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东欧小国梦想的变革:从摇滚巨星到科技创业

2015-03-10
来源:时代周报

  优秀的人才,诱人的政策,正在让一些原先不大起眼的东欧小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初创国家。  

东欧小国梦想的变革:从摇滚巨星到科技创业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1980年代的高中男孩都想成为摇滚巨星,”Skype第一号员工、目前已经自行创业的爱沙尼亚人塔维特·辛理库斯(Taavet Hinrikus)对英国老牌杂志《经济学人》说,“但现在,这些男孩都梦想成为创业家。”

  在席卷全球的科技创业新浪潮中,东欧小国的身影被投射得异常高大。在欧洲一众大国忙于处理债务危机之时,这些东欧小国悄然成为新一代青年科技创业家们的孵化地。

  2014年6月,谷歌在欧洲举行“新欧洲百大(New Europe 100)”科技新星征选活动,谷歌董事长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这些东欧国家不仅教育水平高,且与西欧发达国家畅行无阻。我们认为,正在蜕变中的国家能激发更多创新。”  

 

  深受苏联影响的创业者

  了解互联网科技的人一定对美国版微信WhatsApp不陌生,这家即时通讯软件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是来自乌克兰的创业家库姆(Jan Koum)。

  现年37岁的库姆出生于乌克兰,出生时,“电话对当时的乌克兰人来说还是一件非常奢侈的设备”。

  16岁时,库姆随父母一同来到美国。完成学业后,一直在雅虎工作到31岁。库姆离开雅虎时,将创业目标瞄准了通讯领域。创立WhatsApp之初,库姆就为自己约法三章:第一,推出的服务不带广告;第二,为了保障用户隐私,这一服务不会存储消息;第三,推出这一服务的宗旨将是持续提高用户体验。

  总之,WhatsApp的宗旨是给人们一个不被窃听的沟通桥梁,它从不访问用户的个人数据如姓名、性别、年龄或者聊天记录等,许多西方媒体认为,这也许和库姆孩童时在乌克兰长大的经历有关。WhatsApp推出五年后,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也是最具盈利潜力的手机应用之一—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iMessage、Line和Snapchat。目前,WhatsApp用户每天在WhatsApp上面发送180亿条消息,月度活跃用户量已经达到4.5亿。2014年2月19日,Facebook宣布作价190亿美元,全面收购WhatsApp。

  在东欧,诸如库姆这类的年轻人才并不罕见,他们都来自东欧国家,除了从小接触父母亲的经商之道外,也深受苏联时代的教育制度影响:尤为推崇科技与数理。

  通讯软件QuickBox的乌克兰创始人之一费拉托夫(Taras Filatov)佐证了这一因果关系:“这些研发人才大多是苏联火箭科学家的子女。尽管东欧的太空与军事产业日渐没落,但这些科学家的技能依旧传承给了下一代。”在线汇款系统TransferWise的爱沙尼亚创始人辛里库斯(Taavet Hinrikus)也表示:“我们从小生长在物资缺乏的环境中,但这样的背景对创业很有帮助。”

  今年不到22岁的俄罗斯创业家亚克赛诺夫(Dmitry Aksenov)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小在俄罗斯南部农村长大,从小便接触到父亲的创业精神。

  亚克赛诺夫回忆道:“我父亲总是在研发各种机器。”他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父亲曾创立了一间工程公司,他每天放学后的娱乐活动就是和父亲一起钻研机器。正是这样的生长背景让亚克赛诺夫与同辈的乌克兰创业家马克萨克(Bogdan Maksak)共同创立了FinGenius,这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人工智能公司,被称作“银行界的Siri”。

  亚克赛诺夫和他的合作伙伴并不是唯一获得成功的东欧创业家。事实上,来自罗马尼亚、乌克兰、爱沙尼亚、捷克等东欧国的科技新创业者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欧美各大科技公司的关注。

  获得成功后,东欧科技业者通常会将总部和业务团队移到美国或英国,但却仍将核心研发团队留在东欧:一方面是因为东欧薪资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被硅谷科技巨头挖走人才。

  来自东欧本地的富豪开始对科技创业浪潮中的东欧年轻人有所回应。最近,乌克兰第二富豪维克托·平丘克(Victor Pinchuk)在首都基辅启动了一个互联网商业孵化器EastLabs,希望借此来扶持初创企业。“我在社会活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其目标是赋予下一代人以变革国家与世界的力量。”平丘克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如是说。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因为东欧国家长年政治危机所养成的不信任感,恐怕会对现今许多以“分享”为创业基础的创业者形成阻碍。捷克网路社交分析软体业者Socialbakers创办人瑞萨伯(Jan Rezab)表示:“我们东欧人不习惯对外人透露一举一动。“

  罗马尼亚正在取代美国硅谷?

  优秀的人才,诱人的政策,正在让一些原先不大起眼的东欧小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初创国家。

  比如罗马尼亚,如今它已经是人均技术工人最多的国家,整个国内有将近6.4万名IT专业技术工人,它拥有令人羡慕的税收制度—IT工作者在这里可以享受完全免税。

  按照罗马尼亚创业者、123ContactForm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弗洛林·科尔尼阿努(Florin Cornianu)的说法,罗马尼亚将在两年内成为足以向伦敦叫板的欧洲人才温床。

  “在罗马尼亚,人们已经习惯于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政府没有任何帮助大家创业的行动,”弗洛林说,“但是眼下,好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发挥了作用,最近完成退出的创业者转型成了天使投资人和创投人,帮助其他创始人发展他们的公司。”

  弗洛林·科尔尼阿努的123ContactForm就是一个典例,这家公司能让即使不会任何编程知识的人,也可以构建起网站。该公司创立于2008年,业务量每年都能实现100%的增长,光是在2014年新增加了将近20万名顾客。其中五成的付费用户来自美国,约占其全部用户的四成。英国在免费用户中占到5%,付费用户占到6.5%。

  “即便没有大型投资,也可能取得成功,但是这的确需要艰辛的付出,” 弗洛林·科尔尼阿努说,“眼下当务之急是建立合适的团队,并壮大规模—同时保持一种国际视野。最开始,这对于来自罗马尼亚的我们或许是一个劣势,但现在随着我们不断壮大自己优秀的团队,它却变成了一个优势。”

  在罗马尼亚,引人注目的科技先驱还包括ThePoleSociety.com,该公司针对寻找信息和推广特别活动开发出一种移动应用程序,今年在巴西上线。

  还有2014年上线的Twotap.com,这是一款自动结账解决方案提供商,顾客可以用它通过各种移动应用或者网站向任何一家零售商购买任何一种商品。2014年8月,该公司从科斯拉创投(Khosla Ventures)和Green Visor Capital等知名投资机构获得27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

  来自罗马尼亚的公司Renderstreet.com和Moqups.com同样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有一家值得关注的科技公司是VisionBot。这家公司为半导体制造商设计了一款自动化机械臂,用于将表面贴装元器件装配到印制电路板上,且造价便宜,可以解决电气工程师、制造商、黑客和科技爱好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将原型电子产品打造成为工业产品所要耗费的庞大成本。Visionbot创造出了一种能将原型产品转化为中等规模工业产品的生产线。

  目前,罗马尼亚的初创生态系统拥有大量创业孵化器、合作办公空间和专设活动,以帮助那些新兴创业者们。2014年,布加勒斯特举行了HowToWeb5,这是东欧规模最大的科技大会。

  科尔尼阿努坚持认为,罗马尼亚的初创界一直保持着全球格局的视野。“这里的创业者具备坚忍不拔的品质,他们懂得不能‘等靠要’,只能靠自己去取得更大的成就,”他说,“如今我们看到从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成功企业越来越多。”

  “罗马尼亚初创界的前景绝对是一片大好,” 科尔尼阿努还补充,“每年从事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现出浓厚的创业兴趣,当然,我们正在创造更多的成功。我们创造的成功越多,我们就越有机会取代伦敦、柏林—没错,甚至是美国的硅谷。”

  爱沙尼亚,自上而下的数字变革

  另外一个值得瞩目的东欧创业国家是爱沙尼亚。身为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爱沙尼亚的全国人口数仅为130万,1991年从苏联独立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拥有电话线,但在最近20年中,这个过去曾被瑞典、德国、俄罗斯殖民的在政治上毫无存在感的东欧小国,已经翻身成为了科技信息大国,无论是Skype、Hotmail,还是Kazaa,这些知名网络服务的背后都有爱沙尼亚人的身影。

  被誉为硅谷最具眼光的投资人之一的Draper对爱沙尼亚“数字政府”的管理理念大加赞赏,在他看来,未来的创业之光,属于这个东欧小国。

  1992年,爱沙尼亚独立后的第一年,当时的首相马尔特·拉尔(Mart Laar)带领一群平均年龄才35岁的内阁成员,在两年内推动了单一所得税制、企业私有化及自由贸易健全货币体制。新创企业可以轻易在短时间内进行公司登记,推动科技人才进行创业。

  尽管刚刚脱离苏联,但几乎零资源反而成了一种优势,让爱沙尼亚在初期就选择拥抱了最新科技—互联网。

  爱沙尼亚是全球首个让小学生学习编写程序语言的国家。从一开始,政府就在全国推行每一间教室都必须配备计算机,到1998年,所有学校都能连上互联网。2000年,爱沙尼亚政府还进一步宣布,上网是人民的基本权利,网络联机开始渗透到全国各地,免费Wi-Fi变得非常普遍。教育绝对是让爱沙尼亚升级科技创业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爱沙尼亚还正式推出“程序老虎”计划,教导部分1-12年级的学生,通过乐高机器人Mindstorms及其他学习教材,学习编写程序语言,或者是通过程序开发工具,让小朋友不用写语言,也能对机器人下指令。

  政府带头接触互联网加速了民间企业跟进的步伐。2005年,美国电子零售巨头eBay以26亿美元买下网络电话公司Skype,这笔交易为爱沙尼亚创造了一群新的富豪阶层,因为坐拥高科技公司股票,他们在一夜之间暴富,开始拥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

  2007年,爱沙尼亚成为全球第一个开放普选在线投票的国家。如今,该国的130万公民只需通过手机就能轻松支付停车费,每个人的健康记录都存放在“云端平台”上,公民每年通过在线方式申报退税—过程只需花短短的5分钟。

  技术革新的背后,蕴藏政府管理变革的决心。爱沙尼亚现任总统伊维斯(Toomas Hendrik Ilves)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强调,爱沙尼亚的成功,不单单是舍弃旧技术、拥抱新科技就行了的,单从报税程序上来看,政府本来就不该让人民在计算机上重复纸本报税的步骤,而是应该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先让计算机计算出人民应该报税的额度,民众只需上网进行核查就可以了。目前,有高达95%的爱沙尼亚公民都会直接使用这项退税服务。

  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统计,2011年,爱沙尼亚有1.万家新注册的公司,和2008年同期相比,新设公司增长的幅度达到40%。现在,这些高科技公司的产值,更是占到了爱沙尼亚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仅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科技经贸园区Tehnopol,就聚集了150家新创科技公司—因为国内内需市场过小,这些高科技公司不得不将眼光向外,思考全球市场。

  爱沙尼亚的创投们和创业家们陆续在Twitter上炒热了“爱沙尼亚帮派”标签,喊着自己拥有资金,正到处寻找投资标的或是有新颖的点子,随后迅速推广至全球。这个国家对来自海外的投资同样持欢迎态度。最简单的是:外国人在24小时之内就可以在这里开设一个银行账户,而在其他国家,这需要数个月时间。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