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0

CES中國企業的尷尬:只進展臺難上講臺

2015-01-07
来源:36氪

  導讀: CES2015,據說參展商中四分之一的來自中國。僅僅名字中包含”深圳“的企業就有 469 家。海信甚至土豪地買了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主樓外一個醒目的廣告牌。但是中國得企業和企業家卻幾乎很難有登臺演講的機會。這說明中國制造的品牌影響力仍然不被認可。

  每年新年假期一過,各大科技媒體都會被一場“流感侵襲”,這個流感叫 CES。巨頭大佬、科技新銳,千里赴會;旗艦新品,創意單品,紛紛亮相。年初的這場科技大餐,往往被認為是消費電子行業的風向標。

  又是一年 CES 時。回顧這幾年的 CES 報道,你會發現“中國力量”是個長青的話題,年年歲歲總提起,歲歲年年總論證,每年這個時候都成為每年各大媒體的關注熱點。這也難怪,從這幾年去參展的企業數量和質量來看,確實發展神速。

  2010 年,第 43 界 CES,有超過 2500 個企業參展,有 20000 多個新產品展出,其中中國參展企業超過300家,包括了聯想、華為、漫步者、海信、TCL、海爾、華碩、漢王等廠商。這一年,CES 首次邀請中國企業家代表作主題演講,演講者是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

  2011 年,第 44 屆 CES,參展企業達到2500個,中國有超過400家企業參展,在CES參展規模上排名第三,最終達成價值3153萬美元的貿易合同和5799萬美元的意向性貿易協議。

  2012 年,第 45 屆 CES,3100 家展商,僅參展的深圳企業就超過了300家。

  2013 年,第 46 屆 CES,微軟第一次缺席 CES,海信果斷出擊,僅用 45 分鐘即與美國衛星電視服務提供商 Dish Network 盤下了原本屬于微軟的展位。

  2014 年,第 47 屆 CES,1200多家中國企業參展。

  到了今年,在參展名單上簡單搜索了下,僅僅名字中包含“shenzhen”的企業就有 469 家。據說四分之一的參展企業來自中國。這其中既有聯想、華為、中興這樣的老面孔,也有蟻視、EHang、樂泡這樣的新秀;既有海信、TCL、海爾的傳統家電廠商,也有歐瑞博這樣的智能家居新人。

  這還不算,不少中國公司還買下了許多醒目的廣告位。比如,海信占據了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主樓外一個醒目的廣告牌,推廣其 100 英寸電視機。

  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力量確實在 CES 崛起。連外媒都注意到了這種趨勢,Engadget 最近發布了《 Why Chinese tech giants could surprise you at CES 2015》一文,來講這種趨勢。估計他們也在好奇,中國廠商為何如此青睞CES。

  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冬季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簡稱 CES,開始于 1967 年,迄今已有 48 年歷史。是由美國電子消費品制造商協會主辦的、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和影響最廣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之一。雖然蘋果、微軟已經不會再這里發布新品,雖然 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這樣的科技巨頭與之無關,但不可否認,CES 已經是世界上各大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發布產品信息、展示高科技水平及倡導未來生活方式的窗口,在世界上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有著巨大的曝光度。對于中國廠商來說,意義遠遠超過了展示。

  要做國際化的企業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展會。2014 年該展覽會有來自世界100 多個國家及地區 3000 多家廠商參展,有來自 130 個國家和地區的 30 萬名參觀者參觀展會,這其中也不乏采購商和渠道,這樣的曝光度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絕對有吸引力。

  CES 又是國內品牌鍍金、公關的最佳舞臺。像中興、華為、聯想、海爾、海信等本土一線品牌,雖然在海外也有不小的出貨量,但對海外用戶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據說只有 6% 的美國人能認出一個中國品牌。國際化磕磕絆絆,CES 對他們來說,是走出去,塑造國際化形象的好機會。小企業在國內默默無聞,但對人講我去過 CES,形象總會“高大”不少。

  CES 就這樣不僅成了中國企業的跳板,更成了不少媒體聊不完的一種難以言說情結。這背后有中國廠商國際化磕磕絆絆的不甘,有中國科技企業踽踽前行的辛酸,更包含了“中國創造”、“中國崛起”的期待與希冀。

  但事實是,中國廠商走進了CES的展館,但還沒有走近CES展舞臺的中心。

  這幾天,逛展館,刷新聞,你注意到的是奔馳自動駕駛概念車F 015、Intel新一代計算平臺、索尼智能眼鏡SmartEyeGlass、售價6000美元的蘭博基尼手機、LG曲面屏手機G Flex2。聯想“萬箭齊發”、海信的 100 寸電視機,關注者寥寥。這背后其實就是品牌影響力的比拼,是技術實力的抗衡。前者是中國企業的短板,后者則一直無法擺脫對國外一線廠商的依賴。

  一個在國內賣CES 展位的童鞋告訴36氪,中國的大部分小企業都只能在拉斯維加斯酒店館的中國館及亞洲展區,展位9 平方米,大概需要3 萬元。原來的中央大廳館、北館、南館、金沙館,雖然報價只貴了 1 萬元,還是很難進入的,往往只有之前參展過的大公司才能買到,這里面能見到的中國面孔少之又少。

  與中國企業“進館熱”形成對比的是美國科技企業的“出館潮”,自 1992 年蘋果前 CEO John Sculley 在 CES 發布全球首款掌上電腦 Newton 后,蘋果就再也未參加過任何一屆CES 展會。但你會發現,在CES 蘋果無處不在,與蘋果相關的配件不計其數。據說,2013 年,3000 多家企業參展,其中有 500 多家企業的展位是在“iLounge 展區”,后者是CES 為蘋果產品及周邊設備設立的特別展區。Google 從未參加 CES,但安卓手機、安卓平板、安卓電視、搭載 Android Wear 的手表,連續幾年大放異彩。真正有影響的企業無需在館,但它們的身影卻無時無刻不在館內。

  其實,對不少企業來說,進館完全不能代表什么。名星初創公司的今天,就有可能是不少中國企業的明天。三年前,貝爾金推出模塊化智能家居遙控系統 WeMo 系統,但三年后當時的先發優勢已經完全被初創公司追趕上了。去年智能手表 Pebble 在 CES 上風光無線,今年參展名單上已經完全看不到這個名字了。在明年,我們還能看到這些中國企業么?在明年,又有哪些中國企業能發布拿得出手的驚艷產品。我們還得拭目以待。

  這都是后話了,得明年再看。

  倒是今年 5 月,國內的童鞋可以去上海看看首屆 CES 亞洲展。硬件復興,讓冷了這么多年的 CES 重煥生機,中國有生產優勢又有市場,CES 的主辦方也看到了中國企業的崛起,感受到了亞洲的力量。這是好事。

  不過,硬件復興實質上復興的是服務,硬件只是承載服務的載體,在未來能夠展示的硬件會越來越少。移動互聯網開始,真正驚艷的產品往往出自軟件起家的互聯網公司。剛剛“一路向西”的中國企業,可能還需要找到下一塊跳板。我期待的是,下一塊跳板是中國人自己的CES。我們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生產制造業,有全球 1/5 的人口和市場,還有中國制造的決心,讓大佬一路向東也不是沒可能嘛。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