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印度市場被禁售成為昨日科技界熱議的焦點。短短三年時間,這家以火箭速度崛起的廠商在今年一度達到智能手機行業全球第三、中國市場第一的高 度,並將其產品線擴展到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領域,可謂一直順風順水。然而,在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之後,小米開始遇到真正的挫折。
小米印度遭禁 國際化受阻
小米在印度受挫源自愛立信提起專利訴訟,法庭裁定小米侵權並下發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銷售和進口手機。小米昨日淩晨在其印度官網發布公開 信,正式宣布在印度停售小米手機。根據小米的聲明,在作出停售手機的決定同時,仍在評估司法選擇,目前尚不清楚小米將怎樣應對,是就這一裁定上訴,或者和 愛立信進行溝通和解。
但無論如何,這一事件對小米的影響是直接和深遠的。最直接的,小米如果想要繼續在印度市場銷售手機,一定要付出更多金錢、時間和精力。一方面, 根據法庭裁定,爭議的這些專利屬於標准核心專利組合,對於智能手機來說是繞不過的;另一方面,小米也不像中興華為等本身有大量專利積累,又和愛立信沒有直 接業務重合,所以通過交叉授權和解的可能不大。
長遠來看,這一事件將對小米海外市場的拓展產生影響。以挖來前穀歌高管雨果·巴拉(Hugo Barra)為標志,小米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謀劃拓展海外市場,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除了中國香港和台灣市場,其國外主要還是瞄准東南亞,而印度可以稱為第 一站。這個人口眾多、且經濟並不發達的國家對於低價格手機需求很大,小米此前在印度的幾波放貨也都是被“秒殺”的節奏,在小米計劃中,印度將是其手機第二 大市場,此番受挫,對於其未來全球市場規模的影響很大。
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或許只是一個起點,它也會給其他通信界的專利大戶、在其他國家都有示范作用。未來,小米遇到的攔路虎恐怕將不止愛立信一個,這類訴訟也將不只發生在印度。小米的海外擴展難度將會更大。
國內手機廠商的知識產權困局
客觀說來,大多數的國內手機廠商的確存在專利短板。移動通信的發展已經有數十年曆史,而大多數中國手機廠商進入這個行業的時間很短,並沒有在這 個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積累;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芯片等核心軟硬件也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廠商長期以來都只是充當著生產者的角色。
專利的缺失,在海外擴張的過程中表現的頗為突出。中國手機廠商在海外受挫絕非從小米開始,在歐美等專利保護體系健全的國家,除了華為中興,鮮見其他中國手機廠商的身影。即便是在中國廠商海外擴張前哨的東南亞市場,此前也已經有多家公司遭遇過類似的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提高,大多數公司在知識產權上的短板在國內市場也正在顯現出來。未來,大多數手機廠商在國內外市場都將面臨知識產權困局。
從高通反壟斷調查、中興華為向國內其他廠商發專利侵權律師函、此次小米印度受挫等事件來看,國內企業必須對知識產權更加重視並有所積累。一方 面,針對目前專利不足的現實,需要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團隊進行應對,比如去和專利擁有者進行溝通和授權談判,或者去通過收購等方式去補強;另一方面,長期 來看解決專利短板的根源還是加強研發投入,重視知識產權。
當然,我們也無需因此對國內手機行業感到悲觀。中國手機行業是全球競爭最為充分的行業,市場競爭還是發揮了優勝劣汰的經濟規律,目前發展較好的 廠商,都是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隨著市場監管的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逐步建立,國內手機行業的發展會更加良性。在這個階段性調整中某些企 業會有陣痛,但長期來看是有利於整個產業發展進步的。換個角度來說,其實國內手機廠商通過逃避專利費獲得成本優勢的發展方式本身是不健康的,未來的競爭不 能僅依賴低價,還是應該通過差異化的特點來吸引消費者。
對知識產權切莫互聯網思維
當然,本文從小米說起,也因為小米而多說幾句。在手機之外,這家公司近期還遇到另一件關於知識產權的糾紛,那就是其最新推出的空氣淨化器涉嫌抄襲日本巴慕達公司的一款產品,這也被鬧的沸沸揚揚。事實上,此前這家公司還曾面臨蘋果的指責,稱其多款產品設計抄襲。
關於這幾項指控,小米都未拿出強有力的回應。這家以營銷見長的公司甚至將這些指責轉化為營銷事件大加宣傳,這讓很多人對其印象減分不少,至少對於筆者來講如此。在我看來,知識產權是個法律問題,容不得“互聯網思維”。
小米公司官方回應,以及小米高層、員工在社交平台發表的觀點,往往把“去除行業不合理的暴利”、“造福大眾”等掛在嘴邊,這聽起來站在了道德的 制高點。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價廉物美的產品自然是人人歡迎,但它的前提應該是不侵害他人的利益。專利的背後是知識產權所有者大量的投入,這理應受到保護。 在文明社會,即使劫富濟貧也應當被視為強盜行為,是不應當被鼓勵的。另外,很多小米員工,是以“大家都抄襲為什么只指責我”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問題,可別人 未被追究的違法行為,不能成為你違法的理由。
要知道,小米也是侵權的受害者,比如一些山寨、假冒的小米產品,對它的經營和品牌口碑都造成了惡劣影響,這和指責小米侵犯知識產權實際上是同一 個范疇的問題。想要這個行業健康發展,既然已經自稱為國內手機行業的領頭羊,小米應當拿出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些指責。新企業崛起的原罪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讓這種慣性思維成為企業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