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3

2014江蘇經濟總量首超萬億美元

2015-02-04
来源:新华日报
  3日,江蘇省政務服務中心迎來開張后的首場新聞發布會,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在此聯合公布去年江蘇經濟發展年報。經濟總量首次超萬億美元,人均GDP居全國各省區首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9%,科技進步貢獻率升至59%,服務業占GDP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下降5.75%……一個個新鮮出爐的數據,勾勒出新常態下江蘇經濟穩中有進、轉型發展的曼妙身姿。
 
  經濟發展“穩”

  一年增量超1995年總量
 
  去年,江蘇實現生產總值65088億元,比上年增長8.7%。近10年來,江蘇經濟增速由兩位數回落到個位數,回味這個軌跡,一個問題油然而生:經濟發展評語中每每用到的“穩”字,究竟“穩”在何處?
 
  “江蘇經濟之‘穩’,可從增速、就業、物價、農業四個角度去觀察。”省統計局局長夏心旻解讀說,增速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現象,全年增速僅比前三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8萬人,連續10年實現新增就業超百萬;物價僅溫和上漲2.2%,明顯低于上限;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接近700億斤,居全國第五位,農業增加值居全國第三位,制造業大省的農業基礎如此之穩,確實不易。
 
  “經濟增長‘穩’,是相對于大起大落而言的,不是增速高了就穩,而要看上下波動的幅度。”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說,從全球范圍看,經濟規模基數大了,速度自然要下來,這是基本規律。去年江蘇GDP總量突破6萬億元,而人均GDP則突破8萬元,連續3年居全國各省區首位。全省GDP去年新增5926億元,比1995年全年5155億元還多,可見,雖然增速不如過去,但每年新增的GDP絕對量卻不可同日而語。以當今世界排名前20位的經濟體量,江蘇經濟轉入更為注重發展質量的中高速增長,這是合乎發展規律的可持續的新常態。
 
  江蘇將今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從去年的9%左右下調為8%左右,夏心旻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這一目標有其合理性,符合我省實際,契合新常態經濟換擋的特征,也可為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留出空間。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這個目標其實已不低。解決居民就業、百姓增收,客觀上也需要保持合理的發展速度。
 
  轉型升級“進”

  消費坐穩第一推動力
 
  在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宋林飛看來,江蘇經濟增長的“穩”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進”分不開。“沒有增長動力結構的改善、發展質量的提升,增長的‘穩’就無從談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江蘇經濟三大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均衡發展。其中,最值得圈點的是消費貢獻率已達50.9%,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推動力。“以前,消費‘第一推動力’的地位并不太穩固,所以,人們提到消費作用時含蓄地稱之為‘主要動力’,進入‘十二五’后,消費穩定成為第一推動力,省政府工作報告也開始先寫消費,再寫投資。”宋林飛說。
 
  去年江蘇產業結構最大突破是服務業占比提升,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7%,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夏心旻說,以往服務業占比通常提高一個點,去年一下子提高1.2個百分點。省轄市中,南京服務業占比更是大幅提升1.6個百分點,11.5%的兩位數增長,成為該市GDP增長10.1%的強力推手。錢志新評價說,江蘇已步入工業化中后期,價值鏈的核心由過去的生產環節逐漸向服務環節轉移。和制造業相比,江蘇服務業,尤其是作為現代服務業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還是短腿,仍有大幅提升空間。
 
  今天的投資結構決定未來的產業結構。去年江蘇投資出現積極變化:占全省投資半壁江山的工業投資只增長10.2%,而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增長20.8%,投資額首次超過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50.6%,比上年提升2.2個百分點。一些服務業細分行業的投資增速動輒超過30%,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64.3%,教育投資增長45.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37.5%。“當前,工業產能過剩,服務業發展空間大,去年江蘇投資結構進一步向服務業傾斜,可以說是順勢而為。” 錢志新說。
 
  百姓收入“增”

  青山綠水留鄉愁
 
  改革發展的成果最終要讓百姓分享。而對居民來說,最實在的就是收入增加。去年,江蘇不分城鄉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173元,比上年增長9.7%。
 
  江蘇調查總隊總統計師莊龍德分析說,經過多年發展,江蘇居民收入已形成相對穩定增長的機制,工資收入成為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每年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都在50%以上,去年占56%。來自財政的轉移性收入大幅增長,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而隨著城鄉居民房租收入增加、理財渠道增多和農村居民土地流轉經營性收益的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成為新的增長點。當然,與經濟發展新常態一樣,目前江蘇居民收入增長也逐步進入放緩階段。
 
  一個不能不提并持續“閃耀”多年的亮點是,江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縮小。去年,農村居民收入比上年增長10.6%,快于城鎮居民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從上年的2.34:1縮小為2.3:1。與此同時,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的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幅,每年都超過各自的平均增長水平,三大區域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現縮小趨勢。
 

  “近年來,江蘇公共財政收入更多用于改善民生,尤其是投向農村,使得居民收入結構逐步走向均衡與和諧。”錢志新說,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一目標多數內容關乎民生,比如“環境美”,就是要讓居民生活在青山綠水中,記得住鄉愁,這是生活質量的重要體現。統計顯示,去年,我省完成的城市、村莊環境整治項目或任務分別達到3.7萬個和16.6萬個。 本報記者 吉 強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