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义乌:全球战略构筑国家级新平台

2015-04-07
来源:浙江经贸网

  对于义乌人来说,2014年又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一年: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义乌元素”诠释中国梦,亲自推动“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行;李克强总理亲临义乌视察,激励义乌继续走在改革和发展前列;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9号文件”,举全省之力推进义乌改革……

  这一年,义乌市首创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这一年,义乌市“三大新区”拉开建设帷幕,疏港高速、疏港快速等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吉利等重大招商项目成功落户……

  把握国家战略机遇,强化转型发展

  地处金衢盆地的义乌市,从“鸡毛换糖”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的世界第一大市场,并成为中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8.6亿元、工业总产值1760.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41.9亿美元,其中出口237.1亿美元,分别增长30%和30.2%。

  “‘国际化’是义乌市的最大亮点和优势。”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说。

  他认为,义乌的经济建设举世瞩目,但也不能不看到,作为在商贸市场上发展起来的城市,面对国际形势不确定加剧、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义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正在弱化,已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把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战略机会,不断完善城市国际功能,提升国际化水平,是义乌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主动、规划建设丝路新区的根本要求。

  为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发挥义乌在引领浙中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义乌市委、市政府以构筑国家级新平台的战略定位,明确义乌产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遵循国际开放、绿色科技、活力创智的功能定位,围绕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三大新区”建设,全面构筑以推进传统轻工产业升级为基础、高技术产业培育为新增长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根本上推动“义乌制造”向“义乌创造”转变。

  2014年,义乌市圆满完成国际贸易改革试点第一个三年计划,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77.8亿美元,占总出口75%。率先开展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深化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完成结算98亿元;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启动丝路新区、陆港新区规划建设,开通义乌至马德里中欧班列、义乌至香港航线,新增西安、兰州等4条国内航线;成功举办“中国—西亚北非发展愿景对话会”、“中国—中亚合作论坛”、“APEC技展会”,与纽约布鲁克林区等3个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以有效投资支撑转型,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的一大重要举措。2014年,全市实施疏港高速、疏港快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和重大产业项目311项。在招商引资中引进包括吉利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实际引进内资35亿元,增长28%;实际利用外资6034万美元,增长38%;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1亿元,增长54%。

  同时,义乌市一是以线上线下融合带动市场转型,通过电商园区建设,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世界电商大会,2014年实现电商成交额1153亿元,增长35%;开工建设快递物流企业集聚中心,开通义乌至马德里中欧班列、义乌至香港航线,新增西安、兰州等4条国内航线,铁路物流中心被列为长三角路网性物流中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设立中东欧产品展销中心。二是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启动科创新区规划建设,建成工业设计中心、义乌科创园等创新平台,162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试点,全市完成技改投入74亿元。

  主攻“2+2”产业,建设“三个新城”

  在构筑国家级新平台中,义乌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五个基本原则: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制造与现代服务相结合、培育发展与改造提升相结合、做大总量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义乌市新通过的《义乌市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城市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一流的专业性国际化开放新城、以“绿色”为核心理念的科技新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创智新城;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将时尚、信息两大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将先进装备制造、健康两大产业培育成百亿级产业。

  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盛秋平介绍,义乌的“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快集群”发展格局,在过去20多年成为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但以小商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缺乏资本密集型大企业的带动和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的引领,难以支撑义乌未来的发展。针对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义乌在“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中,以“科技”、“生态”和“创智”为未来产业发展基本出发点,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为主线,明确了“2+2”战略产业的发展定位。

  在两大千亿级产业中,时尚产业作为浙江省重点培育的七大万亿产业之一,义乌市将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所形成的全球市场网络、信息、物流、资金等综合性的软实力优势,着力开发具有“快节奏、时尚、稀缺和品位”等特点的时尚产品,重点发展时尚饰品、时尚家居用品、时尚服饰、时尚化妆品,及围绕时尚产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信息产业是义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依托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市场需求优势,义乌将重点发展北斗导航系统和物联网、软件信息服务和LED照明产业。

  在两大百亿级产业中,装备制造产业和健康产业都是浙江省着力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优势,义乌的装备制造产业将重点发展汽车整车改装和零部件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袜机等机械装备制造业,健康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

  盛秋平介绍,围绕“2+2”战略产业的发展,义乌市将全力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以“快时尚”为核心理念的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健康医药、医疗机械为主要产品目标的健康产业集群,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与生产服务集群;同时,完善科技企业孵化、时尚产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产业研发等四大支撑平台建设,为大力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提供优异的环境,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根据义乌市的发展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6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5%、20%和14%的结构调整目标,以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40万元/人、工业用地亩均增加值100万元/亩、工业企业百元产值利税突破9元的产业效能目标。

  提升开放层次,打造“三大新区”

  2014年11月18日,首列满载着箱包、工艺品、五金和圣诞礼物的列车,从义乌发车,21天后到达西班牙马德里。这便是国内运行路线最长的国际货运列车“义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

  义乌市副市长王新锋介绍,“义新欧”班列的运行,等于义乌乃至浙江的出口运输,在原有海运的方式之外,打通了“新丝绸之路”,也意味着义乌的国际化战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义乌市将牢牢抓住国家级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支点作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丝路、陆港、科创等三大新区,全面提升开放层次,并争取将“义新欧”大平台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项目。

  根据义乌市政府提出的2015年的目标任务,在全力打造的“三大新区”中,丝路新区全年将完成投资14亿元以上,整合提升国际商贸城、金融商务区、国际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等功能;陆港新区将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全年完成投资24亿元以上;科创新区高起点布局大学城、职教园区和各类科技合作园,全年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

  王新锋介绍,2015年作为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十三五”发展基础的关键一年,义乌市在推进重大改革试点上,将全面启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第二个三年计划,全面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加快金融专项改革,打造区域性国际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宁波综合保税区、霍尔果斯口岸合作,争取离岸人民币金融等改革措施延伸至义乌,探索建设 “中韩自贸区先行先试示范区”;全面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国土专项改革,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2000亩以上。

  为构筑贸工联动新格局,义乌市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一是加快饰品、袜业、服装、工艺、家居、玩具、包装等传统产业向高端时尚商品制造转型,支持新光、年年红等时尚总部建设,推动优质进口时尚商品落地义乌生产。二是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电子电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为主的千亿级信息网络经济,引导传统制造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加快LED光电产业基地、大唐信息产业园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特种车、现代纺织装备、包装装备等百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推动吉利发动机、赵龙特种车二期等项目投产。四是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健康等百亿级食品医药健康产业,支持森宇、华统等总部建设。2015年的目标是,全市确保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工业技改、生态环保投资均增长20%以上,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作为提升开放层次的重要一环,城市转型也是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提出的义乌“五大转型”之一。2014年,义乌市以生态文明理念,扎实开展“清三河·美商城”活动,启动绣湖商圈等老城区改造,全市实施“五水共治”工程283项,“三改一拆”828万平方米,实施城市绿肺、森林通道、景观提升和扬尘整治工程,削减重污染行业排放30%,PM2.5平均浓度下降9.1%。2015年,义乌市将加快促进国际化、信息化、城市化融合发展,提升改造特色街区,高质量实施义乌江“串珠工程”,建设义乌历史人文集中展示区、国际多元文化交流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并着力提升城市商业功能。同时,深化“消灭黑臭河、劣Ⅴ类水”、“创无违建市”、“大气治理”等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国际化开放城市的品质。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