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仍是世界經濟強大引擎

2015-03-23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去年10月至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日前,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海內外專家認為,雖然增速放緩,但中國仍處世界增長前列。目前經濟發展總體平穩、就業狀況較好、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大體同步,結構逐步優化。新常態下,如果把握好轉型升級的機遇,培育好增長新動力,“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中國會有年度經濟增長8%的潛力,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引擎之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預言。

  增長仍處世界前列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這駕奔馳的馬車開始減速,但增長的質量正在提升。放眼全球,目前中國經濟仍處於世界增長前列。

  “盡管中國的增長速度放緩,但每年的GDP新增量仍然達到8000億美元,相當於國際上排在第20位左右的國家經濟總量,所以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國目前每年新增大學畢業生超過700萬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接近1.2億,人力資本總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國的產業層次豐富,且處在轉型升級之中,配套條件也是世界最好之一,更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改造實體經濟的創新活動,在中國也是最為活躍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

  向內審視,經濟結構正逐步優化,轉型升級正在實現。據統計,去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第二產業增速高出0.8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提高到48.2%以上,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去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超過資本形成貢獻率。劉世錦指出,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經曆著具有長期意義的轉折性的變化,正在轉變為更多的依靠消費、依靠服務業、依靠內需、依靠要素生產率提升的經濟。

  未來增長動力在創新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轉型升級不是無關痛癢就能實現的。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認為,就國內經濟而言,“三期疊加”,也就是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經濟結構的鎮痛期和前期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消化期,確實是集中顯現,它的矛盾、它的問題集中顯現。劉世錦預測:“今年和明年很可能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一個觸底期。”

  陣痛並非壞事,它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將破殼而出。專家指出,新常態下,挖掘培育新的增長動力至關重要。“應當以全面提升要素生產率為主線,把金融體系、基礎產業領域等一批改革擺上優先位置,從而實現轉型再平衡。”劉世錦進一步表示,促進轉型再平衡的實現,宏觀政策應當是緩沖性的,要通過政策工具擴大需求,防止短期內過快下滑,提供一個緩沖帶,同時又要避免放得過松,延緩必不可少的調整。

  “培育增長新動力的關鍵在於創新,除了要進行產品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創新和工藝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外,核心是要進行科技創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施奈德電器集團董事局主席趙國華表示,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新的發展引擎也正在呈現,包括創新、綠色經濟和國際化。

  拉動全球經濟貢獻大

  如果中國經濟轉型成功,未來有望獲得10年甚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穩定發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分析說,2014年中國人均GDP為7500美元,按照市場彙率計算僅為美國的13%,產業技術後發優勢明顯。加上外彙儲備、政府債務水平等方面的優勢,中國經濟應該還有10年或在更長時間保持8%增速的潛力。

  即使中國維持7%的增長,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將達到近一個百分點,據此可以說,未來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引擎之一。

  “過去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1/3。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但仍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認為。

  能否抓住此次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不僅事關中國,也影響著世界。李偉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不斷深化,有鑒於此中國經濟新常態與世界經濟中長期的發展趨勢更加密切相關,交互影響。

  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拉加德說,IMF對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很感興趣。IMF研究顯示,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在短期內提振需求,在長期內提高經濟生產力。今後4年,高質量基建投資將和其他促增長措施一道為全球經濟增加超過2萬億美元的產出。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