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任重道遠,IT國產化的狂歡與煩惱

2015-04-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前幾年,我們主要采購IBM的產品。但2014年,所有的采購訂單均簽給了華為、中興、浪潮、聯想。”一位公安系統的IT人士告訴記者,“八大金剛的東西,都要逐步換下來,寧肯性能差點也要安全。”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道

  IT國產化概念股正借著上行的A股狂歡、瘋漲。

  為首的是中科曙光。2014年11月8日,國產服務器廠商中科曙光(603019.SH)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發行價5.29元。接下來,中科曙光連續封住22個漲停板,至2014年12月8日,中科曙光股價已高達56.42元/股,一個月內累計漲幅超過960%。而截至今年4月2日記者截稿,中科曙光股價已攀升至78.2元,上市5個月,漲幅已達1378%。

  中國的信息化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尤其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興起,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都亟待升級換代。根據IDC最新統計,2014年,中國X86服務器全年總銷量178萬台,銷售額達35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6%和29.7%,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相比之下,全球服務器市場增長僅1.6%。賽迪發布的報告稱,2014年中國IT市場總規模是1.3萬億元,包括硬件、軟件和服務,預計2015年-2017年將保持12.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最重要的是,自2013年6月“斯諾登”事件以來,中國政府、央企出於信息安全考慮開始“IT采購國產化”。這又是一個多大的市場?無人能知准確的規模。但有一個可參照的數字——2014年8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主任何寶宏在一次演講時介紹,我國政府信息化采購的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元。據他介紹,政府采購多以硬件為主。

  於是,國產IT廠商被理所當然地視為中國“IT采購國產化”的最大受益者,成為資本爭相追逐的對象。2013年6月至今,服務器廠商浪潮信息(000977)、系統集成商華勝天成(600410)、星網銳捷(002396)等國產IT企業股價均創造了超過200%的漲幅。此外,紫光股份、啟明星辰、中創軟件、金蝶國際、東土科技等,但凡跟IT采購沾點邊的公司,股價都有不俗的表現。

  一眾國產IT廠商恍若置身閃閃的金礦。3月20日,浪潮信息發布2014年報,在其營收及利潤分別同比增長高達70%和134%的耀眼數字之後,鮮有人注意到,其服務器及部件毛利率僅13.4%,同比減少了2.23%。

  中國已是競爭最激烈的IT市場。國產IT企業正處於這種尷尬之中:真實的市場前景與瘋狂的資本表現似乎正背道而馳。

  國產化的紅線

  對於國產IT廠商來說,IT采購國產化的確是一個大福利。

  “前幾年,我們主要采購IBM的產品。但2014年,所有的采購訂單均簽給了華為、中興、浪潮、聯想。”一位公安系統的IT人士告訴記者:“八大金剛的東西,都要逐步換下來,寧肯性能差點也要安全。”八大金剛代指思科、IBM、Google、Oracle、高通、Intel、微軟、蘋果。該人士稱:“除了公安系統,國家機要部門現在的采購是默認要實現100%國產化。”

  一位參與全國半數以上智慧城市項目的企業高管也告訴記者:“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只要涉及政府的核心管理職能,也是一律要求國產化。”他表示:“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不能用國外的。”

  轉折點是2013年6月,棱鏡門事件的爆發引發了中國的信息安全恐慌,因為國內幾乎所有政府、銀行、海關、工商、公安等部門均大量采用來自IBM、思科等美國IT公司的信息設備。

  2013年9月,工信部、銀監會推動,由浪潮信息牽頭,銳捷網絡等國產IT公司響應成立了“國產主機產業聯盟”,該聯盟自稱為支撐國家信息化自主的“國家隊”。

  在2013年的財報中,浪潮信息曾如是回顧:公司圍繞斯諾登事件和去“IOE”,策劃了“國產主機產業聯盟”、“全國金融行業研討會”等事件,進一步樹立和鞏固了浪潮國產化領導品牌形象。

  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信息安全上升為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緊隨其後,采購了大量國外設備的政府部門、央企開始市場轉型,“IT采購國產化”成為在當前產業環境下政府部門、企業機構保障信息安全的第一步嘗試。此時,浪潮信息、聯想、銳捷的股票均達到了曆史最高點。

  2014年9月3日,銀監會、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聯合下發《關於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即39號文),明確提出:“在涉及客戶敏感數據的信息處理環節,應優先使用安全可靠、風險可控的信息技術和服務;從2015年起,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不低於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年達到不低於75%的總體占比。”

  不過,39號文並未就“安全可靠”、“風險可控”做出詳細解讀。有關部門目前也沒有明文提出IT產品的國別差異。在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的采購清單中,IBM、Oracle、HP、DELL仍然在列,“八大金剛”僅思科、蘋果不在其中。

  但是,以國內三大運營商每年數百億的網絡設備集采為例,思科、Juniper已經不再出現於集采名單。即便是本土企業H3C,也因為被HP控股而受牽連,幾乎顆粒無收。此前,H3C蟬聯此類集采冠軍。

  日前,Gartner、IDC相繼發布了中國X86服務器市場報告。2014年,浪潮、聯想、華為躋身中國X86服務器市場前五,且增速均超過70%。Gartner首席分析師張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服務器廠商占比從55%提升至63%,比例還會持續提升。而且不止是服務器,預計2019年,所有數據中心的基礎架構裏,國內廠商的占比會超過2/3,目前這一比例還不足50%。”

  服務器“白菜價”?

  “但如果分析這些增長,我認為這裏面是有泡沫的。”張瑾如是說,“IT國產化是一個不可逆的市場趨勢,政府采購傾向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但並沒有給國產IT廠商帶來了哪些質變。”

  國產IT設備之所以份額暴漲,是因為“過去幾年間,國家部委、央企在采購IT設備時,國際廠商的品牌效應擁有壓倒性優勢,而國產廠商是受到品牌歧視的。”張瑾表示,在現在的很多測試中,國產廠商的質量、性能都足以滿足要求,“尤其是中低端的服務器、存儲產品,國產的性價比以及定制化服務,都擁有足夠的優勢”。

  這也暴露了國際巨頭的不足:他們的決策權、支撐團隊大多不在國內,市場競爭力趕不上國內廠商。“IT國產化,只是給國產廠商提供了一個機會釋放過去幾年積累的競爭力。” 張瑾認為。

  但是,這種競爭力僅限於中低端市場。“核心的芯片都在Intel手裏,制造都是在台灣廣達,中低端產品已經同質化。”在張瑾看來,目前的服務器、存儲的硬件產品,已經呈現“消費品”化,這直接表現為價格競爭、低利潤。

  2014年,浪潮信息全年收入73.06億元,相比2013年的42億增長了70%。其中,服務器收入超過57.4億元,占總收入比為78.6%,同比2013年的29.8億增長超過92%。

  但是,2014年,浪潮服務器及部件毛利率僅13.4%,且相比2013年減少了2.23%。以地區統計,浪潮信息電子產品在中國市場收入64.2億元,占總電子產品比例為89%,但毛利率僅12.12%;國際市場收入7.7億元,占比約11%,但毛利率為29%,是國內的2.5倍。而且國際市場毛利率微增,國內則持續下滑。

  前述公安系統IT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很多部門在采購服務器時,跟買白菜差不多。”

  2015年3月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華為的一位服務器工程師告訴記者:“現在,最常見的就是價格戰,沒有任何價值。”

  2014年,華為X86服務器產品國內市場出貨量增長低於浪潮、聯想,而在2013年,其增長超過二者。記者就“IT國產化”事宜聯系華為公司,華為並未接受采訪。

  張瑾認為:“國際廠商離開之後,剩下的就是華為、浪潮、聯想等國內廠商的廝殺了,他們要對價格戰做好充足的准備。”

  高端困境

  困鬥於低端市場,直接原因是國內IT廠商很難在高端市場與國際企業一較高下。

  根據Gartner2014年Q1-Q3統計報告,單價10萬美元以上的存儲設備,國產廠商僅華為有出貨,統計銷售額為2700萬美元,市場占比為11.4%。EMC銷售額是華為3倍以上,日立、IBM也均排在華為之前。除此之外,張瑾告訴記者:“在一些銀行等關鍵系統中,對性能、穩定性要求極高的場景中,替換幾乎不可能。”

  “除了華為之外,國產IT公司主要采購國外的核心器件,但又舍不得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只能自己做集成。”張瑾表示:“不去補齊短板,看不到質變。”

  以浪潮為例,2014年,浪潮信息總收入73億元、服務器收入57.4億元。但是,僅采購Intel產品的花費就高達24.66億元,占服務器收入的比重為42.9%,占其總收入的比重為33.8%。與此同時,2014年,浪潮信息研發支出約4億元,主要用於服務器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升級換代,占營收比為5.47%,相比2013年的比例僅提升了0.37個百分點。

  “國產IT廠商從未主導過新的產品、技術,他們更多喜歡跟隨。”張瑾表示:“研發,尤其是基礎領域的研發,國產企業都很薄弱。”即使多年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達到14%的華為,也依然有較大差距。根據Gartner數據,2014年全年,華為以接近20%的份額超越EMC成為國內最大的存儲供應商。但在國際市場,華為份額不足2%,仍然遠遠落後於EMC。

  不過,對於國內的IT創業公司而言,IT采購國產化則是天賜良機。上海引跑科技是一家數據庫領域的創業公司,其主要團隊成員均來自HP、EMC的研發團隊,目前已成立五年,其創始人楊素東立志取代Oracle,後者的數據庫、軟件被業內視為目前整個IT產業中最難以替換的部分。

  不過,楊素東認為:“Oracle的核心架構已經30多年沒有變過,它更像一個商業公司,而非科技公司。我們已推出下一代數據庫產品,缺的只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IT國產化就是這個機會。”

  2008年11月,引跑科技在上海張江注冊成立,直至2013年,其營業額不足3000萬元。但是,楊素東表示,其營業額在2014年已經突破1億元。“事實上,如果我們商務能力夠強,收入會更多。2015年,我們肯定可以超過10億元。”

  楊素東告訴記者,“中國有很龐大的IT市場,但也缺失很多核心技術。正因如此,一批科技創業者從海外回國,瞄著這些領域創業。”他笑稱,“我們這些公司希望行業可以降低更多門檻,比如系統集成商的資質審核等。”

  記者多次聯系Oracle公關團隊,對方均表示“暫時沒有時間接受采訪”。張瑾認為,由於國內知識產品保護力度較弱,Oracle依靠軟件升級、License的盈利模式沒太大市場,在中國的收入低得超出尋常。“Oracle並不太在意‘IT國產化’。”

  IOE的反應

  與Oracle不同,IBM是對“IT國產化”反應最迅速的一個,這一點超出了人們對於IBM“大象”的印象。

  IBM收入約4%來自中國,根據財報顯示,棱鏡門之後的三個季度,IBM來自中國的收入分別下滑22%、23%、20%。

  在銀監會發布39號文之後,IBM於2014年10月宣布向中國開放OpenPower的源代碼,這是IBM對銀監會“風險可控”要求的最佳響應。OpenPower是IBM基於Power架構服務器的核心技術。其後,IBM又於2014年11月向華勝天成開放數據庫軟件源代碼Informix。

  2015年2月,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就39號文發布聲明:“將研究推進源代碼備案工作。”緊隨其後,IBM再次與華勝天成合作,向後者開放中間件產品源代碼。

  不過,銀監會此舉引發了美國政界的抵制。一位美國財政部官員在2015年3月30日在《華爾街日報》上表示:“銀監會的這項措施會傷及美國在華投資。”

  “確實,美國政府未必支持IBM的這些開放舉措,我們頂了很大的壓力。”一位IBM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我們還向中國開放技術研發團隊。”上述源代碼的開發工作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而IBM承諾將派遣核心技術人員與合作夥伴共同開放基於這些源代碼的產品。同時,IBM在中國的宣傳口號也從“Made For China”轉為“Made With China”。

  不過,在張瑾看來,這只是IBM順應市場需求的一種策略。“IBM是Unix服務器的領導者,但多年來持續受到X86服務器的沖擊。IBM只能通過開放的模式,吸引更多合作者,來對抗Intel主導的X86服務器。”張瑾認為,對IBM來說,這種開放一舉多得。

  而EMC的轉型更傾向於技術路線,主推其高端閃存陣列產品,“目前用戶對於存儲的需求也正在轉向閃存,EMC這一領域每年的增速都是3位數。”張瑾表示:“目前國內只有華為推出了閃存,但還處於研發階段。”

  除此之外,EMC還推出了“軟件定義存儲”的概念。“也就是說,下一步,EMC很可能放棄硬件,轉而通過軟件盈利。”這樣一來,存儲硬件產品的門檻大幅降低,“也意味著EMC把這一塊讓給國產企業。但不確定EMC是否真舍得,目前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案例。”

  這是一個所有廠商都難以割舍的巨大市場。根據賽迪的報告 ,2014年達1.3萬億的中國IT市場,其中硬件規模7327億元,軟件規模2130億元,IT服務市場規模3590億元。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成為推動市場增長新的動力,預計接下來幾年,IT市場會呈現出加速的增長態勢,IT服務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1.1%,軟件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4.2%,硬件最低,為7.4%。

  “IT國產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國產設備的性價比、本地化服務已經得到市場認可,客戶很難再回到國外廠商的懷抱。”張瑾如是告訴記者。但他認為,IT國產化這波浪潮,存在很多非市場化、非理性的泡沫。

  “很多投資者把這裏作為投資方向,但我不認為這些泡沫能支撐這么高的增長,即便是國產可以從技術上全部替代,也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驗證。”張瑾說。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