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穗饒宗頤學術藝術館開幕 饒公親臨揭幕

2015-04-07
来源:香港商報

  百歲饒公親臨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4月2日,國學泰斗饒宗頤教授受聘為中山大學首屆顧問董事會名譽主席。當日,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開幕,該館是中國內地首個饒宗頤學術藝術研究交流機構,是繼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之后,又一個以饒宗頤命名的學術研究交流機構,同時,由廣州增城市政府與中山大學聯合組建的「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在慶典上掛牌成立。百歲饒公親臨增城,和來自港澳及內地的專家學者、省市政府領導等數百人,觀賞饒宗頤「饒荷盛放」大型畫展。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內地首建饒學研究院

  饒宗頤生於1917年,成長於廣東潮州大富之家,是著名國學大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等學校名譽教授。饒宗頤在歷史、考古、文學、經學、教育、書畫等不同領域均有自己的建樹,因而在香港大學、浸會大學有自己的學術館和國學院。而這次在增城成立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及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既是內地首個饒宗頤學術藝術研究交流機構,同時成為研究中華傳統文化、饒宗頤學藝學術研究的中心。目前,饒學研究已在國際學術界產生積極廣泛的影響。

  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位於增城仙村鎮皇朝集團總部,由香港皇朝家私集團控股主席謝錦鵬個人投資,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該館建築風格承襲典雅古樸的潮汕建築傳統,并以潮州木雕、石雕精緻藝術品和精緻園林等作為建築物構件或裝飾,內設藝文展示廳、書畫展覽廳、選堂文庫館、學術交流樓等。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設有巨幅的漢白玉石照壁,兩面分別雕刻著饒公的書法名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和《愛蓮說》,原作曾在北京故宮和上海世博會展出,其中《愛蓮說》書法原作(尺幅超過10平方米)將作為鎮館之寶藏於館內。

  中大將推動饒學發展

  一位博學鴻儒,一所嶺南上庠,相識相知近八十載:饒宗頤19歲成為國立中山大學廣東通誌館最年輕的纂修,打下深厚的學術根基;21歲欲隨中大西遷雲南,因病滯留香港,與中大人情誼不斷;一別故校三十載,又因中大盛邀重游家鄉;與中大教授同游國內博物館,考古研究又攀高峰……「我的學問是中山大學濡染出來的,中山大學對我的一生都有影響。」這位百歲國學大師多次表達對中大的感激之情。

  在開幕式上,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1935年饒宗頤便在中山大學任職。這次中山大學掛牌成立饒宗頤研究院,旨在整合海內外各種積極因素,打造一個兼具國際性、權威性的饒宗頤學藝研究中心,鼓勵海內外學者投身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深入鑽研饒宗頤的論著和藝術作品。

  羅俊介紹,該中心將以研究饒宗頤的學術思想、藝術成果為主要內容,致力於成為海內外饒學、國學研究的重要平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推進饒學研究進入中國重點高校和文化機構,并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羅俊還代表中大向饒宗頤贈送1935年的中大成員名冊原件,以示尊敬饒宗頤對中大的貢獻。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介紹,中心將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舉辦學術文化交流研討會,定期發布出版饒學及相關學術研究成果、書籍;與世界各地著名學府、研究中心、漢學家合作開展培訓、講座等;創辦《饒學研究》雜誌,作為學術刊物在全球公開發行。

  饒公畫荷自成一格

  香港國學大家饒宗頤愛寫、善寫荷花。主題為「饒荷盛放」的畫展同日開幕,囊括饒宗頤由上世紀80年代起所繪的荷花畫作,展示「饒荷」形成與發展的歷程。

  饒宗頤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繪寫花卉,以荷花為主,早期筆法接近石濤。80年代初,饒公在天津博物館得見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卷》,感慨說「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自此他開始在荷花的氣勢上著力。

  從90年代開始,饒教授追求荷花的新表現形式,可以說踏進了「無入而不自得」的地步。近十幾年來,饒公寫荷所用的筆法、色彩、構圖千變萬化,比如以金或銀墨來勾寫,再填以紅色;他亦曾用敦煌壁畫白描筆法勾勒荷花造型;有的則以潑色、減筆的手法來作大寫意荷花……饒公佛學造詣深厚,常用金、銀色表現荷花,當中有一層宗教意涵。《阿彌陀經》提到「八德池」中就種著金荷銀荷。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