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中时:蓝绿两党都必须改变两岸思维

2015-01-12
来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社論說,去年底臺灣的“九合一”選舉反映出民心思變的事實,造成了島內政治板塊大挪移,各界對于臺灣內政變化與兩岸關系的何去何從咸表關切。新敗之余的國民黨能否改變外界對其老大顢頇、反動保守的刻板印象,洗心革面、站穩腳跟、重新出發,而執政有望的民進黨是否能改變其分離主義的主張,調整其一貫恐共、仇中的“中國政策”,讓民眾以及國際社會相信它會是一個理性、負責的利害相關者,國、民兩黨不但要嚴肅的面對這些問題,而且應該向大家交代清楚。

  社論摘錄如下:

  如所周知,兩岸關系只有3種解決方式,一是沖突,這是雙輸、多輸的最壞結果,以兩岸硬實力差距現實,臺灣只輸不贏,即或一時獲勝,也只是更大沖突的開始,而非結束,沖突絕非臺灣的理性選項;二是維持現狀,但大家應該知道,現狀是變動不拘的,而且時間與優勢都已經不在臺灣這一邊,無限期的拖下去只會讓臺灣的籌碼更少;三是政治解決,那么雙方都要有妥協的準備,哪些是可讓、能讓,哪些是必須堅持的都必須有個準備,不能只要不給,反之亦然。

  理論上,如果兩岸都覺得時間站在自己的一方,雙方都會有較大的自信,比較會理性的處理問題,局勢也會相對較為安全,但時間已然不在臺灣的一邊,大家不妨設想一下,在和大陸競逐的過程中,15年后臺灣還會有那些優勢存在?臺灣的軟實力、生活方式、人才與創新的能力值得稱揚,但以中國人的智慧及逐漸恢復中華固有文明的努力來看,臺灣還能保有這種優勢多久大家心知肚明。臺灣還是要理性面對真實處境,做出正確抉擇。

  挫敗后的國民黨目前有兩種思路,一派主張更貼近所謂的民意,即使這種民意可能是被誤導的,而其具體作法就是要和民進黨競爭誰更本土,誰更愛臺灣;另外一種就是主張喚醒黨魂,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重溫孫中山和平、奮斗、救中國的遺訓,強調追求國家統一的初衷,相信有了信仰才會產生力量,就能爭取民眾的支持。對此,我們期許國民黨莫忘初衷,要堅持自己一貫的理想與抱負,不能教化、引領民眾,轉變思潮,只會權謀的持香跟拜,最后終將遭到淘汰。

  同樣的,選后民進黨內也似乎也有兩種路線之爭。一種是認為如此大勝,在新的民意肯定之下,民進黨著實沒有必要改變“中國政策”;另一種則強調,民進黨為了贏得執政,還是應該適度調整兩岸政策,要讓美國能接受、大陸能忍受、臺灣民眾可認同。其實,為了臺灣民眾的福祉,為了臺灣的前途,為了兩岸關系及區域安全,我們樂見,甚至鼓勵民進黨內部溫和力量的抬頭,但怕就怕民進黨愿意調整的只是表面的說辭,在深層的思維與實際政策上,仍然往分離主義的方向發展。

  對于有望政執的民進黨,我們愿提出懇切的諍言,期許它要由更高的高度,以對自己、對民眾、對臺灣、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來處理、面對兩岸關系,絕對不能只有政治及權力的邏輯。陳水扁當年所說,“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表述,實為肺腑之言。我們確信,民進黨上下明明知道“臺獨”是死路一條,必然導致兩岸軍事沖突,國際社會也不會支持,而自己又沒有犧牲到底的決心與實力,把一個虛假的議題拿來做為權力斗爭的工具,空口白話的用來蠱惑不明就里的民眾,這是一個極端不負責任的作法。

  內外局勢多變,時不我待已成事實。如今,只要國、民兩黨能夠改變思維,調整方向,不再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而互扣帽子,胡扯硬抝,誤導民眾,不再用雙重、多重標準來破壞臺灣社會的是非價值,雙方都應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原則下,以健康、理性、務實的態度來妥善處理兩岸關系,利用大陸崛起所帶來的機會,善用自己還有的優勢,面對可能的挑戰才是正途。

  當前這種兩黨對立惡斗,不問是非黑白的作法只會加速臺灣的沉淪,屆時受害的將是全體臺灣民眾,而國、民兩黨都是讓臺灣覆亡的罪魁禍首,可不慎乎!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