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須防通縮如影隨形 油價大跌中國獲益

2015-01-26
来源:香港商报

  新年以來,內地成品油價格又創新低,這與國際油價的暴跌有著密切關系。是何原因導致國際油價暴跌?有論者稱,油價受美國操縱而暴跌。而專家認為,油價暴跌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全球原油市場供求關系已經從偏緊轉為偏松,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放松。那麼油價的暴跌對於中國來說有何影響?專家表示,中國對石油的依存度非常之高,國際油價的暴跌降低了中國經濟的運行成本,雖然對能源結構調整和石油產業的利潤存在不利影響,并且低油價對CPI和PPI的數據都有抑制作用,提升了通貨緊縮的風險。不過,總體來說石油價格的降低對中國仍是利大於弊。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利好之下暗藏風險

  油價短期反彈乏力

  近期油價大跌引發部分業內人士對於中國通縮的擔憂。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CPI同比上漲1.6%,同比漲幅與9月份一樣,繼續徘徊在近5年來的低位,而PPI則連續32個月下降。有專家稱,油價下跌使得原材料成本下降,此外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在下跌,因此會傳導成品的下跌,對企業庫存造成壓力,廣義上講會帶來通縮的壓力。不過,雖然長期通縮對於企業來說將帶來不利影響,但短期內,通脹處於低位有利於在未來經濟增速下滑、央行降息預期增強的背景下,為政策提供更好的刺激空間。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也表示,PPI環比繼續下降是受國際油價連續下跌及國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展望未來油價走勢,多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短期內除非出現重大利好消息,否則油價很難出現明顯反彈。知名財經評論人余豐慧表示,低油價本來對中國的制造業帶來了不少好處,但是政府數次增加消費稅,使得低油價的利好被對沖,造成了利好不到位,通縮風險仍然存在的局面政府數次「與民爭利」之舉是否切當,值得好好思索。

  面臨更大通縮風險

  中國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邢夢醒認為,油價下跌對中國的主要影響是正面的。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成本的降低會給經濟復蘇帶來直接的動力。其中以石化、鋼鐵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工業受益最大,對主營上游開采的中石油的收入和利潤會有較大負面影響。而對於財政收入的下降,政府已采取上調消費稅的方式予以部分對沖,這些影響都是比較直觀的。但是,另一方面油價下跌會整體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中國上游需求疲軟,復蘇動力微弱,最壞的情況是,因為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下跌拖累社會零售品和工業產品價格水平整體下降,中國將面臨更大的通縮風險。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如果在本輪油價下跌中美國成功控制了國際能源格局,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得到鞏固,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有負面影響。而如果俄羅斯陷入經濟危機甚至政治危機,將破壞中美俄之間的平衡態勢,增加了國際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董秀成則認為,過低的能源價格不利於中國消費結構的調整,以及資源環境壓力的減緩,并對正在推進的能源結構調整造成困擾。所以,提高消費稅成為中國政府防止油價過低的手段。但是提稅的幅度多大才是最好的方案,這點需要綜合考慮,既不能損害太多消費者的利益,又不能讓過低的價格影響了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在目前經濟下滑的背景下,低油價對中國發展實體經濟確實存在好處,但是對新能源產業又會產生較大打擊,所以徵收多少消費稅,要政府權衡,世界亦無統一標準。

  降低經濟運行成本

  GDP或減1個百分點

  去年4季度以來國際油價加速下跌,新年以來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油價跌破50美元,布倫特油價也跌至50美元附近。有論者稱,由於中國是原油凈進口國,油價下跌增加中國貿易順差和經常賬戶盈餘。中金公司的宏觀周報顯示,中國最近12個月進口原油2300億美元,油價下跌40%意味著全年石油進口少支出92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1個百分點的GDP,理論上來說,這將給中國帶來1個百分點的國民收入增長,如果2015年GDP增長7%至7.5%,國民收入增速將超過8%。油價下跌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需求面的正向沖擊。油價下跌降低消費者的石油相關支出,增加其可支配收入,收入效應帶動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增長。由於上下游價格傳導有一定的時滯,加上電價、公共交通等價格存在著一定的管制,企業部門也會從中獲益。在總需求偏弱的背景下,油價下跌給總需求帶來擴張性影響,有助於避免經濟進一步下滑。根據今年油價下跌40%的預測,中國全年石油進口少支出920億美元,約相當於1個百分點的GDP,這將主要體現在企業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利於消費和投資增加。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國際油價下跌,對中國總體來說是一項利好,相當於降低了整個經濟的運行成本。當然,低油價對石油行業來說確實存在一些不利影響,但是經濟是聯動的,低油價對交通、物流業的成本降低起到很大作用。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交通和物流,降低了油價就降低了經濟的運行成本,相當於增加了人民的可支配收入。

  加劇新興市場動盪分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本報表示,這輪油價暴跌是全球經濟洗牌的一部分,受益者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制造業大國,以及石油凈進口國;受損者是石油凈出口國,特別是高成本石油凈出口國。如果油價持續走低,則可能會使尚未復蘇的世界經濟面臨通縮風險,會加劇新興市場的經濟社會動盪與分化。梅新育說,中國是全球最大原油凈進口國,對外依存度在58%以上,油價大跌對中國自然是機遇大於風險。按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來計算,油價每下降1美元,能為中國石油進口節省21億美元。中國應該利用好機遇,一方面是鞏固制造業優勢;另一方面是鞏固、重組資源來源。同時,中國還可以利用這次油價下跌在國際外交上做出一些動作,從中獲得利益。另有論者稱,目前是中國囤油的好時機。早在2003年,中國就開始籌備石油儲備基地,至今距離90天的儲備目標仍有一定距離,中國應該趁此機會大量進口原油,增加石油戰略儲備,這方面已有動作。海關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原油進口達2758萬噸,同比增長8.3%;1月至9月份原油累計進口達22850萬噸,同比增長8.4%。

  煤制油項目暫未挫

  企業前景信心不減

  目前,在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中國在建煤制油項目并未受到太大影響,石油企業信心不減。業內人士表示,煤制油項目投資方普遍認為,油價漲跌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但煤制油是中國煤炭清潔利用和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方向,不可因油價暫時波動而原地踏步、停止發展。目前業界發展煤制油的定位沒變、信心不減。姜建生表示,油價下跌對煤制油項目肯定有影響,但是原油價格不可能長時間低位。同時目前國際原油成本價與期貨價格并不對等,根據內地目前的成品油批發價格反推,進廠的原油價格約在70美元/桶。此外,油價在降,鋼材、煤炭等煤制油項目的可變成本、固定成本也在降。經重新測算,煤制油的盈虧平衡點已在油價50美元/桶左右,內部收益率的平衡點在70美元/桶左右。他認為,項目本就應當在市場低潮時建設,市場高潮時投產,煤制油項目也是如此。中科合成油技術公司總經理李永旺認為,目前在建的煤制油項目預計3年后才進入投產高峰期,那時的油價才會真正影響煤制油項目。如果油價下跌維持在3年之內,對煤制油反而有好處。因為,低油價會對一些高開采成本如頁巖油、油砂及新能源等項目具有擠出效應,3年之后油價有可能重新回到高點,屆時煤制油反而可能獲得更好的效益,當然這還只是期望。業界普遍認為,抵御風浪需提高運營水平。兗礦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新文表示,不管市場如何波動,煤制油項目要提高抗風險能力還得提高運營水平。未來將繼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重點推進潔凈煤技術研發和轉化,加快完善以水煤漿氣化、煤氣化、煤制油為代表的煤化工核心技術。中科合成油工程公司技術顧問唐宏青說:「發展煤化工的目的是利用國內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來彌補傳統石油化工原料和產品的缺口,相信煤制油可以經受這場風浪考驗,現在要做的是適應即將到來的調整期,加快進行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運營管理水平。」

  供求變化下跌元兇

  美元轉強利空油價

  近4個月來,國際油價大跌四分之一,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24日已跌至每桶81.01美元。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幾個美國的老「對頭」紛紛跳出來指責西方搞「政治陰謀」,俄羅斯總統普京更警告說,「如果原油價格在每桶80美元左右持續太長時間,全球經濟將因此崩盤」。然而,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卻與普京的警告南轅北轍,該報社論認定,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是不折不扣的利好消息。對此梅新育表示,雖然不能排除西方在油價問題上可能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油價的暴跌主要還是源於經濟基本面。2012年以來,全球原油市場供求關系已經從偏緊轉為偏松,而且未來還將進一步放松。從需求方來說,世界經濟總體上已經減速,新世紀前10年的高速增長正在逝去,對能源消費增長貢獻最大的新興市場減速尤其顯著;在供給方,持續的高油價大大激勵了原油的生產,利比亞、伊拉克油田的逐步恢復生產,巴西產量達到歷史高點,而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因為頁巖氣革命,油氣產量雙雙大增。在這種情況下,沙特、伊朗這兩個最大的石油輸出國表示不願意減產,寧願接受更低一點的價格,市場行情下行也就成為了必然。同時,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變動的走勢正在進一步給全球油價釜底抽薪,美聯儲縮減和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初級產品行情是十足的利空,石油產品當然也無法例外。

  中國油企利潤受挫

  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盡管近期油價的大幅下跌短期內對於中國利大於弊,而潛在的風險卻不容忽視,中國同樣是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油價下跌將會使內地石油企業壓力倍增。據悉,自今年7月份內地成品油價格出現「七連跌」之后,內地多數煉油廠庫存較高,煉油企業的利潤明顯下滑,這給包括「兩桶油」在內的多家油企造成較大影響。近期,中石油與中國石化陸續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受累於原油價格的下跌,兩大油企在煉油業務上三季度盈利出現明顯收窄,進一步拖累了其業績表現。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中石化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11.02%,中石油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6.2%。中海油雖未公布利潤數據,但其三季度油氣收入也下跌了4.6%。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表示,原油大跌對中國是把雙刃劍。中國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雖然油價下跌降低了中國石油進口成本,也為中國原油儲備提供了契機,但是成品油價的持續下行,造成國內煉油企業經營出現虧損局面,作為國內化工行業的源頭,煉油企業的利潤縮減,在一定時期將造成行業改革的「陣痛」。而中海油一位資深研究員這樣表達對於油價下跌的擔憂:「目前油價下跌對中國整體經濟而言確實有利,但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近年來購買了很多海外資產,進行大量收購,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下跌,三大油的海外投資回報下降、利潤空間減少,鑒於三大油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影響,風險還是不容忽視的。」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