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

從格力看中國家電行業的自信

2015-03-05
来源:南方日報

  曾幾何時,中國家電行業是沒有自信的。一是政府和企業信不過自己的技術,政府牽頭、企業出資,核心部件乃至整條生產線都要從國外引進或購買;二是經銷商和消費者信不過自己的產品,“崇洋媚外”,以進口貨為高端、有面子。

  現如今,家電已是中國制造業中最先擺脫這種“信不過”的行業之一,不僅中國企業開始向世界輸出家電的產品和技術,甚至可以輸出中國的文化和理念、主導世界標準的制訂;中國消費者不再“唯洋貨論”,中國消費者支撐起了全球最大的家電消費市場,在家電產品中的每一個子品類,我們都可以找到傲視全球的民族品牌。

  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就包括了來自珠海的格力電器,以其對于質量和技術的不斷追求,格力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創新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已經開始向全行業、全世界輻射格力的自信。

  創新自信鑄就空調霸業

  創新,看似容易,但實際要做到相當困難。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給創新下的定義是:“人活著的意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天下的人。我們要把國家標準、國際標準作為門檻,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最高標準。因為我們的創造給消費者帶去更美好的生活才是我們的目的。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要不斷創新。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發展的唯一推動力。全員創新,才能保證企業充滿活力。”

  董明珠為格力的創新奠定了方向、找到了實現的方法——用戶的需要,就是創新的方向;實干制勝,就是創新實現的方法。

  “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2011年,繼當時最薄的U系列掛機問市后,格力又推出了世界首款圓柱形“太空艙”空調柜機,打破了幾十年來空調柜機永遠是四方形的傳統。這一項看似由方到圓的改變,卻是格力經過十幾萬次大大小小的改進與創新得來的。

  “外觀的改變是符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的,為了滿足這個需求,我們就要研究如何去實現它。”時任格力電器副總裁兼總工程師的黃輝談到,“‘太空艙’的突破在于我們想到把掛機的結構應用到柜機中來,確定了我們創新的大方向,真正顛覆了當時的柜機設計。但從設計到真正落地,僅僅其中一個電容的位置,我們就試驗了無數次。”

  隨后的2012年,整個空調業一片低迷,格力電器卻憑借年度總營收1000.84億元和凈利潤73.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84%和40.88%的亮麗業績,成為中國首家依靠單一品類產品實現千億元的家電企業。創新,正是格力電器能夠實現行業領先地位的主要動因之一。

  2015年1月,格力依靠“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創新工程體系”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而且是四年來第三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項,成為家電行業中絕無僅有的一家。

  但格力并非一開始就站在了行業領導者的地位,給格力帶來巨大改變的就是創新。從還只是行業跟隨者之時,格力就早早確定了走質量第一、自主創新的路線。在與國內對手的赤膊較量中,格力依靠過硬的質量和先進的技術,從1995年開始連續保持國內空調銷量第一,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也讓格力越發堅定地走自主創新的方針。帶著“挑落”所有國內對手的自信,格力開始把視野放到全世界、放到百年以上的國際企業身上。

  董明珠表示:“過去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有一些畏手畏腳。經常有人說、或者潛意識里就是這樣認為,國際上100多年的企業都是這樣做的,格力也不能跳出這個框框。但是我告訴他們,不打破這個框框就談不上真正的創新,更別說超越國際企業。”

  在這樣的堅持下,董明珠開始帶領格力電器沖擊被國外巨頭長期把持的中央空調領域,并在2012年成功超越日本大金成為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民族品牌。2014年,格力又成功研制出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制冷壓縮機,打破了世界上僅有丹佛斯一家能夠生產的局面,真正填補了國內空白。

  現在的格力空調,已經是年銷售額1400億元、全球擁有3億用戶的巨型企業,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銷量連續10年領跑全球。

  格力的成功一定不是某一方面的單一優勢,而是從個體到整體的集合制勝。但是,如果非要給格力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優勢,那就應該是:創新。帶著對創新能力的信心,格力還將走得更加遠,同時格力也將通過自身樹立起標桿,讓更多的中國企業感受創新的力量。

  文化自信奠定幸福格力

  隨著越來越強大,格力形成了由創新演變而來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董明珠更是積極帶領格力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除了競爭對手外,格力之于社會、之于股東、之于員工,都讓人感到幸福。

  格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14年格力電器納稅148.07億元,累計納稅超過400億元,累計實現利稅超過770億元,連續13年位居中國家電行業納稅首位,解決著8萬人的就業問題,向社會捐款捐物也已經超過1億元。

  格力以優異的業績回報股東和投資者。2014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總收入1400.0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1.14億元,同比增長29.84%。截至2014年6月,格力歷年來已經向股東分紅達到129億元。

  同時,格力也全力為員工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和氛圍。格力先后投資6億多元,在珠海總部興建了兩期“康樂園”員工生活區,“康樂園”占地面積達13萬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2萬人生活居住,就像一個真正的小區一樣,配有足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網吧等文體娛樂設施以及超市、醫務室、餐飲、銀行、理發店等生活配套設施,宿舍內配有空氣能熱水器、空調、冰箱、飲水機等生活電器。總而言之,格力就是按照“家”的感覺來規劃的。

  趙曉琳到格力電器工作2年多,一直住在珠海鵝槽山下格力“康樂園”3棟1704房,約20平方米的一室,每月租金不過150元。進門是獨立衛生間和廚房,用具一應俱全。房間里,配備晶弘冰箱、創維電視,還有格力空調與熱水器,從陽臺看去,旁邊的青山郁郁蔥蔥。據她介紹,“除了床上用品是我的,其他都是公司配齊的。如果在附近租類似的房子,每月光租金就是1000多元。”

  格力為包括技術工人在內的所有員工的職業成長提供了土壤,為各級人員都設立了培訓和晉級通道,曹云翔就是來到格力以后,由一個普通的搬運工人變成了全國皆知的“央視叉車王”。董明珠表示:“現在超過曹云翔的有很多。”

  在來格力電器之前,初中文化的張樹源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那時他惟一的愿望就是能吃飽。偶然的機會他來到格力電器,對于空調一無所知的他,憑借自身超強的毅力以及公司良好的學習平臺,一步步從普通一線工人轉變為高級技術工人。2012年,他被選調為政府公務員。回顧自己的成長,張樹源心懷感激:“我能有今天的成績,和企業給予我的發展空間密不可分。我要感謝格力電器。”

  格力在最為重視的創新方面,更是給研究人員極大的支持。格力給8000多名科研人員配套了2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570多個實驗室,最關鍵的是,格力為他們提供“不設上限”的研發經費。

  “80后”王士林在格力五大研究院之一的機電研究院,已帶領20多人的團隊研究壓縮機的最新技術課題。“這個研究新方向,我牽頭干了4年多。”王士林說。在格力,不論資歷,只要有想法,愿意實踐,“年輕人成長很快”,雖然住在公司正對面的“康樂園”里,王士林每天回那的時間卻很晚,“希望快點再快點,讓成果變成產品上市”。

  更為典型的是,格力去年最新研發的隱形空調“翼之戀”家用中央空調,曾為了研發出最好的產品,報廢了價值300萬元的模具,這在別的企業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過去兩年格力在研發上的投入每年均超過40億元。

  雖然格力從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過自己的企業文化,但“讓員工感到幸福”就是良好企業文化的最佳表現。董明珠說:“我感到格力最大的變化就是人的變化。”以前是個人創新,現在是全員創新,創新的動力來自于格力的政策、來自于格力的體制,更來自于格力的文化。

  “格力的創新體系,就是一個永動機,只要在這個體系里,就會有創新的欲望,就會有實現創新的路徑。”董明珠說,“因為格力有‘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創新工程體系’,這個體系能夠保證無論我在還是不在,格力仍然是那個勇于創新的格力”。

  更多格力奠定中國制造地位

  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綜合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家電行業全年完成利稅總額1407.3億元,利潤總額931.6億元,分別比前年增長19.5%和18.4%。家電業2014年主營業務收入1.41萬億元,增幅達到10%。

  完善的產業環境、優秀的配套能力、龐大的消費能力,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電制造市場和消費市場。但是這絕不是僅僅依靠格力一家能夠完成的,在格力的背后,還有許許多多像格力一樣的企業,在爭先恐后地像格力一樣開始走自主創新之路。而只有當十幾個、幾百個這樣的企業涌現出來,才能真正奠定中國家電乃至中國制造的強國地位。

  撰文 錢瑋玨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