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三大移動運營商的大力推廣,3G尚未完全普及的中國正大踏步的邁進4G時代。然而,對價格頗為敏感的消費者面對高昂的4G費用再次皺起了眉頭,4G瘋狂的流量消耗和居高不下的流量資費讓不少用戶大呼消費不起,甚至有一晚流量一套房的段子出現;而另一方面,經過5年3G時代的“熏陶”和智能手機大躍進帶來的移動互聯習慣,國人對於流量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進門做客先連WiFi成為了一大現象。旺盛的流量需求與高昂的流量費用,成為了當下中國網民的根本矛盾。
於是,一個曾在曆史上短暫出現過的移動資費套餐被消費者重新提及——無限流量。這個2G時代被視為推動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舉措,能否在4G時代重出江湖,為當下火熱非常的移動互聯再添上一把新鮮的柴火呢?
為什么移動運營商不願在3G乃至4G時代提供無限流量套餐呢?
核心業務遭遇挑戰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消費者的第一反應估計是移動聯通們怕虧錢,尤其在當下利用流量已經可以完成通話和短信這兩項移動運營商最根本的盈利業務的環境下,開放無限流量無異於自掘墳墓,消費者完全可以在單單訂購一份流量套餐的條件下完成日常的大部分社交活動,移動運營商不僅將徹底淪為管道提供商,盈利能力也將大幅降低。
這個想法不無道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傳統通訊正逐步被移動社交蠶食,尤其是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訊應用,幾乎已經將短信這一移動運營商重要營收來源完全取代。而另一項營收大戶通話,也同樣被微信中那短短60秒的語音功能所沖擊,使用頻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更不必說去年年底以來,各種免費通話App紛至遝來,更是直搗移動運營商的心頭,觸及其最為根本的通話業務。面對騰訊阿裏等移動互聯網企業的咄咄之勢,移動聯通們已經處於劣勢,再加上中國消費者對於壟斷性國企的偏見,移動運營商的沒落幾乎不會博得消費者半毛錢的同情。
核心資源即將被替代
更為致命的是,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平台,所取代的不僅僅只是通訊業務,更是對移動運營商最寶貴的財富——電話號碼——進行挑戰。對於移動聯通們而言,每一個手機號都是一個身份ID,其背後都是一個主觀能動的消費者,而數以億計的手機號背後,隱藏的是幾億國人的關系網,這個龐大的關系網才是移動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並且一旦關系網構建起來,打破重來過程繁瑣、難度極大。但微信的崛起,讓手機號這個身份ID褪色,微信號成為了全新的身份憑證,如若有一天,消費者不再以手機號為特征,通過移動運營商提供的短信和通話服務進行溝通,而是以微信號為ID,利用數據流量通過微信實現溝通,那么手機號將徹底失去自身的價值,用戶手持一張流量卡即可,到了那時,移動運營商將徹底淪為流量管道,被用戶所遺忘。
之所以移動聯通們會面臨如今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在於其自身的不思進取,尤其是面對移動互聯的浪潮,移動運營商並沒有根據用戶消費行為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其營收依然無法擺脫傳統的通話、短信、流量三大業務,而隨著微信等顛覆者的崛起,移動運營商終於還是為當初的短視而付出了代價。手機號以及其後背的關系網,本應有無限增值的可能,可如此之好的一手牌,卻被移動聯通們打的稀爛,真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當然,移動運營商不願推出無限流量套餐,不僅僅是因為其會傷害自身的根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以目前移動運營商的能力,尚不足以支撐用戶對於移動數據網絡的大規模使用。
能力欠缺究竟在哪裏?
這個矛盾並非只存在於國內,即使在移動互聯相當發達的美帝,無限流量也被視為是七傷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iPhone火爆之時,AT&T和Verizon都曾推出過無限流量套餐,但不久皆相繼取消,作為補償,以前使用無限流量套餐的用戶可以繼續使用,只是在流量超過一定額度時就會被限速。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在拿下iPhone運營權之後,也相應的推出99美元的無限數據+無線通話服務,以圖推廣自身的CDMA網絡,並且Sprint用戶量相較於前兩者較少,因而承載壓力尚可。
由此可見,無限流量無論在國內國外都是一個讓運營商頭疼不已的套餐,在經過權衡後,這種“極致”的套餐往往被視為運營商進行推廣的重要途徑,而一旦用戶量增多,移動數據網絡壓力增大,這種套餐的弊端就開始顯現,服務也就難以為繼。
兩難之間,期待技術和思維的進步帶來更多新的體驗
無限流量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是一種極大的釋放,會大大刺激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數據消耗,原本在手機平板上不敢嘗試的高清視頻、視頻通話等操作,都將暢通無阻,尤其是在4G時代,網速的提升保證了高數據消耗服務的穩定,這個無限可比2G時代的無限來的貨真價實的多,但是,現有的網絡承載能力有限,一旦面臨大量的數據請求,有限的頻譜資源被占用後,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的服務,甚至連通話都無法正常進行,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數以億計的手機用戶,運營商的壓力可想而知。面對著仍在快速增長的4G用戶群,以及日益繁榮的移動互聯網,運營商若想在技術上實現無限流量的正常穩定使用,仍尚需一段時日。
因此,無限流量這一美好的遠景,短時間在難以在大陸市場重現江湖了,這既有移動運營商的力不從心,也有不甘自斷生路的猶豫。對於移動聯通們,前者或許仍可通過技術的進步和數量的積累得以克服,而思維的落後則注定其不會掌控4G的未來,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運營商們,如今面對微信們的挑戰和蠶食,竟沒有一絲的還手之力,真是讓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