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中庸的金融自由化路線圖

2014-12-16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未名壺

     “中庸”這個詞在這個地方是個褒義詞。朱熹把四部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稱為“四書”。中庸是中國傳統儒家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範疇。“中庸”這個“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中庸”就是不偏不易。中國金融自由化的戰略是一個中庸的戰略,漸進的戰略,這個戰略非常合適於中國,不要輕易改變,不要走激進的、過激的、休克療法式的、大爆炸式的金融自由化,這對中國是很危險的。 

  漸進式的金融約束戰略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間,執行的是一種中庸的金融自由化戰略,這個中庸的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實行金融約束戰略。金融約束有別於簡單的金融自由化,或者說金融約束就是中庸的漸進的金融自由化。金融約束是介於嚴格的金融抑制和完全的徹底的金融自由化之間的中間狀態,在這種中間狀態下,政府既對整個金融體系有相當強的控制能力,即保持國家控制力,同時又能漸進實現金融機構的有序競爭和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製。我一直強調,中國不要單純提金融自由化,而要提溫和的金融約束手段,要實現以下五個方面的目的:
 
  1、給銀行特許權價值。特許權就是專利權,這種特許權價值是什麼概念呢?政府通過給銀行各種各樣的隱性或者顯性的保護或者扶持,讓它擁有特許權價值,使它的地位比較穩固,可以支撐整個中國經濟穩定的轉型和穩步的發展。
 
  2、實現利率自由化節奏的有效控制。利率自由化不能快,而是要慢慢地來。我們的利率自由化是一個分階段的利率自由化。首先,我們把貨幣市場利率慢慢自由化,而信貸市場利率自由化就要慢些;在信貸市場當中,首先把貸款利率自由化,同業拆借利率自由化,而存款利率自由化就要非常慢,到現在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和自由化,還沒有完全實現,要慢慢來,不要急於求成,要讓銀行慢慢適應。
 
  3、匯率自由化節奏的控制。麥金農寫過很多文章,他認為中國的匯率市場化不要太快,換句話說,中國由原來的固定匯率制轉向有控制的浮動匯率制,要有一個緩慢的節奏,不要太快,這幾年可以發現,人民幣升值,包括它的浮動都是極慢極慢的,但也不是不動,而是漸進的動,有理性的動,有控制的動。
 
  4、資本帳戶自由化的有效控制。開放資本帳戶,讓外國資本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前幾年我們出了一個制度,即“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就是挑選一些好的、優秀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讓他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慢慢的才允許大量的機構投資者進來,然後慢慢的再讓那些散戶,讓一般的投資者進來。先放開長期資本進入,然後再放開短期資本進入,避免像當時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國家引進過多短期投機資本流入,汲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歷史教訓。
 
  5、控制銀行的民營化進程。大家知道,中國的銀行不叫私有化,我們叫民營化。比如說農村信用社,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實現了產權的多元化;其他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都慢慢實現產權多元化。這個過程是慢長的,不是通過蘇聯那種大規模出售國有資產實現的。同時可以發現,國有銀行不是通過上市成為公眾公司了嗎?當它成為公眾公司之後,不就是被民營化了嗎?儘管裏面還有國家的控股股份,但是也有投資者的股份。這個民營化進程是被有效控制的,而不是以突然的、大爆炸的方式出現。最近民營銀行已經逐步向民間資本放開,五家民營銀行已經獲得牌照。
 
  有序推進金融改革
 
  第二個中庸的金融自由化戰略,是為金融部門提供相機性租金,推動漸進金融改革。中國在改革的過程當中採取漸進的方式,這當然跟1980年之後鄧小平的漸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戰略是有關係的。我在近期讀《毛澤東年譜》發現,鄧小平在1980年之後採取漸進式的改革戰略,跟1949?1957年之間,毛澤東在中國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漸進化的戰略幾乎是一樣的,他們的思維、採取的方式、所有權的多元化、以及對當時經濟改革的步驟控制,都非常相近。
 
  什麼叫相機性租金呢?政府給銀行租金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條件的,優秀的銀行,政府會給予鼓勵,不好的銀行,政府慢慢的要給予懲罰,因此這個租金不是白白給銀行的,而是要競爭性地獲取。因此我們發現,銀行儘管地位比較穩固,但是銀行的危機感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政府給銀行各種各樣的隱性保護,隱性的風險兜底,它是有前提的,就是你要做得優秀。
 
  在銀行退出機制方面,中國政府非常謹慎。以往中國政府對於銀行採取保護的姿態,我們知道,趕超戰略的國家採取金融抑制,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保護銀行,一定要讓銀行感覺到我是穩固的,日本也是這樣。中國到現在為止,銀行的倒閉為數極少,據我所知,只有一家銀行倒閉,即當年海南由於房地產價格的暴跌,由於整個房市控制不了了,海南發展銀行倒閉了。中國在解決銀行的退出機制方面,一般是採取勸說制度,如果一個銀行要倒閉了,我們就勸說其他比較好的銀行來救助他。最近我們知道,中國要漸漸推出存款保險制度,要慢慢的把以勸說和救助為主的銀行退出機制轉變成為市場化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意味著中國銀行業大洗牌的時代即將到來。
 
  商業銀行的增量改革
 
  第三,商業銀行進行漸進式增量的改革。增量改革,也叫邊際改革。最近十幾年以來,中國股份制銀行在迅速興起,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等,這些銀行都非常優秀,盈利能力都非常強;眾多地方性的銀行,如珠海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也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同時,傳統的農村金融體系、信用合作體系,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原來農信社正在大規模地被改造為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比如說煙臺農村商業銀行、青島農村商業銀行,北京有北京農商銀行,上海有上海農村商業銀行,還有天津農村合作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等等。這些都是中國漸進金融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中國人在進行漸進的金融自由化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非常嚴格的財政紀律和貨幣紀律。你要讀《毛澤東年譜》就會發現,在1949年到1957年,毛澤東在經濟過渡時期的戰略就是控制貨幣的紀律,不能出現通貨膨脹,同時控制財政紀律,不讓出現更多的財政赤字。今天也是一樣在執行嚴格的財政貨幣紀律,以使得金融自由化能夠穩健進行。
 
  中國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避免了過激的自由化。在我的《金融發展理論》課上,有一位來自於俄羅斯的同學葉列娜,她講原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蘇聯和東歐採取激進的金融自由化,負面效果是很大的。而中國避免了過激的行為,採取漸進改革,這是符合轉型的規律的。因為在一個經濟轉型時期,無論是法律體系的建立,還是交易者和投資者的學習過程,還是政府行為的調整過程等等,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這是一個學習過程,是一個行為的不斷模仿的過程。讓一個投資者瞭解一個經過幾百年才成熟的市場化金融交易是怎麼回事,這是需要過程的,不是瞬間就能明白的,何況還要有法律體系的調整和重構。過激的金融自由化會造成國家金融安全的風險。當時在課上葉列娜列舉了11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東歐國家的資料,發現大部分國家外資控制銀行的比例大概超過60%,銀行如果被外國人控制,一個國家的金融安全就很難保證。這方面中國控制得很好,以後也要把嚴這個關,不要鬆了國家金融安全這根弦。
 
  未來改革主要趨勢
 
  未來中國金融改革仍舊要堅持中庸的金融自由化戰略,其主要趨勢是:
 
  第一是逐步降低銀行的特許權價值。換句話說,政府對銀行的保護要變小。我們現在發現,中國銀行的家譜逐漸多元化,銀行業的競爭不斷白熱化,銀行破產概率不斷增加。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央行要逐步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所以央行副行長易綱和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都講到,中國的銀行為了避免銀行破產所造成的社會震盪,要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的潛臺詞,就是銀行有可能死掉,因此,銀行業他的總體風險也在不斷顯性化。
 
  第二是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業的分化。利率市場化本身對銀行不是好事,沒有一家銀行願意接受利率的市場化。表面看來,銀行都需要自由,要自由定價,但是在不自由定價的時代,銀行過得很滋潤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的存貸利差非常穩定,只要把存款吸上來,貸款貸出去,存貸利差很穩定,空間很大,他的利潤很豐厚。但是現在利率一旦市場化,存貸利差收緊,他存活的艱難程度就比以前加劇很多。這個時候銀行業的業務結構要被迫轉型,他必須從依賴存貸利差生存的業務結構轉變成為更多的依賴中間業務、依賴理財業務、依賴表外業務來生存。銀行應該遵循業務結構轉型的需要,不斷開發財富管理、金融服務、表外業務、中間業務等,因為這些業務不在資產負債表之內,不影響資金的佔用。同時,利率市場化本身有可能造成銀行業的分化,那些不好的、定價能力低的銀行要被淘汰掉。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在利率市場化過程當中,有些銀行因為劇烈的存款競爭就倒下去了。定價能力低,金融創新能力差,這樣的銀行就會死掉。在存款利率自由化之後,銀行定價能力本身成為一個非常大的約束。
 
  第三,未來中國要謹慎應對民間金融,以及由民間金融興起而導致的局部金融危機。中國由於長期的金融抑制,導致民間金融十分發達,我們有大量的錢會、地下錢莊、地下典當業、各種集資等等,這種民間金融的興起已經影響到了金融秩序。我們看到最近在各地都出現了大面積的民間借貸的“跑路”事件,引起了區域性的金融恐慌和金融風險,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提倡,民間金融需要陽光化、規範化、合法化,讓它在陽光下活動,這樣就可以避免民間金融的負面效果。同時,要大力防範局部的金融危機,當前由於企業擔保鏈的斷裂,而導致金融體系的連鎖反應,整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上升。我們在監管方面要做好應對金融危機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思想準備和機制準備。
 
  第四是中國小微金融的崛起。這些年以來,中國的小微金融處於崛起狀態,這個小微金融包括我們的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小貸公司,也包括大量的社區型的資金互助等等。現在即使是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也在強調建設社區銀行,把每一個觸角伸到社區當中,為微型客戶服務,加強對基層(如城市社區和村)的資金的動員能力和金融服務能力。微型金融在中國反貧困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二元金融結構,小微金融的崛起可以彌補這樣的缺陷,使農村和邊遠地區的金融體系有更好的發展,來構建中國未來的普惠金融體系。(王曙光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