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公務員職改有三難題待解:跑官或變跑級

2014-12-11
来源:新京报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此前,已有至少7省份曾表示推進基層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但記者採訪發現,多地並無試點方案。那麼,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難點在哪?記者採訪基層公務員及相關專家,進行分析探討。

  【疑問1】

  “跑官”將成“跑級”?

  “我們最關心的就是職級評定,誰來評?怎麼評?以什麼作為標準?”河南省南陽市一縣直機關工作的基層公務員張明(化名)說,雖然看到了希望,但也擔心,一旦“晉級”考核模式不合理,那麼極有可能從現在的“跑官”變成“跑級”。

  “現在的年度考核幾乎流於形式,只要沒有犯很嚴重的錯誤,那麼年度考核基本都能得到‘稱職’以上的評價。年度考核跟平常工作的勤勉度、工作成績,並沒有真正掛鉤。”張明說。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如果職務與職級並行,不排除出現“跑級”,“勢必有人見升遷無望,挖空心思跑級,找關係。因此,職務與職級並行,對公務員的考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年來,國家一直試圖破解公務員考核的僵局,探索建立科學可量化的考核機制,“公務員考核需要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日常考核機制。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平常考核的重要性。”

  竹立家認為,“職級評定的考核是公務員考核的一部分,會逐漸完善。職級考核應該掌握一個原則,不能僅以工作年限作為唯一標杆,否則職級晉升就成了平均主義‘大鍋飯’”。

  “公務員職級改革應與公務員退出機制等關聯性制度改革同時進行,不能搞職級終身制,更不能把職級當成福利,對部分公務員應該實行聘期制、任期制,打破終身制。”竹立家說。

  【疑問2】

  “晉級工資”從哪來?

  張明認為,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對基層公務員個人而言,相當於提高待遇;但對縣以下機關而言,則相當於財政支出增加。“基層公務員的工資都是地方財政出,所以我們擔心,有的地方財政承擔不起。”

  張明說,以他所在的縣為例,縣直機關這個層級的科級公務員約有近1000人。“假設職務與職級並行後,會有1000名科員晉升到副科級,預計月工資漲500元左右,照此計算,每年縣財政的人員開支就要多出600萬元。”有同事說,這相當於縣財政目前人員開支的2到3倍。縣財政會不會埋單?能不能承受得起?

  河南省社科聯課題組對職務與職級並行的調研顯示,“資源分佈不均,如津(補)貼、財力狀況、激勵措施、辦公經費、工作環境等,越到基層越薄弱,一些地方的縣鄉兩級維持基層運轉都成問題”。

  竹立家表示,近年來,關於調整公務員工資的呼聲越來越高,公務員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一旦形成,財政預算中的人員經費開支也會增加,職務職級並行後新增開支也會納入其中。

  “目前,不少縣市鄉都是‘吃飯財政’,承擔職務與職級所帶來的人員開支,確實有難度。”竹立家說,公務員工資改革需財力支持,國家財政可在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力度,“特別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協助這些地區渡過改革難關”。

  【疑問3】

  職級晉升有無上限?

  “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有一系列與職級設計的問題待解。張明說:“比如一名基層公務員的職級升到了跟縣長一樣,跟縣長的工資待遇相同,這時他有了職務升遷的機會,那麼他是從最基礎的‘科員’開始升,還是直接一步到位,升到縣處級領導幹部?”

  張明說,類似問題還有晉升職級的上限。“縣以下公務員的職級晉升,有沒有上限?能不能跨越所在單位的行政級別?”

  汪玉凱、竹立家等受訪專家認為,職級如何與職務並行對應、如何調整,均需要做出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

  “職級與職務並行的根本目的是破除官本位。發達國家的公務員一般關注的都是職級,而非職務,因為只要職級高,也會有高收入和社會地位。我國要推行的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也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竹立家說。

  “一項改革能否成功,取決於具體的改革方案是否細化、具體化。”竹立家說,中央深改小組會議作出了部署,這意味著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可能會儘快出臺,將明確職級晉升上限等問題。

  竹立家認為,現行的《公務員法》極有可能啟動修改。“實行了近十年的《公務員法》,公務員養老制度、薪酬制度等制度設計已經滯後,亟待修改,以便適應職務與職級等公務員薪酬改革的需求。”

  (原標題:“職務與職級並行”3難題待破解)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