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限購任性難掩背后無奈

2015-03-09
来源:證券時報

  限購住房的考慮,還不僅僅是限制人買房的自由,而是要限制特大城市難以控制的人口流入問題。

  兩會前,媒體普遍預計一線城市在兩會后或徹底退出住房限購政策,樓市行政性干預政策的最后一個“堡 壘”將被破除。但還沒等兩會開完,這一預期就落空了。3月6日下午,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兩會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北京市住房限購政策不會取消,是永恒的。像商量好如何應對媒體的口徑一樣,在同一時間,上海市市長楊雄也表示,上海樓市政策沒有大的調整,住房限購政策不會取消。

  2010年4月份,要求各地實施住房限購政策的“新國十條”中明確提出,“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也就是說,限購只是在房價快速上漲的特殊時期采取的“臨時性”措施。一旦房價不再快速上漲了,這一臨時性的措施也就取消。此后,住建部、人民銀行以及重點城市也曾表示過,限購是在其他長效機制不具備的情況下,不得已而采取的行政干預措施。而且,由于限購政策破壞了市場化原則,未來退出是必然的。

  2014年6月后,除北上廣深和三亞外,全國46個限購城市中有41個城市一股腦地退出了限購。因此,媒體紛紛認為今年兩會后,限購的最后一塊陣地將被攻陷。

  但是,北京和上海這兩個一線城市的主政者,堅持限購不放松的表態,特別是北京樓市限購“永恒”說法之鏗鏘有力,讓這一預期徹底落空了。筆者認為,限購“永恒”的說法出爐,一方面是有“尚方寶劍”在撐腰。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房地產市場管理的部分中提出,“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短短22個字折射出本屆政府對于2015年樓市管理兩個信號,一是各地樓市運行特征不同,用媒體常用的表態叫“分化”,像北京這樣的城市還是要堅持緊縮的政策;二是地方政府要承擔樓市穩定的責任。

  這意味著,不像原來“十年九調”,國家統一出政策,地方落實,調控壓力和責任事實上在國家,溫家寶總理為調控樓市傷透了腦筋。現在,樓市穩定與否,責任在地方。但是,所謂的長效機制,不管是房產稅、城市功能疏解、城市群內部分工等等,事實上已經談了很多年了,但因受體制制約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

  對于像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來說,就業機會和資源吸附能力上的優勢,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而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之路是相當漫長的。想想,首鋼在若干年前就搬到了廊坊,但那些在河北上班的人,每天還是坐班車往返北京和河北,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河北人;再看上海,外向型經濟回落,再加上房地產不行了,蘇州就很難過了,上海后花園名不符實,上海的優勢也很難改觀。因此,大城市購房需求長期旺盛,這是不爭的事實。地方主政官員,要想不承擔責任,就還得堅持住房限購的政策,管不了行政干預的弊端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說法任性,但背后難掩無奈。

  另外,《新型城鎮化綱要》已經將500萬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物理邊界已經劃定了。言下之意,這些城市以后不能再向外擴張了,以后只能向存量土地尋找可用地空間了。限購住房的考慮,還不僅僅是限制人買房的自由,而是要限制特大城市難以控制的人口流入問題,和“以教育限人”如出一轍。試想,任何一個人買了北京的房子,他就在北京安定下來了,不僅要“吃喝拉撒”,還要教育、交通、醫療等公共服務,在消費和生產的過程中還產生很多垃圾。另外,可能他的父母也過來了,上述顧慮翻倍增長。凡此種種,控制人口的目標就更難實現了。

  對于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來說,新增用地空間被“限死”了,增加新的住房空間也就限死了,若放松住房限購,董藩教授“北京房價將漲到80萬元一平方米”的不著調觀點,或許還真成現實了。重申一遍,管不了行政干預的弊端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盡管說法任性,但背后難掩無奈。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