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陶笛:千年古韻奏新聲

2015-01-12
来源:香港商报

  陶笛是源自中國的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平民樂器。說它古老,因為陶笛的鼻祖可以追溯至七千多年前的古塤。在中國發現的三千多年前的嗚嘟、一千多年前的古陶笛與泥哨,已經和現代陶笛的構造、發音原理完全相同。國外的大部分學術文獻中,談到陶笛(Ocarina)的起源時,都會提及中國的古塤。說它年輕,因為它在19世紀末才開始在世界各地有了新的發展,而在中國的新生,則只是近些年的事情。所以,作為一種特色鮮明的、沒有門檻的「平民樂器」,沉寂千年的中國陶笛正在經過一條不平凡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生之路。

  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與塤有著極深厚的淵源

  陶笛類樂器有很長的歷史,在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許多支孔數不等的禽骨。這些禽骨經檢測,已有七千年歷史,經專家們鑒定,認定他們是先民用以誘捕飛禽的狩獵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簡單的音調,與鳥鳴相像。此外,中國最古老的塤也是在這里出土的,不過只有一個吹孔,無音孔,只能發一音。塤跟陶笛一樣都是球形且閉管式的,但吹口的部分是平口設計,沒有陶笛的吹嘴,因此它的吹奏必需靠演奏者去調整角度才能吹出聲音。

  陶笛與塤有著極其深厚的淵源,它是人們在塤的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來的一種新型樂器。在同一歷史時期,世界各地都有著陶笛的身影。在中國古代陶笛被稱為「滿口哨」;中國人大多叫它「洋塤」或「奧卡麗娜」(Ocarina);日本人則稱呼它為「土笛」。但不管怎麼稱呼它,陶笛和塤一樣都是陶管樂器,最初都是用陶土制作煉制而成的。

  現代陶笛在內地的迅猛發展應歸功於海峽兩岸越來越密切的文化藝術交流。現代陶笛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在寶島台灣風行一時,成了家喻戶曉的「全民樂器」。根據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陶笛藝術委員會的估算,目前中國內地地區的陶笛愛好者人數已近四十萬。特別是最近兩年,每年都以超過十萬人的速度在迅速增加。

  陶笛界領軍人物涌現

  陶笛有兩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要用吹嘴,且必需是閉管式的樂器。而球形是普遍的造形。因此可以說最基本完全沒有指孔的陶笛,就是平常在吹的哨子了。后來有人挖了一個孔形成可以吹兩個音的鳥笛,這也是陶笛的一種。陶笛的主要樣式:四孔、六孔、七孔、八孔、十孔、十二孔、雙管陶笛。八孔以下的陶笛造型樣式應有盡有,十孔以上的陶笛則大多為潜艇造型。這類陶笛音域在10到13度,只能演奏單旋律。

  內地在近些年也涌現了許多陶笛界領軍人物,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陶笛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孫建剛便是其中之一。孫建剛早年和台灣資深禮品設計師陳恭平結識,并尊其為老師。有一次,陳恭平老師的兒子從台灣帶了個小陶笛,這個形如楓葉的小樂器一下子吸引了孫建剛,他接手隨口吹了兩下,感覺很新鮮,聲音也好聽,心里很喜歡。孫建剛從此愛不釋手,越吹越有興趣。之前,他喜歡彈吉它,對音樂也頗有造詣,而看著巴掌大的陶笛可以挂在脖子上,還可以擺在工藝品架上,除了吹奏出好聽的樂曲,還可以模仿樹林里的鳥鳴、大海的浪濤聲等自然音效,不免頓生靈感,萌生了自己制作陶笛,將工藝結合在音樂上的想法。

  陶笛傳統造型為潜水艇式,但在台灣,為從視覺上吸引小朋友喜愛,多在外形上下功夫。孫建剛借鑒於此,他制作的部分產品就以台灣六孔陶笛為基礎,經過借鑒和改進,變身易吹易學、造型可愛的貝殼、動物、生肖、星座等小陶笛,如小海豚、小螃蟹、小星星、甲殼蟲等,看上去鮮活有趣。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