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綜合報道】日本媒體近日援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早前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發言表示,即使伊朗核問題達成框架協議并書面化,但只要伊朗不徹底放棄核開發,就意味著奧巴馬對世界核擴散持容忍態度。根據基辛格的看法,從防止核擴散的角度要求已經持核的伊朗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如今已進入了「管理核擴散」的時代。外電分析認為,美國的中東政策已經不再統一。如果核武器擴散,美國的影響力還會進一步降低。
在瑞士洛桑的伊朗核問題談判昨天繼續,原定於周二達成談判結果的談判已經延期兩天,而談判依舊未出現實質性改變。伊朗表示,談判未有最終結果,但已取得重大進展。但有西方外交消息表示,談判依然艱巨。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較量中,伊朗一方面既希望立即解除因發展核計劃而受到的國際制裁,又不願意在放棄濃縮鈾庫存等問題上作出讓步,這場談判注定難以達成最終協議。
美立場由「棄核」轉向「管核」
日本《選擇》月刊3月號刊發的文章稱,一直靜觀核談判進展的沙特已經轉向持核路線。海灣國家中也有不少對沙特的動向非常敏感。
沙特成持核國可能性最大
基辛格猛烈批評美國政府,表示美國已經不知不覺放棄了否定伊朗擁有核能力的立場,現在只不過是在冥思苦想如何管理伊朗已經保有的核能力。美國《華爾街日報》對基辛格的發言十分重視,在報紙上予以引用,稱「美國已經允許核擴散」。基辛格說︰「我想要強調核擴散問題。如果核查順利,承認已經存在的核物質庫存,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地區的國家要做些什麼。并且,如果美國以一年為期限允許這個地區的國家擁有鈾濃縮能力,或者如果這些國家表明擁有上述能力,那麼即使協議內容得到遵守,所有上述國家也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索。」
基辛格沒有點出「這些國家」的名字,《華爾街日報》則指出,這些國家是「隨時有可能從巴基斯坦購買原子彈的沙特、無法容忍什葉派的伊朗在本地區勢力越來越大的土耳其、常年自命為阿拉伯國家指導者的埃及,不信任沙特的阿聯酋成員之一或二。在這之前,還有未造成地區威脅、很久以前就被認為擁有原子彈的以色列」。
英國《金融時報》則試圖論證沙特未來將成為持核國的可能性。該報寫道,沙特每天的石油消費量是300萬桶,而其每年人口增長2.1%,這樣下去10年后其石油消費量將達到400萬桶。人均石油消費量已居於世界第一的沙特正以本世紀30年代初為目標加速裝備核電站。那麼,對美國和伊朗的協議抱有危機感的沙特不太可能不從安保角度考慮持核。該報充滿危機感地指出:「以色列明顯具有自衛、侵略和遏制威脅的實力。而其他國家沒有。在信賴缺乏、動蕩不堪的周邊各國環抱中,所有國家都不得不考慮自衛。沙特也不例外。如果伊朗的核計劃被允許存在下去,那麼沙特就會考慮必須要有與之抗衡的遏制力。」
中東秩序改變美政策難統一
另一方面,如果美國與伊朗的關系進入新局面,那麼美國將如何對待與伊朗關系緊密的敘利亞巴沙爾政權?自「伊斯蘭國」(IS)組織抬頭以來,美國和敘利亞等國已經不得不對其同仇敵愾。
文章稱,美國與伊朗的關系即使出現一點改善,這個地區的秩序就會發生變化。受伊朗影響很大的巴沙爾政權的處境已經出現了戲劇性變化。美國已經不得不與巴沙爾聯手。如果IS組織是敵人,那麼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但是,奧巴馬在年初的國情咨文演說中倡議結成對付IS組織的廣泛、強有力的「有志者」聯盟。在這個聯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沙特和土耳其,而這兩國對於巴沙爾的仇視和對伊朗的警惕是何其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