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以色列軍隊閃擊埃及要塞:彩色手電筒助坦克進攻

2015-02-05
来源:新民晚報
\

  以軍“百人隊長”坦克向蘇伊士運河推進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摧毀了埃及幾百架戰機,一舉掌握了制空權,隨後以軍地面部隊攻入埃及境內。按照以色列內閣的要求,以軍須在幾天內打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奪取西奈半島,作為日後談判的籌碼。在以軍進攻軸線上,阿布格奧拉要塞是必爭之地,雙方在此爆發激烈的攻守大戰。

  戰前態勢

  阿布格奧拉位於西奈半島東北部,東距埃以邊境30千米,向西可達蘇伊士運河重鎮伊斯梅利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了守衛這一鎖鑰之地,埃軍在阿布格奧拉構築了堅固陣地,派遣第2步兵師的2個旅進行防守,總兵力超過1.2萬人。

  阿布格奧拉要塞的核心是烏姆·卡泰夫築壘陣地,由埃軍第2步兵師第12旅的2個步兵營守備,共設有三道防線,密布鋼筋混凝土工事、戰壕、地雷場和鐵絲網。防線後面有2個炮兵營(提供火力支援)和第288坦克營(提供戰術反擊)。在烏姆·卡泰夫正北面的181高地上,埃軍部署了第12旅第38步兵營、第299炮兵營和10輛SU-100坦克殲擊車,負責保護烏姆·卡泰夫的東南側翼。181高地東北面的烏姆·塔拉法據點(那裏緊挨著公路,位置重要)則部署有1個步兵連、1個坦克排和2門無後坐力炮。為了強化防線的火力,埃軍第12旅還在烏姆·卡泰夫以西5千米的魯瓦法水壩部署了2個炮兵營。另外,埃軍第10步兵旅部署在與阿布格奧拉相隔22千米的庫薩馬,任務是阻止以軍向阿布格奧拉後方迂回包抄。

  為了拿下阿布格奧拉,以軍出動了戰鬥力最強的沙龍師,該師下轄第14裝甲旅、獨立第266坦克營、第99步兵旅、第80傘兵旅等部隊,總兵力1.4萬人,外加150輛坦克裝甲車輛和110門火炮。師長沙龍制定的作戰計劃包括三部分:一是以第14裝甲旅和第99步兵旅從正面強攻烏姆·卡泰夫;二是以獨立第266坦克營繞開烏姆·卡泰夫,從北面包抄敵後,一舉插入魯瓦法水壩,這樣既可阻擊從庫薩馬來援的埃軍第10旅,又可從背後攻擊烏姆·卡泰夫;三是以第80傘兵旅實施機降,去破壞埃軍部署在烏姆·卡泰夫以西的炮兵陣地。

  戰役進程

  1967年6月5日8時15分,沙龍師全線出擊。承擔迂回任務的以軍獨立第266坦克營於9時20分進至烏姆·卡泰夫北面181高地,但高地上的埃軍抵抗很頑強,以軍打到中午都未得手,還損失了8輛坦克。眼見戰鬥膠著,營長尼爾中校呼喚以色列空軍增援,在以機的對地火力支援下,以軍坦克營終於奪取了高地。隨後,尼爾又率坦克營攻取了阿布格奧拉十字路口。

  在以軍坦克營得手之際,裝備“超級謝爾曼”坦克的以軍第14裝甲旅也向烏姆·卡泰夫陣地外圍的巴西斯據點和236高地發起攻擊,由於埃軍對外圍據點重視不夠,兵力有限,因此難以抵禦以軍坦克的沖擊,沒多久就陷落了。時至中午,第14旅開始攻擊烏姆·卡泰夫,以軍戰機也呼嘯而至,對埃軍陣地進行空襲。但因烏姆·卡泰夫工事異常堅固,以軍的進攻並未奏效。

  鑒於攻擊一時難以得手,師長沙龍下令暫停行動,改命第14旅等待晚上發起總攻。為了加強攻擊兵力,沙龍還把後方的第99步兵旅調至前線。與此同時,沙龍還派出師偵察營推進至烏姆·卡泰夫與庫薩馬的中間地帶,阻止埃軍相互支援。沙龍之所以選擇夜間進攻,是因為他的兩支奇兵屆時將發揮關鍵作用,其中一路就是獨立第266坦克營,他們已經包抄到敵後,而另一路奇兵——第80傘兵旅也快要登場了。

  6月5日傍晚,以軍6架CH-34“喬克托人”直升機分三個波次,將第80傘兵旅的200餘名傘兵投放到181高地以南的沙丘地帶,傘兵們徒步前往魯瓦法水壩。22時30分,進至目標區域的以軍傘兵向埃軍炮兵陣地發起攻擊,盡管埃軍建設的火炮掩體堅固得足以承受炮彈和炸彈的打擊,但在以軍傘兵奇襲面前卻顯得異常脆弱。很快,埃軍2個炮兵營就不複存在了。對埃軍來說,最致命的還不是炮兵營被殲滅,更在於以軍傘兵的奇襲所導致的己方軍心混亂。

  傘兵突擊得手後,興奮的沙龍立即向第14裝甲旅和第99步兵旅下達總攻命令。22時45分,沙龍師所屬全部火炮向烏姆·卡泰夫展開半小時的轟擊,完全壓制住當面埃軍。炮火剛一停歇,以軍第99旅和第14旅就攜手向烏姆·卡泰夫發起總攻,每個以軍步兵營都配備了彩色手電筒,以紅、藍、綠三色光束來標定步兵們推進的程度,同時幫助以色列坦克識別自己。

  面對以軍步坦協同攻擊,埃軍的抵抗完全沒有章法。戰至6月6日2時30分,烏姆·卡泰夫大部分陣地失守,盡管充當預備隊的埃軍第288坦克營試圖把以軍步兵趕出陣地,但他們遭到迂回包抄的以軍獨立第266坦克營的阻擊,埃軍大批坦克和坦克殲擊車被摧毀。

  6月6日天光放亮之際,以軍完全奪取了烏姆·卡泰夫的各個制高點,這裏已經看不到成建制的埃及軍隊了。至此,埃軍苦心經營的阿布格奧拉要塞宣告易手。

  開羅當地時間6月6日7時許,阿布格奧拉陷落的消息傳到埃及陸軍總部,作為指揮官的阿密爾元帥被這一突如其來的壞消息搞得心煩意亂,他隨即下達了一條極為草率的命令:駐西奈的埃及軍隊全線向蘇伊士運河西岸撤退。

  這道命令擊碎了埃及守軍最後一點防守意志,結果在以軍的追擊下,埃及軍隊的撤退很快變成了潰退。6月8日晚,整個西奈半島盡入以軍之手。

  戰役總結

  在攻占阿布格奧拉要塞的戰鬥中,沙龍師用時還不到24小時,因此以色列將這場進攻作戰稱作他們的“沙漠閃擊戰”。客觀而言,以軍之所以能取得令人驚歎的戰績,是與他們多年的精心准備密不可分的,而非沙龍一時的突發奇想。

  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幾年,以軍就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了阿布格奧拉地區的地形地貌情報,相關的測繪圖和照片被作為重要檔案保存起來。與此同時,以軍指揮參謀學院根據這些勘察材料,每年都舉行一次進攻阿布格奧拉的圖上作業,而且每年的演練都根據所掌握的埃及守軍兵力變化情報進行相應調整。值得一提的是,沙龍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前的職務是以色列陸軍訓練部長,一直負責指導這種訓練。因此到了戰時,包括沙龍在內的以軍高級指揮官們對阿布格奧拉的情況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采取什么打法早就心中有數。

  此外,以軍在開戰前幾年裏,裝備建設和戰術思想也不斷發展。裝備方面,以軍極大地加強了裝甲部隊的比重。戰術思想上,以軍確立了以“空中掩護下實施快速裝甲突擊”為核心的新戰術。在攻擊阿布格奧拉要塞的作戰中,沙龍師就是通過這種戰術收到了奇效。

  反觀埃軍,則完全照搬二戰期間英國軍隊在北非沙漠抵抗納粹德軍的戰術,只知道據險固守,對於以色列軍隊的新戰術發展視而不見,結果在以軍諸軍兵種協同攻擊面前遭到慘敗。這正應了《孫子兵法》中的那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支墨守成規的軍隊與一支不斷求新求變的軍隊交戰,失敗的命運是必然的。 (石宏)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