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

“展”現文明:陝曆博2014年舉辦18展覽

2015-01-15
来源: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展覽巡展新疆

 

  近日,全球最大的旅遊社區和旅遊評論網Tripadvisor發佈了2014全球排行榜名單,陝西歷史博物館被評為“2014年度中國十佳博物館”,並榮獲“2014年旅行者選擇景點”獎。“文物非常棒,尤其是唐代的那些”,“是一個能夠回顧西安歷史的很好的博物館”、“是非常好的博物館,青銅器與瓷器十分有趣”、“雖然擁擠但非常棒,有一個能夠輕鬆領悟中國歷史的陳列體系”…這些不勝枚舉的溢美之詞生動地傳遞著旅行者對該館的讚賞與期望。

  文物惠民,喚醒了文化遺產最具活力的基因。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陝西歷史博物館先後成功舉辦了“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毛利碧玉:新西蘭文化藝術珍品展”、“見證輝煌——陝西文物之美攝影展”、“鑿破鴻蒙——董作賓大師生平及甲骨學研究特別展”等18個展覽,新的籌展理念和展覽模式,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春風得意馬蹄疾

  2014年,是馬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馬文化長期以來都是以“吉祥”為核心價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禱、激勵、成功等象徵意義。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鬥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馬又是能力、聖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徵,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來比擬,人才的埋沒或缺乏表現的沉悶局面就被叫“萬馬齊喑”;“馬到成功”則成為人們相互間祝福的代名詞,寓意事事順利。

  2014年1月26日,《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拉開帷幕,展出了省內咸陽、延安、渭南以及省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14家文博單位關於馬的文物精品150余件,向觀眾展示中國歷史悠久的馬文化,也是為廣大觀眾送上了一份新春賀禮和文化盛宴。展覽內容分五部分:“六畜之首,一馬當先——馬的馴養”、“玉鞍金羈,車水馬龍——馬與交通”、“金戈鐵馬,千乘萬騎——馬與戰爭”、“健兒快馬,戲舞翩躚——馬與娛樂”、“騏驥馳騁,天馬悠悠——馬與藝術”,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國古代馬文化的方方面面。展品中,有的“馬”只有指頭大,有的卻和真馬一樣大。這次展出的馬文物穿越時空,從商到秦漢再到唐,最後到清代,都有展品。馬的質地也包括青銅、木、陶等多種。土于延安市甘泉縣的商代青銅馬,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秦鞍馬、唐三彩鞍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唐彩繪泥鞍馬,青海省湟中縣博物館的北朝胡僧騎馬俑等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展出。

  馬與人類有著特殊而密切的聯繫。馬不僅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活動的主要動力,還豐富著人們的娛樂生活與藝術創作。在數量眾多的古代文物中,總能見到馬的身影,無論是堅韌威武的戰馬、雍容健碩的鞍馬、靈巧多姿的舞馬,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展現著它的魅力。2014年5月18日至8月15日,“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博物館巡展,展覽引進陝西歷史博物館及陝西考古研究所歷代有關馬的文物精品65件(組);201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中國古代馬文化展”巡展瀋陽。

  除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快意盎然,駝鈴迴響的絲綢之路上,同樣演繹著歷史的傳奇。2014年1月20日至4月20日,由陝西歷史博物館牽頭,聯合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共同舉辦“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展覽巡展新疆,此後的5月18日至8月17日巡展甘肅。展覽共展出五省區歷年來出土絲綢之路文物精品251件組。

  “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實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全面推介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涉及陝西的歷史文化遺產眾多。

  事實上,陝西歷史博物館正是以文物展覽“走出去,請進來”的生動實踐,給“文明、交流、互鑒”添彩增色。

  銅鏡是古人用以察照衣服觀容貌的日常用具,亦稱“鑒”或“照子”。以銅為鏡,源于銅石並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終於玻璃鏡盛行的清代,歷經四千年的興衰更迭,見證著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盛與衰。2014年1月31——3月30日,“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古代銅鏡特展”巡展新疆巴州,讓當地市民切身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銅鏡鑄造,講究實用與裝飾並舉,其正面光清如水,清晰可鑒,背面紋飾考究,辭銘溫雅,極富時代特色,折射出各代的社會風尚與審美情趣,銅鏡因此成為考古斷代的重要尺規。”陝西歷史博物館陳列部主任董理說,此次展覽精選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銅鏡155面,上起西周,下至元明,多數出土於古代墓葬,也有陝西歷史博物館歷年徵集的傳世佳品。從一個側面展現我國古代銅鏡的發展狀況,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古代青銅實用器鑄造的又一特色。

  古代銅鏡特展的帷幕剛剛落下,2014年4月5日——7月5日,由新西蘭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推出,中國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毛利碧玉:新西蘭文化藝術珍品展”又盛裝亮相。此次展覽共展出216件毛利碧玉,展覽分為毛利一個現存的文化、碧玉起源、蒂懷普納姆——碧玉水域、珍貴的石頭和傳世珍寶等五部分,以新西蘭碧玉為視窗和載體,通過碧玉講述新西蘭毛利人傳統文化藝術,使觀眾進一步瞭解認知新西蘭傳統歷史文化和當代文化藝術。

  一千多年前盛唐時期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最發達的國家,國力強盛,社會開明開放,四夷來朝......時光越千年,大唐盛世的美景已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2014年5月18日,“丹青默語彩藝爭暉——唐代壁畫優秀臨摹作品特別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正式啟幕,“唐代壁畫珍品臨摹大賽”活動面向全國範圍徵集到的優秀壁畫臨摹作品、陝西歷史博物館專業臨摹畫家作品和作為評委的美術界大師們的作品精彩呈現。當您步入展廳,在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畫臨摹作品前駐足欣賞,讓思緒插上翅膀,穿越時空的那一刻,於是,大唐重現!

  尋根守望約會漢唐

  延安,這個響亮的名字先後影響了兩代熱血青年,影響了兩代人的命運,並在他們的心靈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2014年3月20日,由北京華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知青網為紀念北京知青赴延安45周年而特別策劃的《尋根·守望——沐浴聖地洗禮的北京知青》展第二站巡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東展南廳隆重開幕。展覽以圖片、實物、文字等形式展示45年前來到延安的北京知青們的生活、勞動和學習、工作場景,時代背景與個人經歷一一呈現。展廳中為數不少的帶著時代烙印的語錄牆、筆記本、勞動工具、生活用具、手工藝品等等,讓諸多參展者凝神駐足。

  80多年前,一位年輕學者千里迢迢來到豫北古城——安陽。令這位年輕學者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安陽之行,把自己的命運與殷墟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由他發端的殷墟發掘,奠定了我國田野考古學的基礎,培養了一大批考古學專家。他就是我國甲骨學和考古學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殷墟科學發掘的開創人、甲骨學一代宗師——董作賓。2014年9月30日,“鑿破鴻蒙——董作賓大師生平及研究特別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拉開帷幕,人們在古都西安首次走進這位“甲骨學大師”的生平事蹟,體會中國考古學發展初期的崢嶸歲月。

  和大師董作賓一樣,何正璜先生令人心生仰慕!作為新中國文博事業的拓荒者之一,她不僅從無到有地完成了西安碑林和石刻館的陳列,而且用自己淵博的學識,凝結成生動活潑、意趣橫生的語言和文字,點燃了一支照耀博物館文物與觀眾心靈美感的不滅的燭光,成就了一座勾通文博界與美術界的藝術之橋。2014年12月20日,由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的“燭光不滅小橋通衢——何正璜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展”在西安啟幕,展覽以豐富翔實的資料,展現她為藝術理想燃燒激情,奉獻生命和才華的人生歷程。

  時光太匆匆,過去的那些事,那些人都定格在黑白的或彩色的影像中,於是,回憶便由涓涓細流彙集成滔滔江河。“見證輝煌——陝西文物之美攝影展”、“陝西歷史博物館職工書畫攝影展”、“中國海關攝影藝術展”、“中國鄉土攝影展”、“發現絲路之美攝影展”相繼推出,人們在精彩的光與影中感受美,傳遞美......“群星璀璨——二十世紀中國畫發展歷程”、“文心詩境·張繼剛詩書畫展”的舉辦,呈現了中國畫的深邃與輝煌。

  “2014年5月18日,‘巧手良醫——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榮獲第十一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這是我館繼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專題陳列、‘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畫珍品展’之後第四次榮獲此項殊榮,也是我館連續第四年斬獲該獎項。”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說,2012年度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結果,陝曆博在參評的95家一級博物館中取得全國第六的佳績,在央地共建“8+3”博物館中位列第三,在陝西的一級館中名列第一。這些沉甸甸的成績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博物館工作者的殷切期許與懇切要求。

  文/ 本報記者趙爭耀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