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調整聯繫匯率的底線在哪裏?

2015-01-26
来源:香港商報

  這個問題,當然和第一個問題密切有關,如果中國不匯改,無論是香港和廣東的比較,還是和深圳的比較,都不會是今天這樣的格局。但是,歷史無法假如,當中國在2005年啟動匯改,人民幣對美元走上了升值之途,因為香港實施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所以,從2005年5月以來,港幣兌人民幣其實也是處於不斷貶值的過程的,從數據來看,香港區域性競爭力的下降,與此是不無關係的。

  在我給您寫這封信的2015年1月18日,手機上的facebook以及微信,均有朋友實時推送了關於您的新聞,您在這一天再次就聯繫匯率問題發表文章了,您說:香港特區政府致力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無需要亦無意改變此行之有效的制度。再次,已是多少次了?自從您2007年出任財爺之後,已經想不起來您為這個問題費了多少口水了,我知道這個問題對您來說,目前可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所以,每次其實都只能會是上述的標準答案。我敬佩媒體也持之以恆地一年都不知要問您多少回這個問題,儘管他們知道答案都會是一樣的,但也會不斷地問您,您很耐心,也會持之以恆告訴大家這個基本不改的答案。當然,這次您的大作,加了瑞士這個個案作為例子證明聯匯不能動,一定不能動,但我希望在新的預算案裏,您會給大家一個新的答案。

  或許您說得對,這是您最新的原話:過去30年,在多次金融風暴中,儘管金融市場波濤洶湧,聯繫匯率制度一直為港幣兌美元提供了穩定的匯率,取得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亦是香港經濟的「定海神針」。面對龐大的跨境資金流動時,匯率過度波動不利於國際貿易和金融活動。香港也是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系,亦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維持港幣兌換美元匯率穩定,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最為有利。

  香港經濟結構的穩定和維持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會更多是您的考量,也必須成為您作為香港財爺的最重要考量,但亦希望您從民生的角度,從港人的消費能力因之下降的角度來考量這個問題,毋庸置疑的是,港幣跟隨美元對人民幣的10年貶值,對港人在周邊地區的消費能力影響深遠。

  如果香港遠在紐約旁邊,和紐約只是一河之隔,港幣和美元綁得再緊,對港人日常生活以及跨境消費越來越頻繁,其實都是不會發生直接的影響的。但是,和香港一河之隔的不是紐約,而是深圳。2003年3月的時候,當時的財爺梁錦松在預算案中,提出要徵收邊境建設稅,當時,很多人都不同意,我也曾寫過一文《邊境建設稅:梁案之敗筆》予以反對。記得阿松是為了力谷本土消費,希望以邊境建設稅把港人留在香港消費。後來,阿松的方案流產了。

  當時,香港人的消費力和周邊地區相比是遠勝一籌的,不過,在過去10年,港幣相對人民幣

  的貶值過程對香港人的影響程度是值得檢討的。原來,1港幣等於1.2元人民幣,人民幣匯改後,我記得在2007年的1月11日,港幣兌人民幣變成了「一算」,也就是1:1了,在那一天,一位同事感嘆:「要是我們能以人民幣出糧,就好了。」從那以後,綁定美元的港幣一路貶值,到今天,連8毫子都不到了,也就是說,2003年的一元港幣相對於人民幣,縮水幾近一半。

  聯繫匯率於1983年10月17日開始實施,至今已快施行32年了。財爺,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聯匯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與美元同漲跌,升也美元,貶也美元。聯匯制度在過去三十幾年成為穩定香港經濟的定海神針,這是您說的,也是香港之福吧!但所有的經濟政策,很可能都是一面雙刃劍。香港是伴隨著中國的高速增長而成長的,我不相信人民幣在過去10年對美元的升值,香港不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好處,而要伴隨美元一路下跌一連10年。有個朋友說,港幣跌到出彩,然後看著對岸的人連打醬油都要過河來!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