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企出海之金川集团篇

2015-03-26
来源:香港商報

 

 

  【编者按】跨羊年门槛春色满眼,看中国经济风向变幻: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中国拥抱外资,神州西风劲吹;36年过去,东风压倒西风——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千亿美元,首度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而总有一个地方,於东风与西风交接处,如海岸边的磐石巍然屹立。改革开放,海外资本都会通过这地方进入内地;风向改变,这地方又是中国资本吹向海外首选地。这处风口,就是香港。

  东风压倒西风的历史时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际,本报策划了「中企出海」系列报道,对话7家走出国门的中国优秀企业,包括招商局集团、国家电网、中石化冠德、中国铁路物资(香港)、海航集团、金川集团及中粮集团(香港),看国际风云,说企业发展,谈他们「走出去」的桥梁、两地的「超级联系人」——香港。

  十多年来,国家推动内地企业透过香港「走出去」,为本港带来巨大机遇;香港则帮助内地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供高效专业服务。如今,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种双赢局面势必持续。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必定会继续把握机遇,强化作为国家对外投资战略平台的角色。作为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金川集团自2009年即在港开设公司,香港成为其「走出去」的桥头堡。在此过程中,公司已深刻认识到香港的优势无可取代。 香港商报记者 黄兆琦

  依托香港推进国际化战略

  金川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亦是中国第三大铜生产企业。2000年以来,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陆续在全球多个金属矿产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代表处或子公司。至2009年,集团提出设立金川「海外板块」战略谋划,在比较澳洲、加拿大、英属处女岛等地後,於同年9月在香港注册成立金川集团(香港)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金川香港」),协调总部与各境外投资区域间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不同区域矿产资源投资的统一协调,拓宽矿产投资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加快推进跨国经营战略。

  港平台优势「无可比拟」

  现时,金川香港已经成为集团对外境外离岸的总平台公司。金川香港董事总经理张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川之前在美国洛杉矶、澳洲柏斯、巴基斯坦等地都有办事处;选择在港设立境外离岸总平台公司,是因香港有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与内地和世界有着无痕衔接及桥梁作用。」

  张忠强调,香港至少有五大优势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任何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第一个优势是辐射力强。香港背靠内地市场同时又是世界商务、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内连中国内地,外系世界各地,既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链接中国的桥梁,具有很强的辐射力,是中企「走出去」最好的平台。

  第二,作为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汇集世界几乎所有大金融机构和大财团,资本融通非常便利,汇率、利率市场化以及简单便捷的上市渠道,使香港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多、融资规模大,让内地公司在港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信用信贷进行融资或者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充分满足境外运营的投资发展需要。

  第三,香港创业环境好。他说:「香港有5000多个商业机构,超过36000名专业会计师,800家本地律师行及近100家国际律师事务所,110多个国家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以及众多商会,同时每年有各种研讨会、专业行业会议等,不管是资源业、金融业、服务业都非常多。这种环境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在香港做事「高度可控」

  第四,香港法治和制度健全,办事规范,政府办事效率高,办事流程非常简单,财经、法律、物流、网络、商务、甚至餐饮、生活配套都非常专业健全。张忠续说,「在香港做事是高度可控的,只要符合港府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你就可以控制工作进度。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五,香港有低税率和税制简单的优势。而且,在香港离岸操作的收入有很多合理免税渠道。

  就综合融资成本降低,张忠举例说,香港贸易融资平台让集团逐步置换掉内地集团的高成本融项和部分贷款,综合成本降低了大约2%。

  具体操作上,张忠指,集团融资模式从以往通过内地美元信用状(LC)或短期人民币信用证,获得内地抽汇或海外代付获得美元,再交到境外供应上,转变为内地公司给香港公司开中长期人民币信用证,在香港贴现获得美元,再输往境外供应商。通过香港平台,集团能采用适当的贸易模式运作,包括中长期人民币LC项下的关联贸易、美元LC项下贸易、来料加工预付款贸易,以及香港平台公司独立开展并获得的境外有色金属原料实货贸易。通过香港平台,过去几年来,集团的中长期人民币融资成本较内地低约2%,短期美元融资成本较内地低约1%。

金川打造国家新名片

  中企「走出去」,一度被部分西方媒体标签为新殖民主义和新资源掠夺,并被拿来与欧洲过往的殖民主义作类比。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中国高层一再强调,「走出去」的中企必须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就业,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後续服务,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要求的「把中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金川就是这样一张「国家名片」。多年来,集团在澳洲、加拿大、墨西哥及非洲国家投资兴业,从来没有发生过社会或环境问题。金川香港董事总经理张忠说:「项目建设和投资方面,集团特别注重双赢,当地股东和合作夥伴能通过和公司合作得到收益,例如在资金引进上,通过中国企业资本实力,促进当地项目开发,从而促进就业。」如2012年1月,金川香港完成了对南非梅特瑞斯铜业公司的收购,而有关公司的资产所在地其实在刚果(金)和赞比亚。

  西方国家一般将非洲落後国家视为扶贫地,跨国企业对利用投资带动当地发展不感兴趣;但金川集团不同,它将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刚果(金)和赞比亚。金川南非梅特瑞斯铜业属下项目雇用了约2500名员工,来自中国本部的员工只有十来人,其他全是非洲本地人,保证了项目所在地人士的稳定就业。

  此外,金川亦从资本上解决了原来极度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使企业未来发展有了资本支持,使一系列项目得以开发。

  坚持人力资源本地化

  张忠说:「我们学习跨国公司做法,让全球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保持集团效益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国外高管不一定要全都换成中国人去运营操作,海外矿山原料也不一定全拿来中国进行冶炼加工。哪里产能利用率最大化、效益和效率最大化,我们就在哪里做。资金也不需全部从中国融资拿到国外投资,哪里融资成本最低,我们就在哪里做。哪里人工成本低和有利於双方合作及长远发展,我们就在哪里招聘员工。」

  即使在香港,金川亦始终坚持人力资源本地化。金川香港18名员工当中,14人是香港本地招聘,每年向港库房缴税近千万元。公司与香港的主要银行、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谘询机构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张忠说:「他们给我们带来专业化服务,帮助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规避风险,通过合作他们有收入,而香港获得就业和税收。这符合我们一直坚持的双赢策略。」

金川香港:关键平台举足轻重

 

  通过香港平台,金川集团打造「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这一国际化战略进行得顺风顺水。金川香港旗下金川国际(2362)是金川集团参与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旗舰平台和海外唯一上市公司,目前拥有位於非洲赞比亚和刚果(金)的优质铜钴矿产。

  2010年,金川香港正式运营。在不到5年时间里,公司迅速发展,通过香港平台主体,投资海外以矿业资产为主的资金已逾20亿美元,目前形成的资产总额逾300亿元人民币。2013年,通过香港平台合并的经营数据,收入约21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逾2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达300亿元。据有关部门统计,公司已跻身在港中资企业50强之列。不论金川母公司还是合作夥伴,通过香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平台优势应用,都获得了较好收益和回报。金川集团2013年收入就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金川集团海外业务控股和融资中心设在香港,研发中心则在甘肃兰州,营销中心在上海,资本运营中心在北京。集团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合作,在世界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逾20个,并在全球设立了大澳区、美洲区、欧非区、中亚区4个资源公司。在海外业务分工上,金川集团总部负责战略、投资融资决策、技术、资本、人力资源、全球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香港公司则负责实施海外投资、离岸融资、贸易及贸易融资、海外资产控股及管控等工作。海外实体公司负责生产实施包括矿产品生产、销售、安全、环保、健康、政府关系、社区以及所在地区业务拓展等工作。

  张忠说:「金川集团今後将随战略需求,不断加快海外战略实施和资源开发。我们现在有几大原则,包括资源可靠、投资环境具备、风险可控、收益尚可等原则,不断寻找合适的投资或开发机会。」

  走出去推动人币国际化

  随着中企对外投资不断加大,人民币的认受性亦日益提高。张忠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肯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力量。在中企『走出去』过程中,通过业务拓展,特别是贸易,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接受人民币结算。」当然,人民币国际化目前还受到人民币未完全自由兑换的约束,利率、汇率市场化,货币自由流通等国际化运作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