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蔡英文獨攬綠營兩岸話語

2015-01-22
来源:台湾中國時報

  民進黨重啟中委會,蔡英文做出要求13個執政縣市成立“兩岸小組”的決議,一方面是微妙地以“名稱”的退讓,向北京釋出善意;同時,她更是有意透過這套機制產生集體壓力,遏止其他派系擅自進行兩岸路線的內部競爭。小英獨攬綠營兩岸話語權的企圖心,不言可喻。

  中國時報報道,2012年蘇貞昌接掌民進黨黨魁,為展現積極處理兩岸事務的態度,主動恢復“中國事務部”。問題是,“中國”2字,形同凸顯民進黨認為的兩岸關系是“國與國”關系;這對北京而言,不僅不是善意,更是懷著惡意,因而間接造成蘇在擔任主席2年期間,民共關系停滯不前、倒退有余。

  如今,隨著蔡接棒黨魁,盡管內部曾思考過以“兩岸事務部”取代“中國事務部”,但這項大動作,卻必然會牽動獨派敏感神經,形同自捅馬蜂窩。因此,蔡英文決定另辟蹊徑,透過中委會促成各執政縣市成立“兩岸小組”,悄悄地將中性字眼放進黨的兩岸事務平臺。

  果不其然,昨天中委會結束,各方追蹤焦點均集中在“民進黨如何因應92共識”或“民進黨是否要提新決議文”,兩岸事務平臺的稱號反而被多數人忽略,讓蔡英文成功地挾帶“兩岸小組”闖關成功,無風無雨地向北京遞出橄欖枝。

  而在對內部分,當中委會下令各地方諸侯必須成立“兩岸小組”,并以共同決策方式執行兩岸事務,這雖有助于首長整合資訊,做出具有縱深的布局;但從另個角度來看,這套機制其實也能透過集體力量,約束地方首長出現暴沖舉動,更有助于限縮黨內兩岸路線競爭的空間。

  對蔡而言,此舉確實有助于鞏固個人黨內兩岸論述的主導權;但反過來說,整個民進黨卻可能因此喪失大鳴大放的機會。

  換言之,在此情況下,假若未來1年內,藍營仍缺乏能與蔡抗衡的2016“總統”候選人,那么,蔡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必然不會有對兩岸議題大步向前的主觀意愿。對蔡而言,這或許是相對安全的戰術;但對兩岸關系的發展,卻是有弊無利,臺海關系倒退恐在所難免。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