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清翫雅集吸收內地藏家的啟示

2015-02-1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作為兩岸三地頂級收藏團體之一的清翫雅集,於近日吸收了趙旭、劉益謙、陳東升、趙心等為榮譽會員,這在清翫雅集的歷史上是首次,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內地藏家的收藏品位開始為業界所認可。

        上世紀80年代,隨著臺灣經濟的起飛,眾多臺灣藏家開始在香港、紐約、甚至中國內地大量買進中國文物,1992年,由雅好藝術品與文物收藏的頂級收藏家組成的團體「清翫雅集」在臺灣成立,成為全球矚目的華人收藏團體。「清翫雅集」的早期成員,包括蔡一鳴、陳啟斌、馬志玲、駱錦明、曹興誠、許作鈿、林百里、陳永泰、洪三雄、潘文華等頂級收藏家。他們心儀收藏,精研學問,收藏和研究俱豐,成為藏界的典範,在世界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團體立名引借明朝嘉靖年間書刊「清翫」為典,以收博雅之古風,而「翫」乃「玩」的古字,寓意觀賞與研習。

        清翫雅集在收藏市場上的崛起,實際上與香港地區敏求精舍的老化有著很大的關系。香港敏求精舍能夠成形,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茁壯成長,除了當時移居香港的上海藏家之外,與當時香港經濟的發展也有著很大的關注,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由於受到當時大環境的影響,加上藏家紛紛老化、去世,臺灣藏家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而現在的情況是,內地的藏家開始逐漸在拍賣市場上嶄露頭角,而像其中的代表人物成為清翫雅集的榮譽會員,也顯示其立志成為華人第一收藏團體的願景。清翫除了創立初期的會員,成員們也逐漸形成了共識,后續的新進會員皆為收藏家,不鼓勵兼有藝術品經紀身份的藏家入會,這間接促成了會員間的和諧氣氛,因為沒有買賣交易的糾葛,這使得清翫雅集成立至今,始終保持著和諧的氛圍。

        記得去年在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采訪「清翫雅集」創會會長蔡一鳴先生的時候,他曾經表示,認真的收藏家是一種病態心理,心里頭的占有欲會很強,他希望買到的東西只有自己有而別人沒有。所以,我建議想進入收藏領域的人,只要做一個喜歡文物的收藏家,但不要做認真的收藏家,也就是不要太著迷於收藏,心態要很瀟灑,收到也好,收不到也好,看看就可以了。有空到博物館、美術館看看,或者欣賞朋友的收藏就不錯,有這種心態會比較長壽。

        在業內人士看來,「清翫雅集」之所以得到業界的尊重,除了會員喜歡收藏這些藝術品外,他們還研究這些藏品,藉助展覽、出版等方式,傳播藏品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正因為如此,這種文人性質的收藏團體,不僅最大限度發揮了民間寶物的價值,還起到了文化傳承的作用,使收藏真正回歸到傳承文化的本質。2008年,曾任清翫雅集會長的曹興誠,捐出了2007年佳士得秋拍買下的清乾隆御制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并以6750萬港元拍出,善款包括援助四川大地震災民,讓人們真正見識了大收藏家的手筆。2014年,曹興誠曾吁請海內外收藏家和企業家放棄競買皿方罍器身,促成國寶合璧好事。這些都讓人們看到了真正的收藏家,不是那種豪擲千金,只知追逐藝術投資暴利的人物。

        翻開清翫雅集一些著名會員的身世,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會員都是在商界叱吒風雲的人物,像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臺灣工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聯華電子董事長曹興誠等等。因而在此次吸收內地藏家的時候,我們了解到許多人的主業并不是收藏,而是不同的商業領域,也正是由於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才能夠在收藏上持續地投入大量的資金。

        穩健的經濟實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是清翫雅集在業界樹立起高不可攀標準的重要因素。回望清翫雅集發展歷程,充分顯示藝術收藏「一條沒有捷徑的路」。清翫雅集的藏家,是年覆一年將真金白銀實際投入的,從中得到的感觸或是「教訓」,往往刻骨銘心。這也是他們的收藏能夠傲視群雄的重要原因之一。特約撰稿方翔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