊。在這一點上,國內其他家電廠商似乎還沒想明白,至少在行動上稍顯遲鈍。海爾率先邁出實質性一步之後,是否會觸發“鏈式反應”值得觀察。

  猜猜看:海爾可穿戴設備長啥樣?

  不久之後面世的這款海爾可穿戴設備到底屬於哪類產品、外觀和功能如何,僅依據爆料者只言片語的描述尚不足以做出結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沿著幾條線索對其廬山真面目一窺究竟。

  先看產品的現狀。可穿戴設備的穿戴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身體以外的附屬配件,也能植入體內,不過目前主要是頭戴和手腕佩戴兩種方式,其中又以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最為成熟。再看用戶的需求。可穿戴設備不僅頗為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其在老人和兒童中也有很大的需求。以兒童看護市場為例,家長最關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最擔心的莫過於孩子的丟失,希望隨時掌握孩子實時所處的位置。因此針對兒童研發的定位、健康監護可穿戴設備前景十分看好。最後看消費的痛點。當前,可穿戴設備普遍價格偏高,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產品功能簡單、人機互動體驗不爽。其較高的功耗、電池續航能力不足等也令人頭疼。

  作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新兵,海爾若想立穩腳跟前必須綜合考慮以上幾點,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不妨大膽設想,該產品應該符合這樣幾個條件:第一,市場對於這個產品存在較強的“剛需”;第二,技術門檻不會太高,更利於提升用戶體驗;第三,符合海爾產品體系的整體布局,充分考慮智慧家庭的因素;第四,該產品較其他可穿戴品類更容易出貨上量。

  當然,在產品正式亮相之前,此前的推斷都是揣測。還好,這種等待不需要太久。

  本文來源:《中國電子報》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